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计算方法
设有A、B、C三种集料,需配制成级配为M的 混合料,求A、B、C集料在混合料中的用量比例X, Y, Z。
根据题意有
x + y + z =100
(1)
a A(i)• x + a B(i)• y +a C(i)• z = a M(i)
(2)
式中: x , y,z ── A,B,C三种集料在混合
解:① 确定各筛孔在横坐标上的位置
S K
LgDmax Lgdmin
100
43.99
Lg30 Lg0.16
S x LgDx Lg0.16 43.99
各筛孔在横坐标上的位置计算表
筛 孔 尺 寸 di(mm)
30
20
10
5
2.5
1.25
0.63
0.315
0.16
各筛孔距0.16mm筛孔距 离Sx(mm)
第四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教学目标
清楚矿质混合料理论级配的含义,能够绘制级 配范围曲线。学会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能用 试算法和图解法设计矿质混合料。
教学重点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曲线的绘制,矿 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各种矿料用量的调整。
第四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级配理论和级配曲线
料中的 用量比例(%);
a A(i) , a B(i) , a C(i) ── A,B,C三种集料在 (i)mm 筛孔的分计筛余量(%);
a M(i) ── 级配为M的混合料在(i)mm筛孔的分 计筛余量(%)。
计算次序:先计算粗料,再计算细料,最后计
算中间料。
25.5
20.8
泰波
指数
n=0.5
100 81.7 57.7 40.8 28.9 20.4 14.5
10.3
7.3
③ 绘制级配范围曲线图
基本原理
试算法
几种矿质集料配制成一种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 合料,在确定各种矿质集料的用量时,先找出各种 矿质集料分计筛余百分率最大的筛孔径(占优势粒径), 并按照所确定的筛孔径进行试算,最终确定出 各种矿质集料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100 95~100 70~88 48~68 36~53 24~41 18~30 12~22 8~16
p
100
d
0.5
或
D
p 100 d D
n幂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认为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曲
线应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其范围(n幂指数常) 在0.3~0.7之间。目前多采用n次幂的通式表达。
p
100
d
n
D
式中:p, d 和D —— 意义同前; n —— 试验指数。
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
半对数坐标即横坐标颗粒粒径(筛孔尺寸)用对数
③ 各种颗粒粒径在横坐标上距最小粒径的位置
S x LgDx Lgdmin K
式中Sx ─── 各筛孔距0.16mm筛孔距离(mm); DX ─── 需要计算的颗粒粒径 (mm)。
例题 绘制筛孔径为30,20,10,5,2.5,1.25, 0.63,0.315,0.16mm,横坐标为100mm;试验指数n =0.3~0.5级配范围曲线图。
按A料占优势粒径计算,设A料在(i)mm筛孔占 优势,此时忽略B、C两种集料在此粒径的含量(即 a B(i)=a C(i)=0),故a A(i)•x =a M(i)
X aM i a Ai
(2) 计算C料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按C料占优势粒径计算,设C料在(j)mm筛孔占
优势,此时忽略A、B两种集料在此粒径的含量 (即a A(j)=a B(j))=0),故 a C(j))• z =a M(j))
原材料
16.0 13.2
筛 孔 尺 寸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0.075
各种矿 料分计
筛余 (%)
碎石 石屑 矿粉
5.2
41.7 50.5
2.6
1.6
24.0 22.5 16.0 12.4 11.5 10.8
1.2
13.2 86.6
AC-13级配范围 通过(%)
100
92
79
66
52
39
26
13
0
② 确定级配曲线范围
根据泰波公式
P 100
d
0.3
;
30
P 100 d 0.5; 30
理论级配曲线各级粒径通过百分率
筛孔尺寸 di(mm)
30
20
10
5
2.5
1.25 0.63
0.315
0.16
n=0.3
100 88.5 71.9 58.4 47.5 38.5 31.4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试算法
观看动画
例题 图解法 例题
观看动画 观看动画
连续级配
表示集料的粗细分级不同粒径颗粒搭配的比例情 况,集料的颗粒由大到小逐级都有。例如天然河卵石 即属连续级配。级配曲线是一条光滑的抛物线。
间断级配
表示集料的粗细分级不同粒径颗粒搭配的比例 情况,集料缺中间一级或几级所形成的级配。在级 配曲线上有一条或几条水平线。
坐标,纵坐标通过(或存留)百分率用算术坐标。
绘制方法
1.各种颗粒粒径在横坐标上的位置确定方法
① 确定横坐标的长度S
② 确定横坐标的对数间距系数 式中:S ─── 给定的横坐标长度
K
(mm)L;gDmax
S
Lgd
min
Dmax─── 集料的最大粒径 (mm);
dmin ─── 集料的最小粒径 (mm)。
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经过大量试验而得到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 P 2 Kd
“矿质混合料的颗粒级配曲线愈接近抛物线,则其密 度愈大”。
最大密度理想曲线可用粒径(d)与通过量(p)表示 为: p2=kd 式中:p —— 各级颗粒粒径集料的通过量(%);
d —— 矿质混合料各级颗粒粒径(mm); k —— 常数。 当d=D时,p=100 ;故 k 1002 1 求任一级颗粒粒径d 的通过量p时 D
z aMj aC j
(3) 计算B料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y = 100 - (x + z )
试算法例题
现有碎石、石屑和矿粉三种矿质材料,筛分结果 按分计筛余列于表1,要求配制成AC-13级配要求的 混合料,求碎石、石屑和矿粉三种材料在混合料中的 用量比例。
原有集料的分计筛余和混合料要求级配范围表 1
组成设计内容
组成设计方法
试算法 图解法
级配理论和级配曲线范围
矿质混合料要求
最小空隙率 最大摩擦力
级配类型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级配理论
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用于计算连续级配)
p 100
d
0.5
或
D
p 100
d D
最大密度曲线的n幂公式
p 100 d n D
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 级配范围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