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末模拟测试卷初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制卷、校对:侯茂建一(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12分)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
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mài bó,jǔjúe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A (呼之欲出、跃跃欲试),人生百态尽展眼底。
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B (鉴赏、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为生命导航,成就人生的精彩篇章。
——与书为友,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份tián dàn的心境和惬意的享受。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处。
(2分)A处为 B处为3、滨江中学将举办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周”,请你参加下面板块的活动。
(7分)【在街头学语文】商场门口奇妙的广告,马路边温馨的公告,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请从下面的广告词或标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精妙之处。
(2分)①“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电扇广告语) ②“司机一滴酒,亲人千行泪。
”(交通宣传标语)(1)我选答( ):【新鲜用语释义】新词语、网络流行语真实记录了当今时代的生活,有些词语生动通俗,大多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
也有些词语过于生僻,影响大众交流,不宜使用。
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解释它们意思,让同学们了解。
(2分)酷草根粉丝山寨(2)我的解释:▲、▲【走进名著】“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阅读名著的感受...体会。
(备选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格.......,谈谈自己的列佛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分)(3)我的体会:▲▲4、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②无可奈何花洛去,▲。
(晏殊《浣溪沙》)③▲,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④▲,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⑤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表现了一代诗圣的宽阔胸怀及其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⑥《出师表》中“▲,▲”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二(65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6题。
(6分)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微径:指小路。
5、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
请根据三、四两句内容,发挥想象,描绘诗人登上柏林寺南望所见之景。
(3分)▲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16分)宓子贱治亶父①,恐鲁君之听谗言,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②,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
”宓子敬诺,得行其术于亶父。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宓子贱:名不齐,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亶父:古地名。
②所爱:宠幸的人。
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邑吏皆朝.▲②吏方.将书▲③必数.有之矣▲④此臣所以..辞而去也▲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1)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2)微二人,寡人几过!▲10、宓子贱“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1、“掣肘难书”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分别从宓子贱和鲁君的角度加以阐述。
(4分)▲▲(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6(20分)新年话惜时(1)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
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
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
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2)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
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
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
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
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
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
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
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3)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
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
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
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
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4)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
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
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
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5)岁月流淌,年齿又长。
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注】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
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
12、第(2)段作者说的“七扣八扣”,所“扣”的是▲、▲、▲。
(3分)13、阅读第(2)(3)段,说出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
(4分)①第(2)段:▲②第(3)段:▲14、阅读第(3)段说说这里的举例主要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3分)▲15、“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是第(4)段的一个结论,结合第(4)段说出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
(4分) ▲▲16、当你读完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诗句后立马想起“▲”惜时的名言警句。
阅读本文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2+4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23分)花落枝头谢大光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眠,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A】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
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
【B】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
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
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
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振颤着我的心。
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育新生。
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
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
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
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
人常说:开花结果。
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
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惋的。
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
它们的作者,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
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润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化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
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拆和抗争。
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