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西片区规划

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西片区规划


條件分析 評估本地規劃政策
規劃要求及目標 評估地勢
確定發展機會及限制
發展概念
確定主要設計概念 確定主要的發展指標
分析土地用途現狀 國際經驗
設計方案編制
編制發展規劃及設計
空間結構規劃
土地使用規劃
總體平面規劃
綠化系統規劃 開敞空間系統 建築設計
交通系統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
主要節點設計 設計方案報告
1
目錄
1.3 目標和目的
根據徵集方案的技術要求,本次規劃有以下的目標:
• 優化規劃區域內的土地利用,強化規劃區域功能。 • 完善規劃區域的交通系統,提高交通效率。 • 結合肖家河整治,完善規劃區域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及品質。
為實現以上目標,項目顧問定下下列目標:
• 提供優質的城市空間設計; • 進行整體佈局規劃的設計,使之能夠吸引人民到開發區內工作及居住; • 就居住及公建設施計算一個合理的用地的比例; • 制定完善的歷史文化保護及交通規劃; • 制定分階段的施工計劃。
6. 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
從海陸空三方面來說,成都是四川省的主要交通輸樞。對於日漸增加的交通使用 量,加上成都的單中心城市結構及迅速的城市發展造成中心區交通負荷過重,為 改變這種現狀,新一輪城市規劃提出必須調整城市現有結構和形態。城市重點轉 向東及向南發展,以減輕城中心的發展壓力。
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區域組團式佈局採用“組團軸向"的發展模式,結合發展軸 線、主要交通幹線呈組團式佈局形成三條發展軸線、“四橫六縱”的現代快速交通 網絡、七個城市綜合組團的佈局形式。四橫是指三環路、外環路(繞城高速公路)、 雙華路。(雙流--華陽)、城環路四條橫向主要交通主軸。六縱是指機場高速、大件 路、成雅高速、元華路、天府大道、成仁路六條縱向主要交通主軸。規劃東西向 快速通道為三環路、雙華路。規劃南北向快速通道為成仁路、天府大道、元華路、 大件路。
5. 經濟發展
2000 年,成都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 1313 億元,是 1978 年的 9.6 倍,在 西部 12 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 2 位,僅次於重慶,GDP年均增長 11.23%;2000 年,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 121 億元,財政支出 83 億元;用 14 項小康指標衡量, 成都市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於 1993 年和 1997 年實現小康。1992 年成都市城 市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城市 50 強,投資環境為全國城市“40 優”之一。1993 年國務 院進一步要求“充分發揮成都市作為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 通通信樞紐的作用”。2000 年全市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 9.6%、44.7%、 45.7%。從 1982 年至 2000 年的 18 年間,第一產業下降了 18 個百分點,第二產業 下降了 3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了 21 個百分點。可見成都發展迅速,具備增加 經濟規模的條件。
第一章:簡介
1.1 研究背景
城市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受成都高新區規劃建設局委托,制定成都高新區大源組團西片 區規劃。此任務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高新區大源生活區的概念性規劃,內容包括定 位、功能構成、經濟分析及實施策略;第二部份為高新區大源生活區的詳細規劃,內 容包括功能構成及布局規劃、城市空間設計、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交通規劃及支撐系 統規劃等。
成都高新區大源生活區規劃 說明文本
第一章:簡介 第二章:條件分析 第三章:住宅市場分析及專案定位 第四章:城市設計理念 第五章:土地使用結構及經濟技術指標 第六章:總平面規劃設計 第七章:城市設計指導原則 第八章:道路交通規劃 第九章:綠化景觀體系設計 第十章:歷史文化保護規劃 第十一章:公共配套設施規劃 第十二章:概念性分期發展規劃 第十三章:結論

第二章:條件分析
2.1 區域條件分析(參看圖 2.1)
四川省成都市
1. 地理位置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於一 體的特大城市。成都市的全市總面積 12.39 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 1000 萬人, 轄區劃為 7 區 4 市(縣級市)8 縣。成都市區指市中心部位的五個區,簡稱為“五 城區"。其餘的統稱“市郊縣"。
3. 人才資源
成都擁有著名的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 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 20 所。碩士點 41 個,博士點 120 個,博士後流動站 40 個, 在校學生 15.8 萬人。成都擁有各類人才 45 萬多人,作四川省的 3/4,居全國大城 市前列。其中,IT 業科技人才 5 萬多人。成都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 光電所、資訊產業部電子 10 所、29 所、30 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西南技 術物理研究所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四川省中藥研究院,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17 個及大批綜合開發機構。由此可見,成都市政府投放大量的資源在人才培訓方面, 為成都進一步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然而,成都市政府必須營造一個優良的就業 和居住環境,吸引這些人才完成學業後繼續留在成都發展。
2. 地貌氣候
成都市位於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間,西部地勢較高,中部和東南部是廣 闊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 500 米左右。境內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氣候 溫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攝氏 16 度上下,降水量約 1000 毫米,素有“冬無 嚴寒,夏無酷暑"之譽,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然而,在春 季時分,市內大霧彌漫,對交通乃至某些工業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整體而言, 成都乃至整個四川盤地,都比其他西部內陸城市較為舒適,是理想的居住及就業 城市。
4. 政府優惠政策
成都現代工業港全面享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西部大開發和省級重點 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根據專案技術含量高低、投資規模大小、建設週期長短、 提供就業、納稅創匯貢獻等情況,享受特殊優惠政策,當中包括土地最優惠價格、 減少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及高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和財政專項資金。這些政策促進 成都的多元化經濟發展。
1.2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座落於大源高新技術業開發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部,開發區為成都市 南向的延伸,亦是一塊綜合開發地區,內有居住、商務會展、高新科技、工業園、教 育園、商業金融、文化娛樂等功能。是次研究範圍主要為大源高新區內的居住用地 - 大源生活區,規劃土地用途主要為居住用地及公建,規劃面積約 600 公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