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公民道德》教育不容勿视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公民道德》教育不容勿视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公民道德》教育不容勿视
发表时间:2012-07-31T14:18:10.9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2期供稿作者:覃云[导读] 在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公民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颇受重视。

覃云广西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中心学校546600 在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公民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颇受重视。

公民道德教育的概念是:爱国守法,明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

爱国:是首要的道德要求。

爱国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守法:是必备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的底线,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守法才是真正的爱国。

不守法的人根谈上爱国。

所以说,守法是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爱国之源。

守法推动着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更是推动着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这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辩证法。

明礼诚信。

明礼:是做人最起码的根本起点,明礼行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明礼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形成自觉的行为,需要加强管理。

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靠管理。

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应遵守规矩,只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才是完善和形成全社会的好朋友,有礼貌的根本保证。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也就是说,诚信是道德的根本,是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诚信是必胜和成功的保证。

团结友善。

团结:是高尚的道德品格。

团结,对于小至一家,大到一国,都是十分重要的。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这句古训形象实践经典地道出了团结的成功和强大的威力。

不论是一家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如出现不和、涣散,甚至不稳定的局面,缺乏团结精神,就会走向失败,甚至灭亡。

因此,团结才是力量,团结才能从坎坷走向坦途,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弱小走向强大。

友善: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

友善是以友好善良的态度来协调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中不论有多么的复杂,说到底就是由各种行为、性质、方式、层次的人际交往组成的环境社会。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可能制造许许多多的“对不起”。

总是需要得到他人的谅解,但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要以友善的态度,真真切切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反复的、真诚的、长期的努力真正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友谊。

勤俭自强。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美德。

从小到一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最终是离不开勤俭。

不论是富裕了,强大了,还是处于贫穷、弱势都需要勤俭。

勤俭是传统,是美德。

自强:是永远无止境的道德追求。

自强是努力向上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的追求。

自强是在勤俭的基础上发展的,自强的道德精神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涵。

自强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

敬业奉献。

敬业:就是崇尚和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是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敬业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要依靠它。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天生态度,要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各级各类,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应当努力做到爱岗敬业。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奉献还是索取,是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的分水岭。

今天,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扶贫济弱方式并存制度”。

这种制度与我们所倡导的“奉献”是完全一致的。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不但要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更要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真正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通过向学习实践真正成为一代新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开拓创新人才。

老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本身就说明人出生有了生命,大体本性是一致的,是好的,善良的;随着教育环境的差异,所谓的“近珠者赤,近墨者黑”,随之习成优秀和变成低劣。

在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从文化资格档次上讲确实提高了,随处都可以碰上中专生,甚至是大学生,(初中学100%的毕业),与20年前相比较,似乎现在的高中(中专)毕业生比那时的小学毕业生多上几倍。

但有悖于《公民道德》的行为还屡见不鲜。

这种得为的出现,有碍于对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特别是道德的形成和培养。

为此,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避免一代青少年儿童走极端,才能使一代青少年儿童既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成,更注重道德的修养,才能真正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

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及关于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公民道德教育必经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生尤为重要。

因此,抓好公民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真正“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

让“公民道德”这一理念在青少年儿童心中打上烙印,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科学、经济更加发展,加快全民进入“小康”的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