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考题及答案整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考题及答案整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答案文学革命: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京派文学:这是指30年代以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作家的文学创作流派.作家往往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的校园文化之中.追求文学艺术的独立于自由,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商业化,具有传统的文学审美的理想主义特征.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风格。

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考研教育网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

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

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

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

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

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三个崛起:三个崛起指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三篇为朦胧诗辩护的文章,具体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主要思想有:第一、朦胧诗代表了由非我向自我、非人向人的回归的趋势。

第二、朦胧诗代表了回归艺术本身的趋势。

第三、提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呼声,公开亮出了现代主义的旗帜。

自叙传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

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

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写“我”,即叙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

九叶诗派: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

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女性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关注女性命运的女性作家。

她们以特有的人生体验、独特的视角和极具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创作了一批耐人寻味的女性题材的作品。

这批女作家已经不再是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痛苦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在性别意识的觉醒过程中表现年女性的生活现状、生存困境与挣扎的过程。

一种被指称为“个人化”和“私人化”的女性写作堂堂正正地走进了文坛,她们对女性经验和女性心理全方位敞开,对个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命体验的书写,对个体欲望的书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二.简答题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于是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活动”。

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

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的。

京派的艺术追求: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九叶诗派的艺术追求(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赵树理方向:即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迥异于40年代之前小说的一种新倾向。

在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首次一直提出,陈荒煤又在《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一文中作了具体阐述。

“赵树理方向”的核心内容是围绕一个革命文学要为群众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爱憎分明的反映解放区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二是在艺术表达上运用群众口头语言,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好典型;三是作家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和长期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全心全意为工农大众服务。

赵树理代表作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

先锋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

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

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

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新写实小说: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

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原”.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对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论界定,最早也是由《钟山》杂志社完成的。

在1989年第3期该刊的“卷首语”中,编者对什么是新写实小说作了比较正式的说明:“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但是,不同批评家对“新写实”特征的描述并太不一致,还有一些批评家坚持认为不必对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作勉强的理论界定。

其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1.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样板戏:列举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民间立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