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麦原料清理
2、利用粒度的差别 除大杂、小杂--筛选设备(振动筛、平面回转筛)
3、利用导磁性的差别
除磁性金属杂质--磁选设备(圆筒形、平板形磁选器) 4、利用强度的差别 除并肩泥块(悬浮速度与小麦近似、强度低于小麦)和 粘附类杂质--打麦设备(打麦机、擦麦机)
5、利用长度与粒形的差别 除大麦、燕麦、荞子等--精选设备(袋孔、螺旋精选机)
①设备的启动与进料 先开启有关的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对初清筛进行吸风;启动电机,设备
空转正常后再进料。 ②设备运行中的操作
注意原料的接收流量不得超过初清筛的额定处理量。应防止设备的出口发 生堵塞,一旦机内堵料,将卡住筛筒而导致电机损坏。 ③设备的停车
先断料后停机,数分钟后可停止有关通风除尘设备的运行。 停车后应打开检查盖查看,筛筒内若缠绕有绳带类杂质,应及时清理。 ④圆筒初清筛的维护 为防止绳带类杂质、块状大杂堵塞筛孔,应定期对筛面进行检查与清理。 定期检查筛筒清理刷的状态,因磨损可能导致刷毛不能接触筛面,应及时 对清理刷的工作位置进行调整,使筛筒运转时清理刷能保持清刷筛面,可刷下 随筛筒转上来的杂质。必要时应更换清理刷。
(1)结构与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物料由进口进入喂料箱,经缓冲匀流后均匀 进入上层筛面除大杂,小麦穿过上层筛面后进入下层筛面除 小杂,经筛面均匀送入风选器,除轻杂后排出机外。
(2)TQLZ振动筛的调整、操作与维护
①筛面倾角的调整
筛面倾角主要影响筛面上物料的流动速度,倾角增大时, 流速增大,产量增加,但筛选效率降低;反之,流速减小,不 但产量降低,还容易造成筛面上物料堆积,料层过厚,从而减 少物料接触筛面的机会,使筛选效率降低。因此,应选择适宜 的筛面倾角。
3、平面回转筛
(1)运动原理 根据筛体运动轨迹不同,目前分:
TQLM型平面回转筛 TQLMz型平面回转振动筛
(2)结构
结构:见教 材P29、图 2-13及 实物
(3)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物料进入喂料机构后,因振动的作用在匀流淌 板上均匀展开,进入上层筛面除大杂、下层筛 面除小杂,由下层筛面送入装置在筛体出口 端的风选器除轻杂。
振动角的调节方法:通过改变振动电机与筛面之间的夹 角可实现振动角的调整。松开电机的机座螺栓,增大电机与 筛面的夹角,抛角将减小;反之,抛角将增大(调节时注意 两电机必须同时调节,且调节一致)。抛角的调整范围为 0~45度,一般为10度左右,用于初清时为25度左右。
④筛面的检修与更换:
筛面应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清理。注意:不能用重物击打 筛面,应用刮板或钢丝刷将筛面清理干净。要经常检查筛面, 将有缺陷或坏损的筛面及时换下,以保证筛选效果。检查清 理球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失效的清理球。 放下喂料箱,旋松筛面紧固装置后,可由进料端抽出筛面进 行清理、检修与更换,完毕后,插入筛面,将筛面紧固装置 固定好,再安上喂料箱。
筛面有: 平面 如:自衡振动筛、平面回转筛。 圆筒形 如:初清筛、打麦机等。
物料→筛面筛选→筛上物:粒度大,不能穿过筛孔 →筛下物:粒度小,能穿过筛孔
3、筛上、下物组成的影响因素:
(1)筛孔大小 (2)筛选对象粒度、粒形 (3)筛面的运动形式
二、筛选基本条件
1、筛面上具有允许指定物料穿过的筛孔。
2、物料须相对筛面运动。 3、适宜的料层厚度。
转速调节通过电机三角带选用塔形三角带轮上的不同带槽得到不同 的转速。通过偏重块的安装角可调节筛体的振幅。振幅的确定应与 转速的高低相对应,二者呈反比关系。采用较高的转速时,应取较 小的振幅;采用较低的转速时,振幅就应适当地增加。这样才能保 证物料在筛面上具有适宜的相对运动速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筛选效 果。
2、TQLZ系列自衡振动筛
TQLZ型振动筛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 产品,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清理设备,可用于原料的初 清及清理。由于采用高频、小振幅的振动电机驱动,使结构 大为简化并节省动力,除可清理大杂、小杂外,与之配套的 风选器还可清理轻杂,设备参数稍加改动还可用于初清,并 且体积较小,运行平稳,密闭较好,调节灵活,是目前制粉 厂使用较多的清理设备。
(三)操作因素
对工作流量大小及进料状态的控制是筛选设备的主要 操作内容。
1、流量:流量过大,会使料层加厚,影响物料的自动 分级,使物料接触筛面的机会减少导致筛理效率降低;流 量过小,料层过薄,物料容易产生跳动,不利于物料的自 动分级,不仅影响筛理效果,而且降低设备的产量。
2、喂料机构的调节:对筛面的工作状态有影响,应使 物料以与筛面等宽、均匀稳定的状态进入筛面。
四、除杂效率的评定
η=
a -b a
×100 %
式中:η——除杂效率(%);
a——指定设备进机物料中指定杂质的含量(%);
b——出机物料中指定杂质的含量(%);
衡量设备工作效果的指标:
1、除杂效率; 2、下脚含粮率(%)或 下脚含粮粒数(粒/kg)。
第三节 筛选
