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使用技巧之数据透视表
对于Excel来说,如何处理所记录的数
据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我想向各位同事
推荐“数据透视表”这个数据处理的“大杀
器”!在Excel 2007版本里,“数据透视表”
就是“插入”选项卡中的第一个功能,可见
其使用频率之高(见图1)。
数据透视表的官方解释是:使用数据透视表可以轻松排列和汇总复杂数据,并可以进一步查看详细情况。
也就是说,它是自动生成分类汇总表的工具,可以按任意角度、任意多层级、不同的汇总方式,得到不同的汇总结果。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演示一遍数据透视表的使用方法。
要使用数据透视表,首先要有一个用于存放原始数据的工作表(以下简称源数据表)。
而有了源数据表后,我们只需要选
中源数据表的任意单元格,点击
“数据透视表”即可调出数据透视
表的创建向导,直接点击“确定”
就能把数据透视表调用出来了(见
图2)。
其中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在图2右下角的字段排列组合区域中,“报表筛选”是指汇总表以该字段来分类,如当“销售日期”字段在“报表筛选”中时,数据透视表显示为某个销售日期的数据分类汇总情况;“列标签”是指数据透视表显示在不同列上的字段,即在汇总表格上面的字段;“行标签”是指数据透视表显示在不同行上的字段,即在汇总表格左边的字段;“数值”是指待汇总的字段。
以图3为例,这是一张按销售人员,汇总不同城市、销售各类产品金额的分类汇总表。
其中,“销售人员”为报表筛选所
在字段,所以该表反映了销售人
员“陈玉美”的销售汇总数据;
“产品名称”为列标签所在字段,
所以各类产品按列一字排开,在
列上面按城市进行汇总;“城市”
为行列标签所在字段,所以各个城市按行一字排开,在行上面按产品进行汇总;“金额”为数值所在字段,因为汇总方式默认为求和,所以字段的行/列交叉点显示为某城市某产品的销售金额总数。
那么图3的表格是怎么“变”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一步一步地为大家演示一遍,如何“变”出一张各地区、城市销售各类产
品数量总额的二级汇总表,总共
只需以下三步鼠标操作。
第一步,勾选所需字段。
在
右上角的字段列表中依次选取
“地区”、“城市”、“产品名称”、
“数量”共四个字段,此时左侧的报表生成区域立刻生成了相应的数据透视表,而右下角的区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四个字段(见图4)。
第二步,拖拽字段。
将行标签中的“产品名称”拖至列标签,如果“地区”、“城市”两
个字段没有按范围大小来从上到
下排序,也可用鼠标拖动来调整
顺序。
“数量”字段被系统自动放
在数值处,故无需调整(见图5)。
第三步,美化表格。
虽然通
过拖拽字段,Excel会自动分析并组装数据,然后显示为正确的汇总表样式,以及准确的汇总结果。
但是此时的汇总表十分简陋,需要我们对该表进行最后的“美容”,如调整行距或列宽、居中显示、描绘边框等等。
最后,我们就这样“变”出一张各地区、城市销售各类产品数量总额的二级汇总表来了(见图6)。
通过上面的演示,相信大家已经学会如何调用数据透视表了,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源数据表要合格、准确
只有一维(即只有一个标题行)、没有合并项以及“空白单元格”的原始数据表格才是
这是因为,一来数据透视表本身就
是用来生成分类汇总表的,所以源
数据表不能有也不需要有合并项;
二来Excel对空白单元格是无法
识别的,如果真的要留出空白格的
话,可以在表格里写上“=""”(“”
之间为填写内容)。
这是一种空文
本的概念,我们用肉眼看和空白单
元格一样什么也没有,可Excel就
是认可该单元格里有数据,只不过数值为0罢了。
同时,我们也要确保源数据表里数据的准确性,不然由不准确的数据汇总得来的数据透
视表也肯定是不准确的。
(二)字段要主次分明
在行标签里的字段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主次关系,它们的上下顺序决定了分类汇总表的侧
重点所在,越在上面的字段越受重点关注。
如果“地区”在“销售人员”之上,则表示重点关注不同地区的销售数量,之后才细化到每个地区不同销售人员有多少的销售量(见图8)。
从决策上讲,它可以判断出各个地区的消费需求的侧重点,并由此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如果“销售人员”在“地区”之上,则表示重点关注销售人员的业绩(见图9)。
我们可以从中判断哪位销售人员销售数量最多还是最少,也可以判断出某位销售人员善于销售哪类产品。
(三)让汇总表“站着”
由于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从上到下,因此汇总表如果弄得很宽,我们看起来就会很不舒服。
所以,在制作汇总表时,分类多的字段,因尽量作为行字段;分类少的字段,才可以作为列字段。
形象地说,我们在拖拽字段时,应尽量让汇总表“站着”,这样比较有利于在一个页面上显示更多的数据内容。
最后,我向大家强力推荐《你早该这么玩Excel》这一本书!全书文字朴实,诙谐幽默,事例真实可信,让你在畅快的阅读中学会职场“偷懒”的Excel心法。
由于这篇文章对《你早该这么玩Excel》多有借鉴,所以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寻解答。
最后的最后,让我借用书中的话来表达写出这篇文章的初衷:“希望帮助更多职场人士摆脱Excel的苦,感受Excel的乐,让我们玩Excel,而不是被Excel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