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蒹葭课文注释以及笔记

蒹葭课文注释以及笔记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释】
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品简介】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

【诗歌结构】
全诗三章:(1)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四.诗歌赏析,蒹葭之美:
1、绘画美: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答: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

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意境美:意象、意境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起兴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
•二次幻觉虚实相生“所谓”“宛”
•景秋晨雾霭烟水迷离凄清哀婉苍凉幽缈
•情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神情恍惚惆怅失意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 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3.含蓄美(人物形象)
答;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4.人情美(思想感情)
主旨:《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5.朦胧美(主旨探究)
所谓“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答:“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诗歌的主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

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变的。

但是一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并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

因为似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