一、筛选的原理
1、筛选是按照小麦与杂质的粒度差别来除去大、小杂。 2、筛选主要是由筛面完成。
筛体振幅的调节方法:打开振动电机的防护罩,改变电 机两端偏重块的安装角即可调节筛体的振幅。偏重块的安装 角变小时,振幅增大;反之,振幅减小(调节时注意电机轴 两端和两侧电机的偏重块位置必须同时调节,且调节位置一 致)。筛体的振幅一般为3mm左右。
③振动角(抛角)的调整
筛体运动轨迹与筛面的夹角称为振动角(抛角)。振动 角是影响物料在筛面上的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合 适的振动角有利物料的自动分级及小粒物料穿孔,但振动角 过大时物料易跳离筛面,反而减少了物料与筛面接触的机会。
第二章 原料的清理
第一节 小麦中杂质与除杂原理 第二节 风选 第二节 筛选 第四节 重力分选 第五节 磁选 第六节 精选 第七节 小麦的表面处理
第一节 小麦中杂质与除杂原理
一、小麦中的杂质种类及特点 二、除杂的目的与要求 三、小麦除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四、除杂效率的评定
一、小麦中的杂质种类及特点
①原料含杂量较高或水分过高时 →选用较大筛孔(为保证除杂效果) ②原料中小粒麦较多时 →选用较小的除小杂筛孔(为减少下脚含粮)
(二)设备因素 1、几何因素
(1)筛孔形状、大小和排列 ①尽量选用较大的除小杂筛孔、较小的除大杂筛孔; ②第一道麦筛的除小杂筛孔可适当放大; ③后道、打麦机后的除小杂筛孔筛孔可适当缩小。
④正确调整物料的流量,设备的工作流量不得超过设计产量。流量 过大,则物料在筛面堆积太厚,筛体过重,转动幅度就会减小,可 能导致进一步的堆积,以致使筛子发生过载。 常见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见教材P31表2-9
4、影响筛选工艺效果的因素
(一)原料因素
小麦的粒度、均匀度、含杂种类和数量以及小麦与 杂质间粒度差异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筛选设备的工艺效果。 如果小麦品种混杂,均匀度低,含杂质多而且其粒度与小麦 接近,筛孔配备困难,清理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二)除杂要求
净麦质量要求:尘芥杂质不超过0.3%,其中砂 石不得超过0.02%,其他异粮杂质不超过0.5%。
三、小麦除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悬浮速度或密度 粒度 导磁性 强度
长度与粒形
1、利用悬浮速度或密度的差别 除轻杂--风选设备(垂直吸风道、循环风选器) 除并肩石--去石机(分级去石机、循环风去石机)
三、筛选工作面
1、筛面的种类有:栅筛、冲孔筛面、编织筛面
2、筛孔形状和大小
筛孔形状:圆形、长形、方形、三角形孔
3、筛孔的排列与有效筛理面积
排列:正排列、交错排列(一般选用交错排列) 有效筛理面积=筛孔总面积/筛面总面积
五、典型筛选设备
1、TCQY型圆筒初清筛
(1)结构与工作过程
(2)技术参数 (3)操作与维护
1、按化学成分分:有机杂和无机杂 尘芥杂质:无机杂质及不可食用的有机杂质。 异种粮粒:除小麦外各种谷物的种子。 粮谷杂质:异种粮粒与无食用价值的麦粒。
2、按粒度大小分:大杂、小杂、并肩杂 3、按悬浮速度及密度的大小分:重杂和轻杂 4、按杂质的存在状态分:粘附类杂质、混合类杂质
二、除杂的目的与要求
(一)除杂的目的 1、保护生产的正常进行。 2、保证产品的纯度及质量。 3、保护生产环境,确保工人身心健康。
3、风量的调节
4、筛面的清理
5、筛选设备工艺效果的评定
(1)初清筛:除大杂效率应≥90%;特大型达100%; 下脚中不应含有正常完整麦粒。
(2)振动筛:除大杂效率应≥90%; 第一道除小杂效率应≥65%,其他≥得含饱满粮粒 。
(3)平面回转筛:除大、小杂效率应≥80%; 除轻杂效率应≥60%; 下脚中含粮率<1%,不得含饱满粮粒 。
(2)筛面的宽度、长度:宽度有利于提高产量,长度有利于提高筛理效率。 (3)筛面的平整度: (4)筛面倾角:与除杂效率、产量的关系; (5)筛孔须通畅不堵,以保持足够的有效筛理面积。
筛面下纵向支撑木条与筛面留有一定的间隙?
2、运动参数 筛面倾角、转速和振幅是决定物料运动状态和速度的主要 因素,三者密不可分,相互制约。在其它条件确定的情况下, 物料的流动速度与筛面倾角、转速和振幅成正比关系。筛面倾 角越大,或转速越高,或振幅越大,物料流动速度就越快。物 料流动的速度增大,虽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但物料在 筛面上停留时间短,筛理不充分,筛理效率下降。物料流速过 慢,容易造成筛面上物料堆积,物料层过厚,从而减少物料接 触筛面的机会,筛理效率降低,同时不利于设备生产能力的提 高。因此,应选择适宜的筛面倾角、转速和振幅,使物料具有 适宜的流动速度,以确保良好的筛理效果。 对于振动筛,振动角(抛角)是影响物料在筛面上的运动 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合适的抛角有利物料的自动分级及小粒 物料穿孔,但抛角过大,物料易跳离筛面,减少了物料与筛面 接触的机会,筛理效率降低;抛角过小,物料与筛面相对运动 减弱,对筛选效果也不利。
问题三:连线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