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柞水县下梁中学邓会霞⏹前记:教师,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关注学生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将来的和谐社会做建设。
⏹思路:从教师的职业角色出发,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明确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达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专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提纲:●知识篇:一、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能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三、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标准四、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策略篇五、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1、社会:社会支持网络2、学校: 以人为本人本关怀3、教师个人:自我心理调节维护心理健康●结束语:各位同仁、朋友们,今天我们从教师的职业角色入手,认识了教师的压力,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及定义,明确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与方法。
希望今天的交流能为我们的心灵供养,为生命加油,为教育再添新活力!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谢谢!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教师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邓会霞,来自于下梁中学。
首先感谢教科局和职教中心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与大家近距离接触,共同学习与交流,不断反思与成长。
然而,面对大家,我内心十分忐忑:因为在座的各位,有的是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研究的资深教师与行家里手。
有的是专业化水平与技能非常高超的专职心理教师,而我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心理老师,还是本次参训学员之一,可临时接到任务——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这个专题。
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唯恐耽搁了大家宝贵的时间。
因此,在接下来学习交流中,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谅解与海涵,同时也真诚希望大家给予批评与指证。
环节一:视频播放活跃气氛课程开始之前为了缓解紧张沉闷的气氛,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请大家观看一段小视频——《开心一刻》听到大家不约而同的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真好!因为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开心笑2分钟,相当于跑完400米操场2圈,相当于自由散步40分钟。
此时此刻大家的烦恼与压力已经烟消云散!那我们就可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今天的学习与交流环节。
环节二:分享观点,转变观念下面我在此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1、曾有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通行证。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聂振伟说:教师,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关注学生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将来的和谐社会做建设。
3:所罗门教授讲:“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
相反,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那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这些观点足以说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提醒我们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那么,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新常态下,科教系统给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们的最好的福利与待遇。
我们应该为之点赞!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古到今,人们都把教师的职业比喻成蜡烛、工程师、园丁,这些称谓是伟大的,崇高的、神圣的。
教师的地位可与“天地君亲”并列,即使是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也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教育功能的日益扩大,教师担负的角色日益多元,且复杂。
教师面对的不只是教学工作,还得承受来自家长的高期望、教育行政机构的高标准、家庭生活的快节奏、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等带来的一系列压力。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社会各界如何给教师定位的?环节三:社会各界定位教师(:大家说教师——)教师的主要角色及职能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1956)把教师的角色归纳为三大类:1、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充当教员,社会代表的榜样,课堂的管理员,办事员,青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等;2、心理定向的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学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卫生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等3、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社会服务工作者,学习者与学者,父母形象,寻求权力者,寻求安全者;根据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特点,教师的角色体现:1 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是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
而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成员。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如何发展,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教师的职能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培养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2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系统的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这是教师的最基本任务。
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技巧,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培养能力,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
3教师是学校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活动都是按集体方式进行的,教师的地位、年龄、知识、经验决定了教师在学习集体中要负有领导者的责任。
要求教师必须意识到,有效的教学和有效的领导、管理是分不开的。
因此,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领导作风、品质和才能。
4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教师的人格特点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儿童、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的表率。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5 教师是心理卫生工作者: 现实生活中,教师很难保证学生不会出现心理问题,虽然课堂不是心理治疗的场所, 但职业角色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技能,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并努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少能帮助学生学习更有效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能以同理的态度进行疏导和劝慰,减轻他们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精神焦虑,帮助学生满足心理上的需要;至少能够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使学生有安全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心等心理问题中解脱出来).社会角色的要求——1专家学者的指导_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
”2新课改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成败得失,新课程能否真正的推进,关键在教师.新课程挑战教师的素质、品质和智慧,呼唤专家型的强力教师(教师的品格力量,教师的思想力量,教师的知识力量,教师的智慧力量,教师的能力力量;),运行有效的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智慧,放飞学生囚禁的理想;).从神坛上走下来的教师要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飘逸着灵动的才气,飞扬着灿烂的精神,流动着睿智的情思,充盈着思辨的理性,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朋友,伙伴,指导者.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天使(快乐天使,在活动中走向学生;阳光天使,在生活中走向学生;爱的使者,在欣赏中走向学生).3社会形象的期待:•满脑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不计报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无私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师形象的异化•三个比喻•蜡烛•工程师•园丁•先知:老师是权威,无所不知•圣人:老师是道德楷模•法官:对学生的争执做出裁判•侦探:必须对班级情况了解•保姆:学生在校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负责•骗子:要做社会认可的的教师•告密者:让社会知道学生的现状•替罪羊:教师要为教育问题负责环节四:聚焦案例投射现状——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我们看完以上种种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们一定会惊叹:哎!教师真是神呀!其实,这诸多的教师角色定位,只不过是专家学者、社会给我们戴上一顶顶光彩夺目的桂冠而已,其实,回到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教师也是普通的社会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经常遇到挫折的时候。
因此,,教师的心理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健康,相反,其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
并且许多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亮起了红灯!(一)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近几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致使教师队伍中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日益增多,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10 %~20 %;教师心理问题:44 %教师心理问题的危害:危害无穷——危害自己,危害学生,危害社会。
这里有一组来自美国与我国的数据调查对比:美国斯坦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77.6%的教师是心理健康者,有22.4%的教师心理不健康。
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的调查发现,大约有1520%的教师心理不健康,并直接危及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美国有关教师不良适应的统计资料表明,35000名纽约教师中,4%患有精神障碍,13%需要治疗;5150名抽查中,17.5%患过度神经质,10.5%患精神障碍,而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的估计,大约30%的美国教师想改行,同时有40%的教师表示会提前退休。
我国,王玲、唐红波等用症状自评量表(90)分别对广州某中学教师和澳门地区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函授班的在职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广州组的教师有明显心理症状的为0,有轻度症状的为13%,无明显症状得为86.4%;澳门组的教师有明显症状的为0,有轻度症状的24.8%,无症状的75.2%。
后来调查人把这两组教师的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广、澳两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内地普通人要差一些。
中国青年报(2015年9月10日)刊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最近联合进行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
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90%左右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少数人还有过自杀的想法。
——从个案看,教师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频频发生。
近期报刊上披露了许多有关教师自杀以及伤害学生自尊、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甚至残杀学生的极端行为,例如江苏盐城市区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一个小学生只不过是被怀疑偷了同学的笔,竟被班主任老师在脸上刺了一个“贼”字;山西省永济市某中学初三学生赵某,利用晚自习和同学一起去伙房喝水,又看了一会儿电视才回到教室,此事被老师李某发现后,不由分说,扇耳光,拳打脚踢,受到重击的赵某马上无力地垂下了头,当晚年仅15岁的赵某便离开了人世;湖南省长沙市某校“优秀教师”张某因不满领导对他班主任工作的调动,竟然将校长的两个儿子和一位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惨无人道地杀死,最后自焚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