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RBC是人体O2的载运工具,贫血时血液携O2能力 降低、可造成组织缺O2并造成相关贫血症状。 与贫血症状出现及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贫血原因或原发疾病
贫血发生的快慢 血容量变化和Hb减少的程度 年龄及机体代偿能力 患者体力活动的程度
贫血的分类1:根据红细胞形态
类型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贫血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1. 2. 3. 4. 营养性贫血:IDA、MA(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BM衰竭或抑制:AA、细胞毒药物、放射线 BM浸润:各种血液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BM浸润 ACD:慢性肝、肾和感染性疾病、CTD和内分泌疾病。
红细胞破坏过多:
1. 溶血性贫血(HA):
获得性:AIHA、PNH、MAHA(如TTP/HUS) 先天或遗传性:RBC膜或酶异常、珠蛋白合成异常。如HS、HE、G6-PD缺乏症、PK缺乏症、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和镰状细胞贫 血)。
贫血定义
贫血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凡循环血液单位体积中Hb、RBC计数和/或HCT 低于正常值即称为贫血,一般以Hb低于正常值
95%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
贫血的国内标准(适用于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子:Hb <120g/L 成年女子(非妊娠):Hb <110g/L 孕妇:Hb <100g/L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红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正常值

RBC (1012/L) Hb (g/L) Hct MCV (fl) 4.5~5.5 120~165 40~50 80~94

4.0~5.0 110~150 37~48
MCH (pg)
MCHC (g/L) Ret. %
26~32
310~350 程度:严重程度? 贫血类型:小细胞?正细胞?大细胞? 贫血原因:最终诊断!(病因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针对性选择!
病史
年龄、性别、职业 发病缓急、时间和进展
伴随症状
治疗反应
饮食、二便、体重
药物、化学品、重金属暴露史
家族史
C
MDS-RCMD-RS
铁染色:幼红细胞胞浆内的蓝色颗粒在6粒 以上,并围绕核周排列成半圈以上。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S)
RBC直径<6μm,外形圆,厚度增加,中央淡染区消失而浓染。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RBC细长,两端尖,似“镰刀”状。
AA骨髓像
A. BM活检: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B. BM涂片:增生低下,仅有少量淋巴样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团(亦称“再障 群”), 该细胞团以成纤维细胞为框架,组织嗜硷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网络其中。
体格检查
指/趾甲、毛发 舌体 睑结膜、巩膜 淋巴结 胸骨 心脏 肝脾
实验室检查(1)
基本检查:
血Rt (注意Hb、MCV、MCH、MCHC) + Ret% 血DC:注意RBC形态 大便常规+OB、尿常规沉渣、肝肾功能(注意Bil、 LDH、Cr) BM穿刺活检:必要时!
营养性贫血:
铁四项
叶酸(血清和RBC)、VitB12、内因子、抗胃壁细胞 抗体
实验室检查(2)
溶血性贫血:
FHb
Coombs 冷凝集素
Ham、糖水、COF、尿Rous,CD55、CD59
RBC寿命
遗传性贫血:
RBC渗透脆性
Hb电泳 G-6-PD、PK酶等
实验室检查(3)
其它排除性检查(继发因素?)
ANA、ds-DNA,ENA等
CMV、EBV等
骨髓核素显像
全消造影、内窥镜
B超、CT等
常见贫血的细胞形态学
正常红细胞
RBC胞体多明显变小, RBC淡染或中央苍白区扩大。
BM铁染色 细胞外铁消失,内铁减少。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
A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A. 巨变的中幼红细胞 B. 巨变的中性干状核细胞 C. 中性多分叶核粒细胞 (以上改变亦见于MDS、感染、 中毒或化疗后。)
贫血的分类2:根据病因(见前)
贫血的分类3:根据骨髓增生情况
增生性贫血:
IDA、MA 各种HA 失血性贫血 多数MDS、ACD、白血病或肿瘤浸润
增生低下性贫血:
AA、低增生MDS或AL 骨髓抑制
细胞毒药物:化疗等 放射线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乏力、怕冷,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枯
心血管系统:
心悸、气短、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心绞痛、心衰
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多神经炎
消化系统:
纳差、恶心、腹胀、黄疸、便秘等
生殖系统:
性欲减退、月经失调
泌尿系统:
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等
特殊表现:
如IDA、MA、HA、HS等
贫血的诊断
对贫血的诊断过程实际上就是鉴别诊断的
WHO标准(1968)
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为贫血:
儿童: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成人:
男性:130g/L
女性:
非妊娠:120g/L 妊娠:110g/L
贫血严重度分级标准
Hb(g/L) 极重度 重 中 轻 度 度 度 < 30 30~60 60~90 > 90
WBC (109/L) NEU% Lym% PLT (109/L)
4.0~10.0 50~70 20~40 100~350
关于血红蛋白(Hb)水平
正常Hb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
种族 地域 性别 年龄
贫血标准的制订需考虑上述情况。
成年白人和黑人Hb水平的正常低限
BLOOD, 2006; 107(5):1747-1750
MCV (fl)
< 80
MCH (pg)
< 26
MCHC 常见疾病 (g/L)
< 310 IDA、少数ACD Thalassemia HS (MCHC) 少数ACD
< 80
< 26
310-350
正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80-94 > 94
26~32 >32
310-350 310-350
AA、多数ACD、 HA、急性失血 MA、MDS、AA 、 HA
2. 急性感染、中毒等 3. 机械性破坏:心瓣膜病变或机械瓣
失血所致:
创伤、手术后失血,消化道和阴道等部位出血。
发病机制
随病因不同而异,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同一类型贫血也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MA:DNA合成障碍、原位溶血
AA:干细胞损伤、微环境、免疫因素
淋巴瘤贫血:骨髓浸润、AIHA
病理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