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讲话稿【篇一:领导讲话稿写作(4)—工作汇报、通报情况讲话稿的写作】领导讲话稿写作(四)—工作汇报、通报情况讲话稿的写作第一节工作汇报讲话稿一、工作汇报讲话的概念工作汇报讲话是指领导干部向上级或党组织汇报本单位某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或对上级政策、法令的执行情况及交办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讲话。
二、工作汇报讲话稿的写作格式工作汇报讲话稿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标题要反映整个工作汇报的基本内容,不能只写“工作汇报”。
2、正文工作汇报讲话稿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1)开头简要概括全文主旨,即把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工作背景、基础、成绩、效果做一个概述。
(2)主体首先,对各方面工作情况进行说明;其次,指出存在的问题、缺点与教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几年后的设想和努力方向以及改进工作的打算。
(3)结尾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事项和问题,请上级领导作指示。
3、落款在工作汇报讲话稿的落款处写上汇报人的名字,汇报的年、月、日。
若署名和日期在正文标题下已写上的,落款处就可省略不写了。
三、工作汇报讲话稿的写作要点①要实事求是,事实和材料必须有依据,真实可信。
②对自己掌握的事实与材料进行归纳、提炼出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找出能指导一般工作的规律。
③写出特色,抓住精华,找出典型,认真总结出一定时期的工作特点。
④语言要详略结合,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篇幅适宜。
⑤语言要通俗易懂,富有鼓舞性。
四、工作汇报讲话稿的写作范文(一)工作汇报提纲讲话稿【范文】2003~2008年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汇报提纲自2003年以来,我县把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基层为切入点,以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自身工作的着力点,强化辐射功能,拓展服务领域,走“大电教、大宣传、大服务”之路,收到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加强基层建设和管理,全力构筑县、乡、村三级电教网络近年来,我县一直把加强电教网络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基础工程来运作,全县16个乡镇10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电教点、电教室,每个乡镇都拥有了电教资料库。
2003年,县委组织部争取资金4万多元投放到行政村,使全县106个行政村电教全部更新配备了vcd机,“两机~室”配备齐全,并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使电教网络的设施设备配套,软件、硬件齐全,管理、使用规范。
二、强化服务功能,发挥龙头作用近年来,县委组织部始终把加强电教中心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土,特别是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方面加大力度。
目前,县委组织部电教设备投入累计已达50多万元。
现已形成了以数字、非线性编辑为核心的集采集、编辑、制作、刻录、复制一体化的电教设备新框架,同时建立了以党建、科技、工业经济、农村经济等十几个种类、200盘录像带、千余张光盘的多功能、全方位资料库。
现有电教工作人员3人。
近年来,电教中心累计拍摄制作新闻200余条,其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0余条;摄制反映全县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社会发展等专题片60余部,其中在中央电视节播出3部,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5部,在赤峰电视台播出20部。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党员绿色科普工程,加大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力度2003年,县委组织部实施了农民党员、乡镇干部电教“绿色科普工程”,目的是争取用3年的时间对全县农民党员、乡镇干部进行农牧业适用技术培训,使全县60岁以下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党员都能掌握l~2门农村适用技术并获得绿色科普证书,所有的乡镇干部都能掌握2~3门农村适用新技术。
一是利用乡镇、村党员电教设备,以乡镇业余党校和行政村电教活动室为培训阵地,对广大农民党员、乡镇干部进行农牧业适用技术培训,三年来,共举办各种培训班500余次,培训人员达24000多人次;二是由县委组织和协调农口有关科技人员组成科技讲师团,深入到乡镇和行政村进行授课;三是由乡镇组织致富能手和先进典型,结合自身生产实际举办科技讲座;四是利用县、乡有线电视网络,开办科技讲座,播放科普音像片;五是由各乡镇适时组织农民党员、行政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参加学习。
三年来,共有3000余名农民党员通过考试获得了《绿色科普证书》。
为了检验“绿色科普工程”成果,连续五年举办全县农村党员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知识大赛。
大赛走出剧场,走进了乡村,走进了田野,走进老百姓中间,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赤峰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批示。
四、创新载体,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实现电教工作与全县农牧业重点产业对接为进一步拓宽电教工作思路,创新载体,找准电教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结合点,大力实施开展了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2003年~ 2007年全县共建立不同产业的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区56个,推动了全县农牧业发展。
我县积极探索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新路子,实施了党员电教进企业、进教区、进集市、进学校等场所的“四进”活动,拓宽了党员电教活动空间,使党员电教延伸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了党员电教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应用作用。
总结近年来的电教工作,可以用三句话、三个四来概括:三句话:“夯实基础,讲求效果,规范管理”。
三个四是:一是抓好“四个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机构落实,县有中心,乡镇有工作站、村组有活动室;二是人员落实,中心有3名专职电教人员,乡镇村有兼职工作人员;三是设备落实,共投入50余万元的设备从模拟到数字转变;四是指导、服务落实,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经济工作积极开展工作。
二是做到“四个结合”,讲究教育效果。
一是制作和引进相结合,建立供片网络,满足基层党组织播放收看的需要;二是播放和收看相结合;三是电教中心和电视台相结合;四是电教工作和其他党建工作相结合。
