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张展
变位齿轮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有的仍利用无侧隙啮合方程式进行计算,相当麻烦,且容易出差错。

今推荐用表格法进行计算,简捷、方便、不易出差错。

1 变位齿轮的功用及变位系数
变位齿轮具有以下功用:
(1)避免根切;
(2)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3)提高齿面的抗胶合和耐磨损能力;
(4)修复旧齿轮;
(5)配凑中心距。

对于齿数z=8~20的直齿圆柱齿轮,当顶圆直径d a=mz+2m+2xm时,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x min,以及齿顶厚S a=0.4m和S a=0时的变位系数x sa=0.4m和x sa=0如表1所列。

2 变位齿轮的简易计算
将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式作如下变换:
总变位系数
中心距变动系数
齿顶高变动系数
表 1 齿数z=8~20圆柱齿轮的变位系数

Δy =x Σ-y
式中:α——压力角,α=20°; α′——啮合角;
z 2、z 1——大、小齿轮的齿数。

将上述三式分别除以
,则得: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当齿形角α一定时,x z 、y z 和Δy z 均只为啮合角α′的函数。

在设计计算时,只要已知x z 、y z 、Δy z 和α′四个参数中的任一参数,即可由变位齿轮的x z 、y z 、Δy z 和啮合角α′的数值表(表2)中,查出其他三个参数,再进行下列计算。

一般齿轮手册上均列有此数值表。

式中正号用于外啮合,负号用于内啮合。

3 计算实例 例1:
已知一对外啮合变位直齿轮,齿数z 1=18,z 2=32,压力角α=20°,啮合角α′=22°18′,试确定总变
位系数xΣ、中心距变动系数y及齿顶高变动系数Δy。

解:
根据α′=22°18′查表2,得:
x z=0.01653,y z=0.01565,Δy z=0.00088
由此得:
例2:
已知一直齿内啮合变位齿轮副,齿数z1=19,z2=64,α=20°,啮合角α′=21°18′。

求xΣ、y及Δy。

解:
根据α′=21°18′查表2,得:
x z=0.00886,y z=0.00859,Δy z=0.00027。

由此得:
其他几何尺寸计算按常规计算进行。

此外,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的变动量ΔW=2sinαxm,当α=20°时,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W=0.684xm,式中x为变位系数,应计及正、负号。

因此,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为:
W k=W k*m+0.684xm
式中:W k*——某齿数齿轮跨测k齿时,模数m=1的公法线长度。

表 2 变位齿轮的y z、x z、Δy z和啮合角α′(α=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