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人迁西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土人迁西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项目所在地
迁 西 地 形 图 : 山 地 为 主
迁西县城
1 项目背景与问题解析
1.3 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问题二:分散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形成整合优势
分散的旅游资源
多样化旅游产品线路难以实现
降低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迁 西 县 景 点 和 景 区 空 间 分 布 图
——用地:西部主要以居住为主,东部为城市预留建设用地; ——植被:现状植被较少,集中在三抚公路桥南的滩地上有一片杨树林; ——河道:河道水量较少、水质较清,形成自然沙洲景观;
现状三抚公路桥
2、现状分析
二、浅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一号堰到二号堰
2、现状分析
二、浅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一号堰到二号堰
3 战略目标的实施途径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 抓住机遇、变弱为强;依托自身、强者更强
3.1 抓住机遇、变弱为强
抓住机遇:抓住迁西当下面临的三大机遇:
新一轮的旅游发展浪潮
观光型旅游
休闲体验旅游
3 战略目标的实施途径
3.1 抓住机遇、变弱为强 三大机遇: 新一轮的迁西总体规划
城市形象
• 魅力山城 • 和谐水城 • 休闲名城
水的形态分为:湿地、浅水、深水,不同水体景观效果。
1. 分层总体概念
第二层 滩地沙洲
在水流形成的自然沙洲岛以及大面积的滩地内,种植不同景观类型的植物,例如 花卉、灌木、草地,一直到水体。形成逐级的堤坡景观。
1. 分层总体概念
第三层 生态林地
在堤顶路的两侧堤坡上,种植密林,隔离城市噪音,保证内部景观的幽静,给市 民一种穿越“山林”豁然开朗的景观体验。
5. 水系设计
基础服务设施薄弱造成旅游不便
难以提高旅游品质
1 项目背景与问题解析
1.3 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问题三:现有的旅游项目特色尚不突出
迁西现有的旅游项目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还未形成自身的特色; 而周边其他旅游目的地具备相似的旅游资源与项目,从而与周边城市形成“同 质竞争”的不良关系,分散了客源,也降低了迁西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
植被丰富的现状岛屿—栖凤岛
2、现状分析
三、深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二号堰到白龙山橡胶坝
2、现状分析
三、深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二号堰到白龙山橡胶坝 ——用地:南部主要以林地、一类工业用地为主; ——河道:河道为冬季枯水期,因下游有水坝蓄水,相对上游水量较丰富;
正在施工的堤岸及现状滚水坝
2、现状分析
迁 西 与 周 边 腹 地 辐 射 联 系 图
城 市 内 部 景 观 格 局
迁西 核心吸引区
外围有效吸引区
4 项目策划
4.1 空间结构
层次:
•三大产品区 •六大产品功能类型
结构:“一水—两岸— 三中心”
•一水:近水——浅水— —深水,以水为轴、贯 穿始终。 •两岸:由水道向两侧延 伸,左岸和右岸,连通 新旧两城。 •三中心:湿地景观中心、 生境游赏中心、水上休 闲中心
水上休闲娱乐区
运动休闲 水上娱乐 商业服务
4 项目策划
4.4 特色项目
水上餐舟
放河灯
垂钓鱼塘
素质拓展
景观设计
第一部分 前期分析
1. 周边用地
•本项目景观工程设计范围自三抚公路桥起,至白龙山橡胶坝止,两侧分别到新 修堤岸的外侧坡道。 •全长近5公里,宽度约为700米,总设计面积为3.7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
城市空间结构
• 连接新旧城的桥梁 • 内环圈内的居住商业和新区
新一轮的城市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
• 高投入 • 高耗能
新兴服务业
• 可持续 • 多创新
3 战略目标的实施途径
3.1 抓住机遇、变弱为强 变弱为强:迎难而上、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新总规、强路网,用道路整合旅游 协调新一轮总规道路交通建设和旅游发展的空间关系,用新的道路系统加速现
三、深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二号堰到白龙山橡胶坝
现状河滩植被
2、现状分析
三、深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二号堰到白龙山橡胶坝 ——堤岸:基本为生态软质堤岸。
现状宽阔的滩涂地
景观设计
第二部分 总体设计
整体鸟瞰图(霁雪初融)
整体鸟瞰图(夏雨初晴)
整体鸟瞰图(冬日暖阳)
1. 分层总体概念
第一层 水
最能体现历史文化深邃精神和迁西特色的:“山”、“水”、“乡土文化”、 “长城文化”、“抗日文化”。
1 项目背景与问题解析
1.3 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问题一:交通的相对不便限制了迁西区位优势的发挥
