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文化苦旅》有感:文化的力量

读《文化苦旅》有感:文化的力量

读《文化苦旅》有感: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
读《文化苦旅》有感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在大学的时候就读过,这次读的是新版,除了之前的文化之旅多了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

大学时读此书感觉很轻松,总是憧憬着能到书中所写的历史遗迹去走一走、看一看。

现在重读却感觉书中的每篇文章都十分沉重,我想这是我此刻更感触于作者厚重的文学功底吧。

此书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作者提出的三条文化线长城、黄河和长江。

黄河和长江并不稀奇,有水的地方自然更适宜人类生存,较早的产生文明也实属正常。

可长城又有什么关系,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长城是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

想来也确实如此。

二是在写都江堰时写李冰的治水之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

我想这里也蕴含着生活的道理,观察我身边的人,有的徐徐地良性向前,有的却渐渐地自食苦果。

看上去那些发展好的人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实际上,只是顺应了时代并参透了自我。

三是写大诗人白居易大词人苏轼在杭州治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到了杭州都要一锹一铲、一土一草地先治水。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再伟大的父母官也会遭人唾骂,就像现在我们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和十面霾伏,以及人们对政府的怨声载道。

我读着书时就在想:作者是如何在没有电脑、没有度娘
的年代白天参观、晚上整理,整本书都是一字字手写出来,且篇篇引经据典的呢?我想这就是作者感悟文学的力量。

从作者白天考察了宁古塔,晚上写作时熟练地引用的《金缕曲》,到近百岁的巴金在病床上背出的《金缕曲》;从顾贞观给纳兰容若看的《金缕曲》,到晚上我给安安诵读的《金缕曲》都是同一首曲都是中华文化之曲。

《金缕曲》
清: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平安小果果写于20xx年11月20日
本文作者:平安小果果
来自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读《文化苦旅》有感:文化的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