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学复习题(含答案)

健康教育学复习题(含答案)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不良健康行为)。

1)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2)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构成的威胁3)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4)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

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身体的、精神的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1)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2)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3)预防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4)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5)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1)社会动员: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础,以社区参与为原则,以自我完善为手段。

2)倡导与游说3)协调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1)多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动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承担。

如果没有一个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极具凝聚力的领导机构是难以完成促进健康的使命的。

重新认识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调整战略方向。

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其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

5、组织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管理工作的核心组织管理一般程序为:计划、组织、用人、指导和控制五步骤。

目标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手段是行政干预6、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制定健康促进的目标。

7、理解社会大卫生的理念以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协同论为基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强调组成伙伴关系(partnership)以适应全球化趋势。

8、健康相关行为的含义,分类,并能辨别和理解不同的行为的类型健康相关行为:指的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分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危险行为)健康行为: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保健行为、避开环境危害、戒除不良嗜好。

P50 危险行为: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P519、生命周期的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0~3岁)2)主动发展阶段(3~12岁)3)自主发展阶段(12岁至成年)4)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10、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理论的三个常用模式,着重掌握健康信念模式,熟悉阶段模式,能分析行为执行者分别处于哪个阶段。

P52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的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知信行模式: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

态度是转变行为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

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1)信息的权威性2)传播的效能3)“恐惧”因素4)行为效果和效益。

健康信念模式: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

健康信念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因素: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2)对采取健康行为得益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3)提示因素4)其他相关因素。

在信念模式中引入了“自我效能”的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了根据个人或群体的需求来确:定行为干预的策略;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转发策略也不尽相同。

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1)没有准备阶段2)犹豫不决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

行为的干预首先要确定靶人群所处的阶段,然后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行为危险因素对疾病和死亡的影响比例全球为60%。

12、A型、B型和C型行为模式的特点A型行为模式:往往表现为雄性勃勃,争强好胜,富有竞争力和进取心,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

这种人警戒性和敌对意识较强,具有攻击性,对挑战往往是主动出击,而一旦受挫就容易恼怒。

——冠心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

13、疾病的三级预防14、传播活动的分类,哪个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人类传播行为分类:1)自我传播(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生物学基础)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15、建立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

1.共同经验域2.契约关系3.反馈16、传播的要素,理解传播的模式1)传者2)信息3)传播渠道4)受者5)效果17、18、规划设计的三个模式,重点是格林模式,每个阶段主要的工作。

社区评估。

1)评估-分析-行动模式即3A模式评估(assessment)通过科学、完整的资料收集进行社区需求评估,确定当前发展水平,取得的成绩和存在地问题。

分析(analysis)根据上述的评估,分析原因所在和需求。

行动(action)按程序决定规划内容并执行。

2)归元-赋权-控制模式归元:把健康促进各项目的各项工作具体分解,将各项工作“回归”到相关单位。

赋权:依据项目多元分工,把项目工作责、权、利赋予有关部门,由有关部门按照本部门运行规律统筹本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

控制:对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单极化管理,对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组织、监督、培训等。

3)格林模式:1诊断阶段(和需求评估)即PRECEDE阶段2执行阶段即PROCEED 阶段步骤:1)社会学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5)管理与政策诊断6)为评价阶段。

社区诊断又称社区评估:通过客观的科学的方法对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该社区内的组织机构、政策和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

19、理解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倾向因素:与目标行为密切联系的认知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诱发某种行为的动机,如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等。

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须的技能和资源。

这些资源也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健康教育队伍,健康信息和技术以及行政部门的支持、立法等。

强化因素:是存在于干预行为后加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因素。

强化因素多指与个体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人,包括父母、同伴、保健人员、及领导的赞扬劝告等社会支持、影响;也包括自己对行为后果的感受,如社会效益,生理效益、经济效益、心理收益,等。

20、确定优先发展项目的依据,各种方法依据:1)重要性2)可行性3)有效性方法:环境因素联合排序法;问题重要性与可变性评估法;问题树法;德尔菲法21、分辨健康促进的各级目标人群目标人群:指项目活动的对象,即在某一特定地区,具有某一特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一级目标人群:根据社区诊断结果,发现主要卫生问题发生的人群。

目标将最终通过他们来实现二级目标人群:那些能够影响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变化的另一人群目标人群三级目标人群: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及其他对项目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22、规划设计的具体目标的要求: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23、项目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政府的积极支持24、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要素1)领导重视。

2)组织网络健全。

3)资源保证4)人人参与25、什么是支持性环境,什么是规划的群众基础——人人参与支持性环境为提供居民免于遭受健康威胁,及使其可发挥他们的能力与发展健康的自主性的环境。

因此支持性环境指所居住的社区、家庭、工作场所及休闲娱乐设施等,使其能获得健康资源及增能的机会。

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可分为1)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人造环境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资本及政治与经济环境。

26、社区开发包括的内容有哪些?1)建立领导机构2)积极动员靶人群参与3)加强网络建设和部门间的协调4)制定政策,支持项目的开展。

27、实施时间表的作用:实施进度表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依据,也是对照检查各项工作进展速度和完成数量的依据28、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计划应着重于哪些内容①确定培训的目的和宗旨,选择培训对象。

②编写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及基本教材。

29、项目质量控制时,审计主要针对什么审计是判断是否按项目要求投入资金,分配是否符合需要(基建、设备、培训及活动经费等) 。

30、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种类,功能及其能分析属于何种评价P169目的:是否先进与合理;是否执行,执行情况怎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可持续性如何;是否受到其它影响;解释与说明;总结经验与教训种类: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总结评价31、健康教育评价的意义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科学地说明健康教育活动的价值;科学的证据;修正完善计划的手段;提高专业人员的水平。

3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1)净现值法2)年当量净现值法3)效益成本比率法4)内部收益率法5)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1)成本相同比较效果的大小2)效果相同比较成本的大小3)比较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33、成本效果分析时,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是什么1)指标的有效性2)指标的数量化3)指标的客观性4)指标的灵敏性5)指标的针对性34、区分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将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严格控制干扰因素,然后观察比较干预前后的情况准实验研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但是非随机确定的,是用配对方法使二者在主要因素方面相似的情况下选择对照组和干预组。

易于实行,在进行大规模评价研究时,较实验研究省钱、省时。

尤其适合于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设计。

35、理解各种成本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项卫生服务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固定成本:卫生服务中,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服务量范围内,不受服务量增减变化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卫生服务中,成本的总额随服务量的多少呈正比例变化的成本称为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卫生服务中的部分成本属于部分固定、部分变动的成本的成本。

半变动成本:有一基数,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

在这个基数的基础上,如卫生服务量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这又相当于变动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