山地为主的地貌特征,导致交通不便,不仅增加了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 不同旅游景区之间的联系难度,也对迁西与其他大都市的空间联系造成困难。 随着京沈高速公路迁西出口的修建,将给迁西的交通状况带来一些转变。
4. 竖向设计
规划原则 ⑴因地制宜原则:随坡就势,尽可能保持自然地形地貌。 ⑵以人为本原则:场地竖向应满足人的使用要求,步行空间和休闲空间舒适安全。 ⑶经济性原则:减少土方量,最小限度地改变地形,并尽量土方平衡。 ⑷功能性原则:竖向设计应满足好场地排水要求。 11.2 规划措施 ⑴保持自然地形竖向 在滦河滩地部分基本保持现状地形不变。 ⑵加宽部分堤坡 对部分较宽河滩地进行少量覆土,使之乔木绿化带增宽。 ⑶依坡就势 公园内的道路都是顺势,纵向坡度保证在8%以内。同时考虑无障碍通道的设置,尽可能采 用坡道的形式解决竖向问题,局部高差较大的堤岸采用台阶的方式来解决。
滦河迁西县城段景观工程设计
委托方:迁西县水务局
设计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02
工作框架
旅游项目策划 1项目背景
2战略定位 3实施途径 4项目策划
景观设计
1前期分析
2总体设计 3详细节点
4建筑设计 5景观小品
旅游项目策划
1 项目背景与问题解析
1. 1 区位条件
宏观:迁西与大都市的关系
总平面图
2. 景观结构分析
通过对规划区内场地的特征分析,将整个设计范围分为三部分,依次为: 湿地景观区段、浅水景观区段、深水景观区段。 和六大景点:苇岸沙洲、柳海长堤、曲廊转山、水镜花台、玉带塔影、水上人家。
3. 景点游线分析
陆上交通游线 ⑴堤顶道路 ⑵休闲自行车道 ⑶休闲步道及栈道 ⑷自行车租赁处 水上交通游线 ⑴水上游线 湿地景观区段:从北端许愿岛至漂流汀至一号堰,交通工具:竹筏、皮筏 浅水景观区段:从一号堰至二号堰,交通工具:小型手划木船 深水景观区段:从二号堰至白龙山橡胶坝,交通工具:水上快艇、中型游船 ⑵码头 场地内三段区域,共设置了11处码头。
现状滩地及彩虹桥
2、现状分析
二、浅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一号堰到二号堰 ——用地:老城区段多为商住、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用地为主; ——堤岸:现状右堤河道拐弯段为硬质水泥护坡。
现状硬质水泥堤防
2、现状分析
二、浅水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一号堰到二号堰 ——植被:场地现状植被较少,集中在栖凤岛上有一片枫杨林; ——河道:河道为冬季枯水期,水量较少、水质较清;
景忠山
潘家口
青山关
喜峰口
2 项目发展战略定位
形象定位
山水迁西 生态迁西 绿色迁西
总体定位
将山水迁西作为构建目标,生态迁西、绿色迁西为总体形象定位,以滦 河水文化、乡土种植文化、湿地景观、新城市生态文明为特征,连接 迁西新旧城市空间又辐射周边大都市的休闲游憩中心区和“都市后花 园”,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体验、水上娱乐、会议交流等 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可持续、免维护的城市生态游憩系统,是京津冀 大旅游格局中的活力点。
微观:项目地尺度
项目地河段区位:连接 主城区与新城区的“桥 梁”,城市未来的休闲 游憩中心
1 项目背景与问题解析
1.2 资源条件 自然生态资源
不仅包括保存比较完好的湿地与物种资源,还包括生产型园林(围山转)经济 价值和文化生态价值。
游客与消费能力资源 以近郊游客与远郊游客为主。 历史文化资源
2、现状分析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图
•现状的存有少量植被; •滦河上游,丰水期与枯水期季节变化大。
Hale Waihona Puke 2、现状分析水利工程分析图
•采用生态护岸方式,景观效果良好; •设置堰坝,有利于营造不同区段的水体景观; •堤岸的涵洞设计,有利于排洪作用。
湿地景观
浅水景观
深水景观
2、现状分析
一、湿地景观区段
具体位置:从三抚公路桥到一号堰
湿地景观 中心
生境游赏 中心
水上休闲 中心
4 项目策划
4.2 产品策划
产品体验的文化元素
湿地文化
滦河文化
乡土文化
4 项目策划
4.2 产品策划
分区策划
湿地生态景观区
风景 游赏 主题 游赏
“水”的内涵:展示和教育
浅水生境游赏区 “水”的形式:水上和滨水活 动 水上休闲娱乐区
休闲 度假 运动 休闲
湿地生态景观区
休闲度假 运动休闲 水上娱乐 商业服务
风景游赏
主题游赏 休闲度假 浅水生境游赏区 运动休闲 水上娱乐 商业服务 风景游赏 休闲度假
柳树林、乡土草本展示区、乡土花卉展示区、乡土菜圃展示区、湿地灌丛、堤坡绿化
自然博物馆、芦苇沙洲、候鸟天堂“潮巢”、还乡岛、柳馨岛 林下空间、疏林草地、花间长廊、滦河文化广场、“慢吧”、收费自采花店、入口广场 儿童活动空间、趣味体育活动场地、健身场、自行车道、素质拓展训练场地 滨水休闲健身场地、水上休闲酒吧、划船、冬季冰上活动、驳船码头 商亭、标识牌、解说牌、公共厕所、亲水平台、滨水步道、景观桥、摄影点、自行车停 车点、自行车租赁、观景塔 柳树林、湿地灌丛、堤坡绿化、特色花卉观赏区、药用植物观赏区、野菜种植观赏区 林下空间、林荫花间水吧、草坡、观景阶地、入口广场、滨水娱乐休闲广场、放生池 自行车道、儿童活动空间、趣味体育活动场地、健身场 垂钓鱼塘、水上特色餐舟、驳船码头、水上泳池、游艇俱乐部 商亭、标识牌、解说牌、公共厕所、亲水平台、滨水步道、景观桥、摄影点、自行车停 车点、自行车租赁、游船港湾、丰收鱼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