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时光永不停zhì(),日历已翻至“2023年”,热血六月近在眼前,我们身边弥漫起许浑笔下“①,②”的紧张气氛,偶尔有同学也会心生“③,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迷wǎng(),但只要心怀“了却君王天下事,④”的雄心壮志,省()悟“沉舟侧畔千帆过,⑤”的世事规律和“⑥,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也许就会收获“⑦,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别样惊喜。
愿我们无憾当下,无惧将来,待来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⑧”,一切美好都会。
(1)在横线上序号处填入合适的古诗句。
(2)给加点字注音。
省( ) 悟(3)根据拼音写汉字。
停zhì( ) 迷wǎng( )(4)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期而至B.浮光掠影C.萍水相逢D.心旷神怡二、选择题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在下倒有一主意”,“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
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C.“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北面。
D.《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①如瓷器、金银器等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
②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
③很多事急不得,古人对手工艺品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④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三、综合性学习4.临近毕业,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委会决定编写一本班级纪念册,请聪明的你为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吧。
名字必须出自初中三年语文课本篇目中的内容,可直接引用也可化用,但不可照抄篇目标题,要注明出处及寓意。
示例一:《别亦难》。
出自《无题》,意即同学离别时难分难舍。
示例二:《落英缤纷集》。
出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意即三年的美好记忆就像纷纷的落花一样。
(2)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如下寄语: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浮光掠影。
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
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呐喊的山。
以下能解释“老师寄语”含义的一项是()A.要想欣赏最美的风景,就要去攀登最高最险的山。
B.享乐是进取的敌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甘于寂寞。
C.“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怀疑,善于质疑。
D.只有亲身实践,历经磨砺,才能体验收获真知的快乐。
四、名著阅读5.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题目。
直到天明,公孙胜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
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
”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
三个依原旧路,再上山来。
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两个童子。
公孙胜问道:“真人何在?”童子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
”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
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间。
(1)结合原著,概括公孙胜不肯回梁山的原因。
(2)李逵“暗暗地冷笑”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把舌头伸将出来”用了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李逵_______的形象。
6.在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可以作为你的“引路人”?请选择下列名著中的某个人物,结合他/她的经历,说说你所受到的影响。
《简·爱》《儒林外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课外阅读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乾道六年,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
寻①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②,乃度马殷营垒故基,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
时枢府有不乐③之者,数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④曰:“闭籴⑤者配,强籴者斩。
”于是连樯⑥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州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⑦。
弃疾尝同朱熹之武夷山,赋《九曲棹歌》。
熹殁,伪学禁⑧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德祐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注】①寻:不久。
②委以规画:指委任辛弃疾筹划飞虎军一事。
③乐:喜欢。
④通衢:大路,这里指大街。
⑤籴:买粮。
闭籴在文中就是指禁止购买粮食。
⑥樯:桅杆,指代船。
⑦秩:古代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⑧庆元二年(1196),何瞻等要求将道学正式定为“伪学”,禁止传播。
庆元三年(1197)十二月,又定以赵汝愚、朱熹为首的朝野文武官员五十九人为“伪学”党籍,重要成员全部遭到贬斥,一般官员则不予升迁。
嘉泰二年(1201)初,韩侂胄感到权势已固,才解除了伪学之禁,列入党籍人士也逐渐恢复官职。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州罹兵烬(遭受)B.无徒恃平盗之兵(依靠)C.乃度马殷营垒故基(估计)D.帝嘉之(褒奖)8.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为江上诸军之冠”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弃疾尝同朱熹之武夷山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弃疾为文往哭之曰D.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9.翻译句子。
①数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②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10.辛弃疾的谥号为“忠敏”,即“忠诚奋勉”之意。
你觉得他当得起这个谥号么?请结合上文选段,说说你的看法。
六、诗歌鉴赏11.金陵城西楼月下吟①(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②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③。
【注】①此诗于李白遭权奸谗毁排挤出长安后作。
②解道:吟出。
③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他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下“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阅读上面的诗,回答问题。
(1)首联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__________的心情。
颔联化静为动,最能体现李白想象奇特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颈联的“稀”在诗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
(2)本诗尾联和《行路难(其一)》尾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都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但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海洋二号三星组网,意味着什么①5月19日,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该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为海况预报、风暴预警、降水预报、地表分析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②随着三星组网,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将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发展。
③那么,海洋二号三星组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④精准捕捉台风。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米/秒,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了有力保证。
⑤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米/秒为一级风。
就是说,即使海面刮起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
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
而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保障。
⑥。
在海洋二号A星满身“神器”的基础上,海洋二号B星开始新增了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
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更是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
海洋二号B星、C星、D 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⑦发布快速预报。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⑧开启“小时级”监测。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奔跑在不同的轨道上,其组网运行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⑨总之,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在太空织起的“中国网”,将为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海洋经济发展等提供“中国力量”。
12.结合上下文,在第⑥自然段划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不超过10个字。
13.试以第⑤自然段中加点文字“法眼”“据报道”为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人生高度须作为,吾辈青年当攀登①人生何可为?人生可何为?古今纵横五千年,穷尽八荒,我找出了答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太白的豪言壮词;是“受任于败军之际”的孔明的担当大义;是“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元亮的淡泊心态。
人生之意,吾辈青年当以坚定信念践行之。
②践行人生之意,就要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行胜于文”作为人生的行为准则。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老话,是经过千磨万砺的实践才得出的结论。
仍记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陆游,他卧病在床仍心系国家大事,自请上阵杀敌。
再到如今,在以“实践检验真理”为标准的时代,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用她短暂的一生检验了她的人生价值,她不再满足于文本上的“成”,而是更注重行动上的“就”,于是她便永远留在了广西百色的那个小山村里。
我们是新一代青年,更要清楚知道“行胜于文”的重要性,要在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奋进中成就更有高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