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比较知识管理学与知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之间的关系

试比较知识管理学与知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之间的关系

文/梁丽婷试比较知识管理学与知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之间的关系【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对知识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各学科的关注焦点,进而出现了以知识为核心概念的学科。

知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和知识管理学都是这一元概念下的产物,统称为知识科学。

从各学科的界定、研究方法、内容体系和学科发展趋势几方面加以比较。

【关键词】知识管理学;知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工程学一、学科界定(一)知识学。

18世纪90年代,德国哲学家约翰・费希特首创“知识学”这一术语。

1981年,彭修义从图书馆学的视角首先提出开展知识学的研究。

但将知识学局限于图书馆学的做法显然也使知识学本身缺乏坚实的学科基础。

柯平提出知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知识以及知识运动。

进而明确阐释知识学“是研究知识的本质与功能,知识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知识生产、加工、组织、传播、利用等一系列知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人类社会的知识记忆与创新提供保障,并作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当然在知识学定义的阐述上也有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何云峰的哲学认识论视角、郭强的社会学视角、陆汝衿和刘大有的知识工程视角等虽然各方所提出的只是理论各有所长,但难以涵盖宏观知识的范围,因此以柯平的综合理论研究视角最为合理。

(二)知识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是研究知识或思想产生、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联系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1921年,德国社会学家舍勒首创“知识社会学”这一名称。

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出版《意识形态的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导论》一书提出了社会科学应具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他不仅深入研究了与宗教知识相联的社会及其结构,而且还研究了与形而上学相联的社会及其结构,从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知识社会学体系,成为了知识社会学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

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文化制度、民族文化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

(三)知识工程学。

1977年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美国费哥巴姆作了关于“人工智能的艺术”的讲演,提出“知识工程”这一名称,指出“知识工程是应用人工智能的原理与方法,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求解的手段。

恰当地运用专家知识的获取、表达和推理过程的构成与解释,是设计基于知识的系统的重要技术问题”。

这类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就是通过智能软件而建立的专家系统。

(四)知识管理学。

知识管理可看做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可以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产对其进行管理。

总之,知识管理就是获取、利用并创新知识,提高组织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保障组织生存发展的一种活动。

它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创新等基础环节,并通过知识的生成、交流和应用管理,以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

小结:知识管理学是以知识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的交叉性学科,知识社会学则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知识现象和知识活动,是社会科学向知识研究领域渗透的产物。

知识管理学中的知识现象显然要比知识社会学中的知识更具体,更有量化的可能性。

知识工程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关注重点在于知识应用的技术层面,属技术范畴;知识管理学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因素,因此属于管理畴。

二、内容体系(一)知识学。

从知识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哲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知识工程学均关注到了知识学,可见知识学和哲学等人文科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等社会科学和知识工程等自然科学都有交叉点,包括了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

陆汝钤所提出的知识学的研究内容都是技术方面的。

石倬英、郭强提出的知识学研究内容基本上属于知识学基础理论的范畴。

何云峰提出的知识学研究内容大部分属于技术层面。

相对来说,彭修义、王绪琨、柯平、王知津所提出的知识学研究内容包含了知识学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涵盖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比较合理。

(二)知识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的任务是探讨人们在从无限的知识材料中形成知识对象的结晶化过程中,是如何受到社会因素和价值层的影响的。

默顿提出知识社会学发展的五种范式可看作是这一学科的内容体系。

五种范式分别是①精神产物的存在基础。

这可分为社会基础(生产方式、权力结构等)和文化基础(价值观、世界观等)两方面。

②可作社会分析的精神产物。

这可分为分析的领域(道德信念、意识形态等)和可供分析的领域(选择它们的方式、抽象水平、证明方式等)两方面。

③精神产物与存在基础的学科前沿办公室业务・office opertions69办公室业务2011・12关系。

④把明显的或潜在的功能归因于受社会存在影响的精神产物,其原因是为了维持权力、促进稳定、协调社会关系等。

⑤得到这些关系的理论或是某种历史决定论,或是一般的分析性理论。

(三)知识工程学。

知识工程是伴随“专家系统”建造的研究而产生的。

实际上,知识工程的焦点就是知识。

知识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如软计算、Agent、自然语言理解、逻辑与推理、形象思维研究、基于事例的推理、机器学习、知识本体论等。

