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郭中孟20140828)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郭中孟20140828)


氯氮平撤药反应的发生时间应的发生时间大多在第1—2天, 最长5天,个别患者迟服几小时便感到烦躁不 安,有研究报道突然停药几小时就出现胆碱能 反跳症状。这与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T1/2约 为12 h)一致。 高峰期在第1周,继之逐渐减弱,可自然恢复, 有自限性。 一般在停药2周内消失,较少超过3周,但原来 精神病性症状的重现大多需要治疗才能控制。
氯氮平的多受体作用可能是产生撤药反应的原因 发生机制包括: 1、ACH受体超敏 2、DA能受体超敏 3、可能还涉及D4受体、5-HT、NE和GABA能系统。 4、氯氮平的撤药反应症状繁多而严重,涉及到认知、 情感、行为、意识等精神活动障碍,以及自主神 经功能障碍,如胆碱能功能亢进,可出现失眠、 坐立不安、行为紊乱、胃肠道症状、意识障碍、 肌张力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
基本概念

骤停氯氮平后出现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即撤药反 应。 有学者称之为“氯氮平药物依赖” 、“氯氮平戒断反 应”; 另有学者认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一3)戒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美国FDA也把精神药物的撤药反应与戒断反应混用。 这样易与精神活性物质成瘾后的“依赖”、“戒断” 等概念相混淆,也可能误导患者及其家属,使其认为 氯氮平要成瘾,从而影响服药的依从性。因此,把停 用氯氮平后出现的症状,称作“氯氮平的撤药反应 (综合症,withdrawal syndrome)”较为合适。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综合症)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郭中孟 主任医师
2014.8.26
2014年第一期青年医师沙龙



主题:氯氮平的撤药反应探讨 时间:2014年8月28日下午 地址:六病区示教室 参加人员:全院青年医师 主持人:郭中孟
概述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会成瘾,但如果长期应用 后骤停或撤药过快也可发生撤药反应。 氯氮平药理机制复杂,抗胆碱能作用较强,出 现撤药反应的机率极高,且撤药反应症状繁多 而严重。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氯氮平撤药反应的进一步 认识,以便能及时识别和恰当处理,下面就该 专题做一介绍。
影响撤药反应的因素



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 女性多于男性 服药时间较长者更易出现 突然停药甚于逐渐停药 但与服药剂量无明显相关,而与氯氮平的抗胆 碱能作用较强有关。
撤药反应的临床表现



①躯体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 症状。 根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失眠、厌食、坐立不安、 行为紊乱、心率加快、脸红、出汗、恶心、呕吐、头 痛、腹泻。 个别出现震颤、癫痫发作、高血压等。 个案报道还有缄默、关节痛、频繁呃逆、排尿困难、 流感样症状、四肢及颈部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醉 酒步态和不能行走等。

未见对氯氮平有心理渴求和觅药行为 的报道,也就是氯氮平不会出现心理 依赖。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与阿片类物质、镇 静催眠药等精神活性物质的戒断反应 有着本质区别,不符合CCMD一3所指 的成瘾物质,也就不符合CCMD一3的 戒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撤药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



所谓“超敏性精神病”,也就意味着有一种特 殊的病理生理机制。 由于氯氮平作用广泛,有抗DA1、DA2、DA3、 D4、5一HT2A、5一HT2c、a1、a2、Ml、M2、 M3、M5、H1等受体效应。 相应的神经递质长期不能发挥作用,破坏了正 常生理状态下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对平衡。
另外有研究发现,给大鼠服用氯氮平3 周后突然停药3天。 结果发现:纹状体释放DA增加,而服 用氟哌啶醇者则DA减少。 提示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相比有 着不同的药理学机制,在撤药反应中 更易出现精神症状。

撤药反应的防治



氯氮平的撤药反应发生频率高,症状多样而严 重,我们应尽可能避免撤药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如需要换药应逐渐减量,并尽 早加用另一种抗精神病药,同时可合用抗胆碱 药; 如撤除长期使用的氯氮平时,应缓慢减量 (50 mg/week) 。至12.5—25mg/d后 方可停药;医嘱患者及其家属不能擅自减药和 停用氯氮平,还应告诉撤药反应不是成瘾或依 赖。





NE能功能亢进:出现焦虑、坐立不安、兴 奋、心率加快、失眠、激惹性增高、冲动 性攻击、幻觉妄想等症状; 5一HT2A和5一HT2C受体超敏:出现焦虑、 抑郁、易激惹等情感症状; 中脑-边缘系统DA受体超敏致精神病性症状 再现和出现新的精神病性症状; 某些症状如失眠、胃肠道症状、情感症状 等是多种神经功能相互作用或共同作用的 结果。


如果重新使用氯氮平后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周, 那么就要考虑疾病的复发,而非撤药反应,需 作系统治疗。 还发现新出现的精神症状,在恢复治疗后可迅 速消失,而重现的精神症状则持续较久。可见, 新出现的精神症状与重现的精神症状有着 明显的区别,而临床上撤药反应则表现为二者 的重叠。
延伸阅读




Clozapine Withdrawal Catatonia and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a Case Report.1997, Vol. 9, No. 3 , Pages 165-169 Joseph W. Y Lee† and Stephen Robertson Graylands Hospital,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and clozapine withdrawal at the same time?Branimir Margetić, , Branka Aukst-Margetić Psychiatr Pol. 1999 Jan-Feb;33(1):51-67. [Clozapine withdrawal. A review].[Article in Polish]Szafrański T1, Gmurkowski K. 汪志良.氯氮平的撤药反应.上海精神医学,2009,21 (1):58-59



从而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反馈性地使突 触前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增多; 突触后的受体长期反复与拮抗剂接触,使受体 的数目增加或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增高,即受 体增敏或向上调节,使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发生 改变。 一旦解除氯氮平的阻滞作用,就引起相应神经 元的功能亢进,从而出现诸多的精神和躯体症 状。


②精神病性症状:出现率为80%,大多为 消失的精神症状重现。病情恶化,有的还 出现新的精神症状,故有“超敏性精神病” 之称。 部分患者的精神症状表现,比氯氮平未治 疗前更为严重。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超 敏性精神病”,应该是新出现的精神病性 症状。
③意识障碍:出现率为10% 表现为定向障碍,言语零乱,片断的 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并有昼轻夜 重的特点,大多呈谵妄状态。 ④情感症状.约占2/3 ,表现兴奋话 多,情绪易激惹、冲动、焦虑、抑郁 等。


一旦出现撤药反应,对于轻者可按既定的治疗 方案用药,重者则必须重新使用氯氮平。 据报道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和电 休克等治疗氯氮平的撤药反应,效果都不满意, 而继续使用氯氮平则在1~3周后症状逐渐消失, 尤其是停药后的谵妄,在续用小剂量氯氮平后 迅速缓解,这也符合撤药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