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

这些主张反映了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孟子、荀子、韩非子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开始初步形成,故D正确;儒家与法家的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战国时期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该时期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争鸣,故C项错误。

2.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

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纽带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

3.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朱熹曾骂唐人为“龟唐”。

这说明A. 唐代是妇女享有较多自由的时代B. 隋唐已形成对女性的束缚和偏见C. 女性地位是国家开放程度的标尺D. 朱熹理学思想严重损害妇女权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可知唐代是妇女享有较多自由的时代,故A正确。

唐代有烈女节妇,并不能说明是对女性的束缚和偏见,故B 项错误。

材料中是烈女节妇的人数,并没有体现女性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

朱熹理学思想是在宋产生,并不能说明唐代列烈女节妇的现象,故D项错误。

4.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

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结局说明A. 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 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 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 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答案】C【解析】A项错误,不管是哪个儿子当太子都体现了家国一体;B项说法本身错误,明朝时皇帝专制进一步强化;由“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

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说明朝臣还是深受传统体制的影响的,也就是传统体制影响了朝堂的秩序,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中的“民主思想”与材料无关。

5.《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下秋万世何以善后”。

达反映了清朝政府精英A. 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 华夷之辨观念存在C.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 固守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中国官员认为中国皇帝不应该和夷人平起平坐,这是受到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

材料不是要竭力维护国家主权,强调的是天朝上国的威严,故A项错误。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是否固守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

6.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

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A. 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揭开B. 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 各阶层民众关注社会运动D. 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社会民众普遍关注国家事务,所以当时茶馆中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故C项正确。

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表述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五四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是反帝反封建斗争揭开序幕的时间,故A项错误。

民族民主思想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开始传播,故B项错误。

统一战线是中共成立后倡导形成,故D项错误。

7.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

会议论述主题是A.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B. 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C. 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D.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5月至6月”“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可知是对国共合作的总结,讨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问题,故A项正确。

材料不是强调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贡献,故B项错误。

国共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只是属于统一战线的原则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

材料不是强调两党利益的分歧,而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8.1993年,跨国公司开始狂热地追逐中国市场,外资企业蜂拥而入。

据统计,1979~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462亿美元,其中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这反映出A. 外国投资开始改变中国经济结构B. 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发展有利C. 全球化浪潮对中国只有利没有弊D. 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得到国际的认同,故D项正确。

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A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

全球化浪潮对中国利弊皆有,故C项错误。

9.在万民法中,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备受推崇,他们接自然法的原则而不是法的条文,用平衡手法作出裁决。

这反映了罗马法A. 突出了人文理性B. 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C. 具有中庸的思想D. 重点维护社会的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备受推崇”、“用平衡手法作出裁决”可以看出罗马法注重实践,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人文理性,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公允、正义观念,没有体现中庸的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维护社会的稳定的作用,故D项错误。

10.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

宗教改革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这一名言A. 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B. 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C. 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D. 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即体现了路德的反封建思想,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建基督教信仰体系,也没有体现宗教改革,故AB项错误。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应是“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故C项排除。

11.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B.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C. 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D. 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十月革命的叙述,苏联叙述较多,而俄罗斯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所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故D 项正确。

苏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故B项错误。

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

12.如图中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

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 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B. 该事件标志冷战开始C. 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D. 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认为丘吉尔思想的背后是法西斯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否定,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漫画创作的目的不是反对法西斯主义,故A 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B项错误;二战结束希特勒已经死亡,故D 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个伟大的年份是1984年。

1984年的特殊气质,在元旦刚过不久就散发了出来。

1月邓小平突然决定到此刻正饱受争议之苦的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看看,并先后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论断。

也正是这一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惊奇地发现,日后很多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创办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李东生的TCL、赵新先的三九制药、王石的万科、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就把1984年叫做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材料二:“改革”主要是相对政府资源垄断,政府管制而言,指的是恢复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让老百姓有权利决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如何做,做成的东西卖多少,到哪里卖,以什么价格卖,得到的收入怎么分配,剩下的钱如何再投资等,一句话,就是给个人以自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