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业专题报告目录1. 上半年多数周期行业跑输大盘 (2)1.1 上半年11 个周期行业平均收益率-5% (2)1.2 当前周期行业估值低周期行业PB 估值低。
(3)2. 石油化工:油价震荡回升,盈利逐步改善 (4)3. 地产:行情将继续向纵深展开 (7)4. 钢铁:地产回暖,钢铁受益 (11)5. 有色:流动性行情,看好锂、黄金、稀土板块 (14)6. 煤炭:基本面边际改善,估值修复可期 (16)7. 交运:看好需求边际改善下的航空板块 (17)8. 风险提示 (20)1. 上半年多数周期行业跑输大盘1.1 上半年11 个周期行业平均收益率-5%上半年周期行业指数平均涨幅-5%。
自年初至6 月底各行业指数涨跌幅情况,医药行业上涨42%,位居全行业第一,上证指数跌2%,创业板指数上涨36%,而多数周期行业指数表现跑输大盘,我们统计11 个周期行业(石化、地产、有色、煤炭、钢铁、基化、建材、建筑、机械、纺织服装、交运)指数平均涨跌幅为-5%,其中基础化工指数涨8%,居11 个周期行业之首,石化行业指数跌17%,居11 个周期行业之末。
近两个多月周期行业表现依然一般。
自3 月23 日上证指数收盘于2660 点后,多数行业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饮料行业指数涨44%,居全行业第一,上证指数上涨12%,创业板指数上涨33%。
周期行业表现仍然一般,11 个周期行业平均涨跌幅为8%,跑输大盘(上证指数,12%),其中除基础化工(18%)、有色(14%)、机械(14%)以外,其他行业指数均跑输大盘。
7 月前3 个交易日周期行业关注明显提升。
7 月1 日-3 日,周期行业市场表现较好,11 个周期行业平均涨跌幅为5%,跑赢创业板指数(1%),其中煤炭及地产行业指数上涨10%,建筑、建材行业指数上涨6%,石化、有色、交运指数上涨5%,机械行业指数上涨4%,钢铁、纺织服装、基化上涨3%。
1.2 当前周期行业估值低周期行业PB 估值低。
截止2020 年7 月3 日,11 个周期行业平均PB(LF,下同)估值为1.57 倍,其中建材行业最高,为2.52 倍,PB 低于1 倍的有5 个行业,除银行外分别为钢铁(1.00 倍)、建筑(0.96 倍)、煤炭(0.93 倍)及石化(0.86 倍)。
多数周期行业估值接近10 年最低水平。
根据Wind 数据,当前多数周期行业PB 估值居近10 年较低水平,其中建筑行业PB 估值0.96 倍,当前分位点1.76%;纺织服装行业PB1.67 倍,当前分位点1.95%;石化行业PB 估值0.86 倍,当前分位点2.54%,基本上都处于近10 年最低水平。
2. 石油化工:油价震荡回升,盈利逐步改善核心结论。
(1)布伦特油价从4 月下旬19 美元/桶,反弹至目前40 美元/桶左右。
后续关注OPEC+减产执行情况、全球原油需求恢复情况、页岩油产量变化等。
期待下半年需求恢复,从而带动油价回升。
(2)油价下跌导致石化行业一季度整体亏损,随着油价回升,我们预计行业盈利逐步改善。
(3)关注既有业绩支撑、又有一定业绩弹性的板块或公司。
关注民营炼化、开采油服、轻质化等子板块,关注卫星石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恒逸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中海油服等公司。
油价震荡回升。
布伦特油价自4 月下旬19 美元/桶,涨至6 月底41 美元/桶,涨幅113%。
此轮油价反弹主要由于:(1)OPEC+减产协议5 月开始执行,其中5-7 月减产970 万桶/日,5 月减产执行率87%。
我们认为减产协议的执行有助于供给压力的缓解(2)美国原油产量下降。
截止6 月26 日美国在用总钻机数265 台,已低于2016 年最低404 台的水平。
受油价下跌影响,美国原油产量从3 月初的1300 万桶/日降至6 月26 日1100 万桶/日,下降200 万桶/日。
(3)原油需求逐步改善。
根据EIA,2020 年4-6 月全球原油需求同比分别下滑2129 万桶/日、1704 万桶/日、1159 万桶/日。
目前原油价格仍处于底部区域。
虽然二季度油价反弹幅度较大,但仍未恢复至3 月6 日油价暴跌前的水平。
我们认为全球原油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37 美元/桶左右,目前油价仅仅恢复至盈亏平衡点附近,仍处于较低水平,期待下半年需求恢复,从而带动油价回升。
石化行业1Q20 盈利处于底部。
2020Q1,受到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及油价大跌影响,石化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为-317.71 亿元,扣除中国石油(亏损162.34 亿元)和中国石化(亏损197.82 亿元)影响后,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42.45 亿元,同比下滑22%。
如果扣除民营炼化一季度新增炼化项目所贡献的业绩,石化行业一季度盈利回落幅度会更大。
我们预计二季度石化行业盈利环比改善。
(1)油价回升。
4-6 月布油均价分别为27、32、41 美元/桶。
我们认为石化企业库存周期一般在1-2 个月,目前企业的高价原油库存基本消化完毕,已开始使用低价原油。
油价上行有利于行业盈利改善。
(2)价差提升。
二季度乙烯、丙烯价差分别环比扩大18%、23%。
我们预计二季度石化行业(剔除两桶油)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20%以上。
其中,我们预计民营炼化板块(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恒逸石化)及卫星石化增速较快,我们预计民营炼化板块2Q20 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39%,环比+71%;预计卫星石化2Q20 归母净利润同比+39%,环比增长10 倍以上。
石化指数表现。
(1)截止7 月3 日,石化指数较油价大跌前的3 月6 日下跌10%;同期原油价格下跌14%。
石化指数与油价下跌幅度基本相当。
(2)油价低于30 美元/桶时,石化指数相对稳定。
在3 月16 日-4 月21 日,布伦特从30 美元/桶,跌至19 美元/桶时,跌幅达36%;同期石化指数仅下跌3%。
