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备课时间 2020.10.0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对历史已经有点了解,但了解得并不深,尤其是对圆明园毁灭的了解更少。
通过阅读课文,孩子们基本能分析出各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钉钉软件课件
前置作业内容
1.搜集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
圆明园有“百园之园”之称,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它被毁灭了。
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
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
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2)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
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外敌的欺侮,只会一味屈膝退让。
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和慈禧等仓皇逃跑,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毁:左上边是臼不是白字、上横和中横要分开,工字下横变为提,右边要窄。
拱:左窄右宽,共字两横和两竖距离要匀称、左竖与下横都要长。
销:左右要匀称,肖字上边中间一竖要高,月字首笔撇变为一竖、里边有两横。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四、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