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一、水灾事故的预防及避灾路线
1、必须按照地质部门提供的预报来指导掘进,不可盲目冒进,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2、工作面必须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不但能排出巷道的正常涌水,而且在发生水灾时能够有效地减缓水灾势态的扩大,为救灾赢得时间。

3、各生产班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地质条件的变化,细心观察掌子面的渗水、涌水状况,若发现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常状况)时,必须停止作业,积极采取措施治水,并将设备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报告调度室及队部。

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避灾路线见图12-1。

二、火灾事故的预防及避灾路线
1、掘进工作面应铺设消防水管,巷道范围内发生煤层温度升高,或有煤油味时,要及时洒水降温,严防发生火灾。

2、施工中发现有自燃发火预兆时,立即汇报调度室,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各配电点、材料堆放地点、运输车辆及皮带机头、机尾各转载点要配备好灭火器、沙箱、铁锹及洒水管路,并保持完好,以便发生火灾时应急。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4、井下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

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

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巷道内。

5、井下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时,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后,才可实施。

6、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调度室。

7、电气设备着火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切断其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见火灾避灾线路图12-1
三、瓦斯事故的预防及避灾路线
1、每班配备专职瓦检员负责本班的瓦斯检查工作。

2、瓦斯检查人员必须盯在现场检查瓦斯,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牌板。

工作面瓦斯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瓦斯检查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
全地点。

3、每班至少检查三次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对本班没有进行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到工作面检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

4、掘进工作面的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都有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放炮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

6、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其开关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7、采掘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8、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恢复送电。

9、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10、无论工作或交接班时,工作面都不得停风。

因检修、
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

11、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

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悬挂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掘进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

避灾线路图见12-1
四、煤尘事故的预防及避灾路线
1、工作面必须铺设防尘洒水管路,否则不得生产。

2、连采机的内、外喷雾及除尘风机,锚杆机的吸尘装置都必须保持完好。

3、巷道中的浮煤必须定期清扫,对皮带巷和回风巷必须定期冲洗。

4、各转载点必须具有喷雾洒水装置。

避灾线路图见12-1避灾路线图。

五、顶板事故的预防
1、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尤其是锚杆支护的质量,对锚杆的扭矩和锚固力必须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成立顶板管理小组,各班的班长和煤机司机作为小组成员,负责在现场观察工作面地质条件的变化状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可立即汇报。

每周开一次顶板管理小组会,汇报、讨论施工现场的顶板管理情况,制定预防顶板事故的具体措
施。

3、现场顶板管理人员在井下发现顶板异常,条件有变化时,应及时将情况汇报队领导和采煤技术员,并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一切工作,采取措施处理。

4、顶板管理人员认真检查支护材料、支护质量等情况,对于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和工程质量,要坚决阻止并组织更改。

5、每班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且由两名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找顶人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顶板下,同时保证退路畅通。

6、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严禁超空顶距作业。

7、掘进过程中遇到特殊地质构造时,另外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