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1.1施工组织设计 (1)1.2施工图 (2)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2)2、工程概况 (2)2.1设计概况 (2)2.2现场情况 (3)3.施工准备 (4)3.1技术准备 (4)3.2人员准备 (4)3.3材料准备 (4)4、施工安排 (5)5、施工方法 (5)5.1立杆构造要求 (6)5.2剪刀撑设置构造要求 (7)5.3抱柱设置构造要求 (7)6.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要求 (8)6.1质量要求 (8)6.2脚手板设置构造要求 (8)7.模板支撑的计算 (8)7.1板模板支撑计算 (8)7.2梁模板支撑计算 (17)8、安全保证措施 (25)1.编制依据1.1施工组织设计1.2施工图表1-02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表1-03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2.2现场情况本工程在1-7~1-9/1-E~1-G轴,从首层地板-0.08m至二层顶板8.92m处,有一层9m的超高顶板,在六层21.82m~27.82m标高,有一6m超高顶板。
在1-11~1-12/1-F~1-H处,从首层地板-0.08m至五层顶板21.52m标高,有一21.6m超高顶板。
1-11~1-12/1-F~1-H轴处,从首层地板-0.08m至四层顶板17.32m标高,有一17.4m超高梁。
1-7~1-11/1-M~1-P轴处,从首层地板-0.08m至五层顶板21.52m标高,有一21.6m超高顶板。
1-9~1-11/1-J~1-K轴处,从首层消防通道-0.60m 至四层顶板17.32m标高,有一17.92m超高顶板、梁。
以及层高超过4m的顶板、梁。
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对顶板、梁的支撑架进行验算,确定安全、合理的支撑体系,制定《朝外SOHO工程超高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并进行交底。
3.2人员准备由于此钢管架属于超高架体,搭设难度较大,为不影响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选择经验足,责任心强的架子工若干名。
架子搭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3.3材料准备3.3.1钢管及碗扣立杆、拉杆模板支撑采用Φ48×3.5mm的碗扣或钢管支撑体系,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的相应规定,钢管外涂刷防锈漆并定期复涂以保持完好,禁止使用有明显开焊、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的碗扣立杆和拉杆。
3.3.2扣件钢管连接必须采用合格的扣件,应使用与钢管管径相配和、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可锻铸铁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严禁使用加工不合格、锈蚀和有裂纹扣件。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
3.3.3脚手板木脚手板应使用厚度不小于50mm,长为4m,宽不少于150mm的落叶松板,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二级材质的规定。
木脚手板使用前为防止破裂损坏,在距跳板两端8cm处用8#铅丝紧箍两道并钉固。
禁止使用有扭纹、破裂和横透疖的木板。
3.3.4安全网立网采用密目阻燃安全网。
大眼锦纶网做平网,安全网采购,必须使用经市、局(公司)认证厂家的产品。
不能使用未经检验合格或非指定认证厂家的产品。
4、施工安排根据工程进度计划,2006年6月下旬施工1-7~1-9/1-E~1-G轴处超高架,2006年7月1日施工地上5层超高架,2006年7月11日施工地上6层超高架。
5、施工方法在首层板底需搭设超高模板支撑体系,板下立杆间距为1200mm×1200mm,步距不超过1500mm。
梁下立杆顺梁单独加设,间距为1200mm,梁底加设横杆间距为600mm设置一道,步距为800。
立杆距混凝土墙面净空为350mm,横杆与混凝土墙体交错顶撑牢固。
具体见下图。
架体设置在结构墙体旁边,为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与其采用刚性连接方式,在墙体中设置预留洞,将拉杆穿过墙体,并在墙体两侧固定;或者将拉杆通过门窗洞口,在墙两侧用横杆夹持和背楔固定。
木方现浇楼板梁底超高模板支撑示意图5.1立杆构造要求5.1.1每个立杆底座底部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立杆支撑上下顶实,不得有松动。
立杆垂直度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
5.1.2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碗扣立杆插接接长。
5.2剪刀撑设置构造要求5.2.1在架体外侧立面的两端应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跨越不少于6根立杆,剪刀撑与水平面的交角45о-60о之间,水平投影宽度不小于6跨,斜杆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加以可靠连接。
5.2.2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2.3剪刀撑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150mm。
5.3抱柱设置构造要求5.3.1因为该架体为超高,故需在架体四周布置抱柱拉接,保证每隔四跨,每隔四步设置一道抱柱拉接。
5.3.2在设置抱柱拉接时,必须保持架体立杆垂直,避免产生不利的预加侧向变形。
5.3.3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出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5.3.4应从首层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6.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要求6.1质量要求6.1.1不允许立杆有浮地松动现象。
6.1.2整架垂直度应小于1/500L,但最大不超过100mm。
6.1.3所有碗扣接头必须锁紧。
6.2 脚手板设置构造要求6.2.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mm-150mm。
拐角平台口处的脚手板,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并挂水平兜网,临边搭设1.2m高的两道防护栏杆。
6.2.2 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杆上,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杆支撑,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6.2.3脚手板铺设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在130mm~150mm 之间,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和不应大于300mm。
作业层脚手板两端必须与支承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
7.模板支撑的计算7.1板模板支撑计算以1-11~1-12/1-F~1-H轴处-0.08m~21.52m标高110mm厚顶板作为计算对象。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1.6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20米,立杆的横距 l=1.2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共14步。
托梁采用100×100mm木方。
图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7.1.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5.000×0.110×1.200+0.350×1.200=3.720kN/m活荷载标准值 q2 = (2.000+1.000)×1.200=3.6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120.00×1.20×1.20/6 =28.8cm3;I = 120.00×1.20×1.20×1.20/12 = 17.28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3.720+1.4×3.600)×0.300×0.300=0.086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86×1000×1000/28800=3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3.720+1.4×3.600)×0.300=1.711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711.0/(2×1200.000×18.000)=0.11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720×3004/(100×6000×172800)=0.195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7.1.2次龙骨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7.1.2.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000×0.110×0.300=0.825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50×0.300=0.105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2.000)×0.300=0.900kN/m静荷载 q1 = 1.2×0.825+1.2×0.105=1.116kN/m活荷载 q2 = 1.4×0.900=1.260kN/m7.1.2.2次龙骨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2.851/1.200=2.376kN/m最大弯矩 M = 0.1ql2=0.1×2.38×1.20×1.20=0.342kN.m最大剪力 Q=0.6×1.200×2.376=1.711kN最大支座力 N=1.1×1.200×2.376=3.136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5.00×10.00×10.00/6 = 83.33cm3;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0.342×106/83333.3=4.11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711/(2×50×100)=0.513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最大变形 v =0.677×0.930×1200.04/(100×9500.00×4166666.8)=0.330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250,满足要求!7.1.3托梁的计算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