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版内科学课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
第九版内科学课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
往病史等有关。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哮喘的发病机制
树突状细胞
过敏原
平滑肌细胞胞
导致气道高反应 性及气道重构
Th0 细胞 Th2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胞
成纤维细胞胞 导致慢性气道炎症
IL-13 B细胞
Ig-E Ig-E受体
肥大细胞
炎症介质 炎症因子
哮喘的发病机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痰嗜酸细胞计数 ➢ 大多数哮喘病人诱导痰液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2.5%),且与哮喘症状相关。诱导痰嗜 酸粒细胞计数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性指标之一,也是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 标
胸部X线/CT检查 ➢ 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胸部CT 在部分病人可见支气管壁增厚、黏液阻塞
哮喘临床表现
症状 ➢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 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缓解后如同常人 ➢ 对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 变异性哮喘(CVA) ➢ 对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胸闷 变异性哮喘(CTVA) ➢ 哮喘的具体临床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在不同 时间表现为多变性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 急、胸闷和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哮喘诊断标准
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症状,同时具备可 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嗽
哮喘分期
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常因 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级 ➢ 轻度:步行或上楼时气短,呼吸频率轻度增加,闻及散在哮鸣音,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检查正常 ➢ 中度:稍事活动感气短,讲话常有中断,呼吸频率增加,可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 音,心率增快,可出现奇脉,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PEF占预计值60%~80%,SaO2 91%~95% ➢ 重度:端坐呼吸,只能发单字表达,常有焦虑和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常有三 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常>120次/分,奇脉,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PEF占 预计值<60%,PaO2<60 mmHg,PaCO2>45 mmHg,SaO2 ≤90%,pH可降低 ➢ 危重:病人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脉率变慢或不 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pH降低
体征 ➢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 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 哮鸣音可不出现 ➢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 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病人中 ➢ 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 ➢ 肺通气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以及最高呼 气流量(PEF)均下降 ➢ 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BPT适用于非哮喘发作 期、FEV1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病人的检查 ➢ 支气管舒张试验(BDT):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 最大呼气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若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提示存在 气道可逆性的改变。PEF昼夜变异率有助于哮喘病人自我监测和评估病情
未控制
日间哮喘症状>2次/周 夜间因哮喘憋醒
是□ 否□ 是□ 否□
无
存在12项
哮喘诊断标准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 ,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 理化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 平均每日PEF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重点难点
掌握
哮喘的定义、诊断标准、哮喘的控制水平分级、急性发作期及慢性 持续期的治疗原则
熟悉
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鉴别诊断及常用哮喘治疗药 物
了解
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及哮喘的教育和管理
哮喘的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 异质性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广泛多变的可 逆性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 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 治疗后缓解。根据全球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80%以上 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哮喘的流行病学
全球约有3亿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病率从1%~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1.24% 一般认为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青壮年,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
市高于农村 哮喘病死率在( 1.6~36.7 )/10万,病死率的高低与病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条件及既
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 外周血变应原特异性IgE增高结合病史有助于病因诊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 严重哮喘发作时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过度通气可表现呼吸性碱中毒。若病情进一步恶化, 可表现呼吸性酸中毒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 FeNO测定可以作为评估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也可以用于判断吸人激素治疗 的反应
哮喘分期
慢性持续期:指病人虽然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不同 程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可伴有肺通气功能下降
临床缓解期:指病人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哮喘临床控制水平分级
A:哮喘症状控制 过去四周,病人存在:
良好控制
哮喘症状控制水平 部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