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作为一种新经济现象,假日经济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假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从现状看,我国的假日经济具有时间特征明显、突发性强、消费群体广泛等特点。

目前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短期经营行为、政府引导不足和市场秩序管理被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制定一系列方案政策,促使假日经济的未来向多元化、多变化和个性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假日经济;休闲产业;旅游经济一、假日经济的概念1.假日经济的概念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假日经济的出现对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

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假日旅游对假日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假日经济不等于旅游经济。

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闲,还要有文化。

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费外延越广。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将会使内需进一步扩大,更大程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比如广东,经历20年开放改革和经济发展之后,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大提高。

1999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17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5元。

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地区的多数城镇居民已经从小康步入富裕小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也很高,这使部分人的消费结构开始转型升级,从吃、穿、用类转向基于此之上的更高消费,如休闲娱乐、旅游以及文化教育等。

2.假日经济的特点假日经济是因为人们在节假工余时间集中的、多样的、综合性消费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经济结构转轨变型时期必然出现的一种拉动消费的经济形态。

因此假日经济的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发生的时间特征明显,均是在休假期较长的节假日、双休日;二是假日经济的突发性与阶段性现象是井喷式洪流;三是消费群体的广泛性,几乎凡是有闲暇的人们都有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四是消费指向相对集中,就是说大多数消费者会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倾向于以旅游为主的外出流动消费;五是消费档次的多层次性,不同收入水平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标准;六是消费目的的多样性,即以不同精神或物质取向为目的的消费构成各种不同的消费形式。

二、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假日经济在我国发展的背景早在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李义平就曾预测说,在未来几年里,新潮家电、外出旅游和购房、购车等,将成为中国居民的重点消费倾向。

其根据在于人们的需求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转变过程,低层次的需求解决以后,人们肯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追求闲暇、自由等精神享受。

这是一个趋势,世界各国都如此。

中国现在正经历的“假日经济”现象,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了的。

上述趋势在一个国家何时出现,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及其与之相关的观念变革。

据专家学者分析,“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背景:一是人们有钱,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问题后,有了一定的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二是人们有“闲”、有时间享受,生活紧张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崇尚自然,渴求轻松的享受;三是假日消费有其社会心理基础,这种消费心理决定了中国消费者习惯于在节日消费;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示范作用,使中国老百姓的视野广了,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出现所谓“阶层消费2.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假日经济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假日旅游为龙头地位,以旅游、餐饮、零售、娱乐休闲等一系列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发展现状。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假日出游盛行曾几何时,旅游在中国人眼中曾经奢侈的事,但是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节假日逐渐地也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旅游的机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假日经济的众多产业中,旅游业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2.购买力迅速扩大每逢重大节假日,全国的各大城市几乎所有的商业街、大商场都会出现人流如潮、疯狂购买的场面。

为了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商家大做营销文章,大打“价格牌”、“服务牌”,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3.假日文化活动活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单纯以观光、度假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正逐步渐向文化、知识层转变。

人们越来越希望了解旅游地的风土文化,以民俗风情为内容的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我们缺少特色的假日产品。

以北京为例,尽管每个黄金周京城商业销售都创新高传统的北京果脯、烤鸭一直是外地旅游者的必买食品,在2004年“五一”黄金周时,仅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两家店真空包装的烤鸭就卖了数万只。

但是,这些传统的食品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外地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他们希望买到既能体现北京特色同时又能代表时尚的商品。

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京城商家还没有众多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本地特色商品。

三、假日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假日经济迅速发展,对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了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是要持续发展假日经济依然面临诸多障碍。

1.短期经营行为给假日经济带来伤害法定假日期问,一些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片而追求眼前利益,经营出现短期行为,成为制约假日经济整体繁荣的瓶颈。

仅就旅游来讲,在旅游市场上,面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问几千万人次的旅客量,各地旅行社出现了客满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广州等旅游热点城市的所有旅行社均超负荷运作。

一些旅游行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顾自己的接待能力.来者不拒,强行组团,其结果是服务质量急剧下降,事后的旅游消费投诉上升。

此外,各景点、景区也因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不完全配套而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吃、住、行、玩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旅游企业将上百亿元收入放进自己口袋的同时却失去了许多潜在消费者,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节假日之后的旅游市场突然间一片萧条。