(四)知识管理学。

对知识管理体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主要有以下观点:①内容观。

认为知识管理有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组织业务流程的重组、知识管理的方法、知识的获取和检索、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共享和评测。

②业务观。

从知识管理业务的角度出发,分为组织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资源融入组子产品和服务管理组织的资产。

小结:任何一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

知识学和知识管理学在整体上都可以分为理论、技术和应用层次三方面。

知识社会学则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古典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

知识工程学则是从其研究的主要领域组成的学科体系。

三、研究方法(一)知识学。

知识学不仅仅研究知识本身,更不只是研究科学知识本身,知识学还应当研究人类知识的各种活动,关系知识发展的各种问题,研究知识技术方法在科学、经济、社会中的应用等。

因此在对知识学进行研究时也应该将与其相关的的认知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加以引进。

(二)知识社会学。

社会学是随着现代实证科学的兴起而诞生的,对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一直是延续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从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来看,实证方法从未成为主流,非实证的和反实证的方法却呈现出多元发展的主线。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运用的社会学方法是历史比较方法,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方法是社会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方法是“现象学的方法”。

从历史实际状态来看,每种知识社会学却有其各自不同的方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性特征。

(三)知识工程学。

知识工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知识利用三个过程。

狭隘的理解,知识工程是知识科学的技术层面,因此知识工程的研究方法也大多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智能科学等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找到原始的来源。

(四)知识管理学。

知识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一个交叉性学科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很强的综合性。

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有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

在学科理论研究层面涉及知识学的理论较多,更多的是引用了知识学的研究方法。

而在技术层面与信息管理科学联系较为密切,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

应用层面和管理学有很多交叉,管理学的很多方法如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团队协作等都是其研究方法。

事实上,知识管理科学与艺术的二重性使其从本质上有两种研究方法:以自然科学为工具的定量分析方法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工具的定性分析方法。

按这两种研究方法又可分为人文社会学派和信息工程学派。

小结:作为人文科学,这几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总体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因为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使用了具体的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知识管理学和知识社会学的交叉性比较强,因此研究方法也兼具多种学科的特点。

同时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和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各学科也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吸取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充实。

例如由定性分析想定量分析的转换。

四、发展趋势(一)知识学。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知识的研究也应该更加全面和深入。

如何将技术方向的知识学研究和人文背景的知识学研究结合起来,完成知识理论与技术的整合,促进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的系统化,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知识学的重点方向。

(二)知识社会学。

曼海姆指出知识社会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当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某种文化传统的形成进行历史解说时那么它就把一定的社会科学训练引入了这一领域这显然可以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新的路向。

(三)知识工程学。

知识工程在向着知识表达清晰化、数据组织有序化、内容存储本体化方向发展,随着自然语言处理的新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成熟应用,特别是本体论思想的引入,为知识工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知识管理学。

从知识管理学学派的内涵来看,在知识管理研究中,应该可采取以下措施来突破知识管理研究瓶颈。

①发展知识管理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本体论、Agent等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信息的系统化存储与过滤,提高知识挖掘的效率。

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知识管理子系统。

②加强知识管理的合作研究,集中知识管理的研究资料,改进现有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在与传统的生产要素的结合中体现知识的可重复性,克服知识创新和环境变化的风险。

宏观上建立国家产、学、研的知识产业链,微观上整合环境的内外部资源组建知识网络或者战略联盟。

③加强知识经济体制管理。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促进知识经济的和谐发展。

小结: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学科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所遇到的瓶颈有很大的关系,知识科学也不例外,为了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各学科正在想更实际可行、更深入的方向开拓研究。

参考文献:①柯平.知识学研究导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6(4):6-10,34.②刘珺珺.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J].科学出版社1988:243.③化柏林.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的差异性及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11期.④储节旺.知识管理学概论[M].清华出版社.2004年出版.⑤陆汝钤.知识科学及其研究前沿[J].中国青年科技,2000(4):10-13.⑥刘大有.知识科学中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学科前沿70办公室业务20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