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做一顶帽子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做一顶帽子》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的第6课,也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并且能够将帽子的材料与其功能对应上。
本节课我限定条件为做一顶派对帽,该情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点。
同时,我将这个活动开展为STEAM视角下的工程实践课,整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体会如何在有限的材料和条件下完成任务,通过动手做进行知识的综合应用,领悟设计是工程的关键环节,知道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产品,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策略
策略一:制作微课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测量纸带,并认识了工具软尺。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测量头围的尺寸,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微课教学再次巩固软尺的使用,并强调测量的注意点。
这样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又训练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策略二:自主选材
本节课虽然设定条件为制作一顶派对帽,但是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为帽子的每个部分选择合适的材料。
这里的“合适”,既包含了材料软硬度等方面的合适,也包含了根据测量尺寸和材料规格选择数量上的合适。
同时,在连接工具上也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也让课堂更加开放。
策略三:比较分析哪一幅是合格的设计图
学会画设计图并进行修改和完善是本节课的重点。
比起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画图这样被动的去接受,我将为学生提供三幅“设计图”,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分析比较最后选出合格的一幅。
同时利用低段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出示样图让他们学习,在此基础上加深强调设计图的要求,使学生更容易达成目标。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帽子的基本结构,知道不同的材料能做出不同功能的帽子,相同的材料能做出造型各异的帽子。
2、了解制作帽子的基本流程;学会测量头围等尺寸,并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材料;与他人合作以设计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想法,并在交流与初步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3、经历同伴合作、相互交流、遇到困难后不断改进的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作完成帽子的设计,并不断改进完善设计方案。
难点:学会测量尺寸,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应用于实际制作中。
五、教学准备:设立“材料超市”,为学生准备制作帽子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测量头围的微课视频;希沃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识回顾
(一)挑选帽子
1、创设情境:小黄人的家里有许多帽子,你能根据场景帮他选择合适的帽子吗
2、学生活动:根据小黄人要出席的场合,选择相应的帽子,并说出理由。
(陈列出草帽、安全帽、泳帽、毛线帽、节日帽等生活中常见的帽子)
(1)去公园郊游(2)学习游泳(3)参观建筑工地
3、认识帽子的基本结构:帽身和帽檐
4、小结:不同的材料能做出不同功能的帽子,相同材料能做出造型各异的帽子。
二、做一顶派对帽
(一)明确任务
1、创设情境:小黄人送来一封帽子派对的邀请函,要求自制帽子参加,人气最
高的帽子将被收购,大量生产。
这节课,就一起来做帽子吧!
2、引出课题:做一顶帽子(板书)
3、思维发散:做一个什么样的帽子呢
4、明确任务:做一个造型美观、富有创意、结构牢固、大小合适的帽子。
(二)画设计图
1、学会测量:播放利用软尺测量头围的微课。
2、谈话:测量得到的数据就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材料的依据。
3、介绍材料超市。
4、提问:设计是工程制作的重要环节,设计师们都是如何表达他们的设计的(板书:画设计图)
5、出示三幅图,判断哪个才是合格的设计图,并强调画设计图的要求。
6、小组合作完成设计图。
7、展示学生作品,代表上台介绍设计思路,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8、学生交流后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三)初步制作
1、自主选材:材料员根据清单到材料区选取所需的材料。
2、小组合作进行帽子的初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再次调整设计方案。
(四)修改与完善
1、谈话:刚才同学们拿到材料,进行了初步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制作中,你们对设计进行了哪些修改
2、交流分享:小组派代表说说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大家为进一步完善设计集思广益。
3、总结:在工程中会不断遇到困难,初步尝试制作并不是为了能一下就做出完美的帽子,而是让我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遇到问题及时调整
和完善方案,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最终形成合格的产品设计。
三、课后延伸(形成产品及说明书)
1、谈话:工程的核心是设计,设计产生产品。
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的优秀设计,而每一项设计都是要不断改进的。
2、课后延伸:为了在帽子派对中获得最高人气,请在课后请继续修改完善你们的设计,最终形成产品(帽子)及说明书。
七、板书设计:
做一顶帽子
明确任务画设计图初步制作修改与完善形成产品及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