假日经济要想持久地“火”下去,必须加大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但是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又将面临消费淡季闲置带来的损失,“旺季太旺、淡季太淡”,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政府节日引导依旧不足这么说或许很多人会提出不同意见,因为据报导,部分大旅游城市有关部门在节日引导上的成效十分显著,此外,每年黄金周前夕有关部门也开始了“假日旅游预报”,通报各地旅游市场状况。

不过,浏览一下预报的内容,不难发现,这一预报其实就是一份“出行参考”,对市场和消费起不到任何引导作用。

假日经济更多的是不同消费之问的替代,激发的是消费者的节日性冲动消费,而没有激发新的需求。

因此,要想真正让假日经济增加消费总量的变化,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商家,无疑还得挖掘新的市场亮点。

3.市场秩序管理被动一度降温的节日投诉似有“回潮”之嫌,相关部门开通的节日热线比往年“热闹”许多。

但是在各种类型的投诉中,除了极少部分能在现场或是假日内得到解决外,绝大多数都要积压到节日过后才能处理,有的“时过境迁”后甚至无法处理了。

大多数市场监管部门节日期间都采取轮流值班制度,由于人手有限,往往都是“一部电话当家”,对投诉都是先记录下来再说,很少能及时处理,更别提近年来专家屡屡建议的“事前监管体制”了。

4.“假日经济等于涨价经济”的误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庆期间国内旅游热线价格普遍上涨三成,一些地方涨幅更是达到60%至l00%。

在北京,5日游价格平时报价1600元左右,国庆报价达到2600元左右;海南5日游平时报价1700元左右,国庆达3500元左右;桂林4日游平时在2000元左右,国庆节达到3900元左右;九寨沟6日游平时在2700元左右,国庆达到3900元。

此外,景区门票涨价,旅游购物商店、民航机票价格上扬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这些现象表明大部分商家还没走出“假日经济等于涨价经济”的误区,严重的挫伤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对策和趋势1.对策(1)实施假日制度创新首先依据共时化和集中化——分散化理论,可以实施假日制度创新。

主要包括进行休假制度创新,完善带薪休假等制度;学校可以参照国外实施三学期制,在三个长假之外,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增加三个节日,并安排在星期一或星期五形成三个三连休;不仅要考虑在节假日上的分散,还要考虑平时的分散。

在一些大都市,经济和闲暇等活动可以延长到日24小时。

(2)建立预约消费和预约信用制度以及信息预告制度闲暇企业应该参照国外经验,建立预约消费制度和预约信用制度。

可以在节假日来临之前。

为消费者安排出行计划。

预约服务。

建议成立闲暇研究中心。

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定期在电视、报纸、广播、出版等各种媒体上向公众发布各种闲暇设施、设施利用情况、出行人数、花费等的预测信息。

另外,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媒体宣传当地旅游资源。

(3)继续启动消费为了拉动需求、启动消费,还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消费贷款制度,简化住房、汽车、教育、旅游消费贷款的手续。

(4)加快基础设施和闲暇设施建设建立畅通的交通体系。

北京市应该建立以地铁和轻轨铁路为主的交通网,以实现便捷、环保、舒适、减少城市噪音、耐用、经济为特点的交通体系。

建设休闲中心区。

将歌舞厅、洗浴、休闲饮食、游戏厅、酒吧、影剧院、录像放映厅、赛场等与休闲有关的设施进行适当集中,以便于管理。

在住宅小区建设带有图书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教室等设施的公共活动场所。

在假日和旅游季节中。

不可能过多增加旅馆饭店供给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一些临时措施例如,增加简易廉价的国民休假旅馆、汽车旅馆、家庭旅馆、宿营地、帐篷等旅游住宿设施。

(5)丰富休闲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城市效区旅游资源,满足市民双休日和节假日出行需求;开发工业旅游、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在加强管理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放“夜间摊位饮食”业。

建议全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在公休日向社会全面开放体育设施。

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促进生活学习健康有序的开展,引导人们由单纯地追求学历学习转向全面提高素质学习,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和环境。

另外,还可以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对市民进行闲暇时间的教育,鼓励居民自发组织各种俱乐部进行各种学习研究活动。

建议在节假日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名人故居、青少年宫等的各种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

对全民进行公益意识活动教育,建立公益活动评价机制;建立诸如社会公益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定期发布公益活动信息、设立咨询窗口。

(6)加强窗口行业的管理改善窗口行业的硬件、软件,许多窗口行业要实施现代化管理,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旅游市场,确保旅游业的公平竞争,规范企业的行为,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