(3)目前布伦特在40 美元/桶附近,略高于油价大跌初期3 月9 日-11 日的油价水平;目前石化指数1920 点,距离3 月9-11日最低2062 点还有7%的差距。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石化行业景气下滑3. 地产:行情将继续向纵深展开我们认为,从销售、政策、估值三层次看,三季度房地产板块有望进入估值修复通道,市场多点逻辑将逐步共振。
1)1H 销售顺利收官,蓝筹增速稳健根据克尔瑞和亿翰公布的2020 年1-6 月销售业绩排行榜数据,前100 强房企操盘口径销售金额达到44973 亿元,同比上年下滑1.1%,跌幅自1-2 月的底部(-21.7%)显著回升;权益金额达到37156 亿元,同比上年下滑4.1%,跌幅较1-2 月的底部(-25.1%)显著回升;权益比83%。
从6 月单月情况来看,TOP100 房企实现操盘口径销售金额12806 亿元,环比上升34.8%,同比增长21.3%,同比从2 月底部(-34.4%)快速回升。
6 月TOP100 房企实现权益销售金额为10274 亿元,环比上升31.0%,同比增长13.4%,同比从2 月底部(-36.60%)快速回升。
从分梯队的房企2020 年1-6 月操盘口径销售金额来看,TOP11-20 房企增速最为明显,同比增长5.0%;TOP1-10 房企同比小幅增长1.2%;TOP51-100 房企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滑达到8.8%;TOP21-30 次之,同比下滑幅度为5.5%;TOP31-50 房企第三,同比下滑幅度为2.6%。
TOP1-20 房企表现突出,蓝筹增速稳健。
2)流动性保持充裕,行业政策基调不变根据第一财经报道,2020 年6 月18 日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主题演讲,简要介绍了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适度灵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包括:第一,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重点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将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 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 万亿元。
第二,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降,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缓解融资贵的问题。
第三,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臵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问题。
…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第四,在保持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的同时,实现了有效的货币信贷增长。
我们认为,宏观层面2H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仍将适度灵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而行业层面。
房地产的政策主基调仍为“房住不炒”,坚持因城施策,值得关注的是人才引进层面政策的进一步深化。
2019 年12 月25 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主要内容围绕提高劳动力和人才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相关政策展开。
意见中,中办和国办在激发社会流动性方面,重申了发改委在2019 年4 月发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第二章节的部分内容,包括1)对不同能级城市落户门槛的取消和放松;2)对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3)重申“人地钱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落户数量挂钩。
根据国家住建部发布的2017 年中国建设统计年鉴,不少二线城市和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其城区人口在300 万人口以下,例如太原、长沙、石家庄、合肥、常州、佛山、惠州等。
我们认为,伴随落户门槛的取消叠加流动人口相关政策支持,这些城市对周边人口将具备更强吸引力,而人口流入将增加当地住房需求和消费需求基数,加强当地住房市场的销售韧性和市场的增长潜力。
3)板块低估值优势明显我们采用2019 年的销售金额(公司公告口径)与股票总市值的比值作为市销率。
比值越低,反映投资者预期与基本面偏离度越大,但由于各家房企公告的销售口径仍有差异,且一年的销售额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业务的可持续性,故该指标仅供参考。
2019年A 股重点房企市值/2019 年销售额的平均值为37%,H 股重点房企市值/2019 年销售额的平均值为35%。
我们采用2019 年的销售金额(公司公告口径)与2019 年的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观察房企业绩弹性,比值越高弹性越大。
2019 年A 股重点房企的销售对营收的平均覆盖率为2.40 倍,H 股为2.51 倍,反映房企未来两年的营业收入的锁定性较高。
从PE 估值来看,截止2020 年7 月7 日收盘,A 股重点房企的收盘价对应2020 年、2021 年的平均PE 值分别为5.85 倍、4.83 倍。
H 股重点房企的收盘价对应2020 年、2021 年平均PE 值分别为5.38 倍、4.45 倍。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优于大市”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