三是建立“四个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一是建立了电教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二是建立电教片审查制度;三是建立了电教片的播放收看制度、建立健全“三簿一册”;四是建立电教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二)综合性工作汇报讲话稿【范文】在2008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同志们:这次大会是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期卫生改革发展方向,认真总结2007年全市卫生工作,全面部署2008年卫生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推动松原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7年全市卫生工作回顾2007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直接指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市广大卫生工作者积极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等重大民生问题,解放思想,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民生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艾滋病、计划免疫、结核病、地方病防治政策,努力减轻重大传染病对人群、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不断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卫生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应急演练,开通了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全市疫情网络直报单位发展到119家,县级以上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乡镇达到75%,疫情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高效运行,处置疫情和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全年没有重大传染病发生,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筑起了坚固的防疫屏障。
以打击非法行医、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为重点,全年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7000多人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12次,检查监管对象7522户次。
取缔非法牙科40家,取缔其他非法医疗机构140家,限期整改39家,停业整顿30家,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受到省卫生厅高度评价。
在餐饮行业我们大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立起了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制度。
进一步加强了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防护等公共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监管,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严格落实“母婴安全项目”,加强三网监测,强化产科市场管理和质量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5.02/10万、6.43?和7.26?以内,低于全省规定控制线,妇女、儿童健康得到有效维护。
一年来,我们全力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卫生活力日益彰显。
新农合工作在全市农村全面铺开,覆盖农业人口188.72万,150.08万农民纳入了新农合社会保障体系,参合率达到79.5%。
全年共筹集新农合基金7906.68万元,累计报销参合患者医药费6582.05万元,90万次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实惠。
农民医疗费个人支出明显下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群众抗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村卫生所发展到2170个,覆盖了100%的行政村。
全面落实“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和“人才支援农村医疗卫生项目”,共选派110名农村有志青年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学习深造,下派30支城市医疗队、90名城市优秀医务工作者对口支援30所乡镇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乡镇卫生院中青年业务骨干281人,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来,我们稳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城镇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我们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调整现有卫生资源,社区卫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依托城市二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如期完成了4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任务。
前郭、扶余、乾安、长岭采取镇卫生院、防保站、一级医院转型的方式,各自创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了市级验收。
全市社区卫生业务用房面积达到了10000平方米,社区卫生从业人员达到532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口覆盖率达到80%。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基础地位日益显现,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全市逐步形成。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发展根基日渐稳固。
全年投入资金6612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卫生设施33974平方米,引进大型医疗设备101台件。
市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主厂房和办公楼现已竣工,市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
扶余县人民医院喜迁新址,长岭县医院住院楼、乾安县中医院门诊楼、宁江区疾控中心办公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扩大了我市卫生服务规模,提升了服务水平,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年来,我们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组织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各家医院紧扣“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大重点环节,完善制度,改善环境,合理收费,保障安全,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