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心理学重点总结

健康心理学重点总结


提供信息。包括来自父母、配偶、其他亲戚、朋友或社交团体及宗教团 体,甚至是自己深爱的宠物间的交流和共同的信任。
形式:评估支持 他人给你的分析、建议和评价 实物支持 信息支持 情感支持
C社会支持网络即社会支持是否有效,取决于个体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和 从事网络中所获得的支持是否匹配。 社会支持是否有效,取决于个体 可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4慢性应激:指漫无止境的,不会随着时间减弱,看不到出路的压力引 起的应激 急性应激:最近地将来地和将要到来的需求及压力引起的持续时间相对 短暂的应激
应激源如病菌或过度的工作要求,会破坏体内的平衡状态。 对应激的适应是按阶段发生的,各阶段的时间进程和进度依赖 于抗拒的成功程度,而成功程度与应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2拉扎鲁斯----应激的认知交互理论 核心观点:应激是以认知评价为核心的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应 激是对事件进行评价,对自身潜力进行评价以及对自身反应进行评价的 综合结果。 应激中的认知评价 a初级评价:个体对一个潜在的应激本体首先进行一
B生组只诱发探究行为,无攻击行为,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和抗 体水平
C对照组所有指标都无显著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验证了由空瓶应激所导致情绪应激确实能对动物行 为及免疫系统有显著影响,即攻击、探究行为增加,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三》 1适应综合症 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驱动力,以保持体内平衡状 态,保持内部平衡的过程就是稳态
能调节和加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减肥,增加慢波 睡眠,降低不良情绪,增加免疫能力
1吸烟心理学模式 心理学模式 心理社会模式 药物学模式 2社会角度控制吸烟 A人际关系 淡化父母关系 建立同伴关系 建立独立的自我认同感 B社会影响 3停止吸烟方法 是吸烟者对吸烟行为产生反感 电击、快速吸烟、过量吸烟、认知过 敏
实验结果:三组抗体滴度比较 安大于非大于条 实验结论;糖精水的免疫抑制是学习得到的 5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空瓶应激 考察动物经历情绪应激后的免疫反 应 实验过程:a情绪应激组:动物每天只有一次饮水机会,另外给于一次 空瓶
B生理应激组:动物每天只有一次饮水机会,不给与空瓶 C对照组:每天两次饮水 行为指标:攻击行为和探索行为 免疫系统指标:白细胞计数和抗体浓度 实验结果:a情组动物产生了显著的行为改变,攻击和探索行为显 著上升,白细胞和抗体浓度显著下降
体的另一端是疾病,它包括由破坏过程引起的典型迹象、症状或功能丧
失。
4影响健康因素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
心理因素:人格、情绪 癌症-c型人格 冠心病-a型人格
社会学因素:生活方式、社会支持
5健康心理学
概念: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且开展干预工
作,以帮助人们维护健康,战胜疾病。--泰勒
脑电a反馈:利用示速器呈现闪光和图片进行反馈最终使脑电成分 中出现a波,进入一种愉快、松弛、安静的状态
1 心理神经免疫学 1981 是一门研究心理行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交互作 用的交叉学科,它关注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以及心理行为与 健康的关系 2免疫功能测验 A计数测验 对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进行测量。如计数t细胞、b细胞、nk 细胞的数目以及评估血液中参与循环的淋巴因子和抗体水平 B功能测验 评估免疫细胞的功能如测验淋巴细胞的活性、增殖、转化和 细胞毒性等,一般测量nk的杀伤力
使用安慰剂后,体内会产生和释放内啡肽,其可以减少疼痛引起 兴奋,在影响中枢神经与鸦片作用相似 4乐观对健康影响 乐观解释方式:倾向于将生活中的负性事件进外部的、变化的、暂时的 和特殊的归因,积极的事件进行内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归因。悲观的 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 特质乐观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认为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念 5放松训练 A逐渐放松法 B超自然入静 C生物反馈 :借助于仪器(生物反馈仪)将个体有关生物活动信息(皮 肤电、肌电、脑电、心率)加以记录,放大和转换,并反馈给个体。
实验:节食者‘去抑制效应’ 因情绪沮丧、兴奋导致引起对食物的抑制松懈而导致饮食增加
D男性在应激状态下吃的比较少,女性吃的比较多 E应激影响进食种类,情绪化饮食者偏爱甜食,高脂肪食物。节食者也 偏爱甜食 8轻度肥胖症行为治疗成分 A自我控制和目标确定 B控制吃东西的外部线索 C改变饮食方法 D对改变的行为给以强化 E锻炼可以消耗热量,增加基础代谢,最大限度地失去脂肪细胞,最小 限度地失去肌肉细胞 9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改善心境和情绪,长期锻炼对身心产生积极影响 在锻炼过程中可获得同伴关系,使人坚持自己的锻炼计划 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对心情和自尊有良好的影响 10有氧锻炼 时间长、强度适中
第四章 一》 1体重指数 BMI>30 肥胖
BMI<20瘦弱 中国人理想体重指数19--23 20.1<BMI<25正常 25.1<BMI<30超重 2腰臀比WHR 女性>0.8 男生>0.95即肥胖 腰围是衡量腹部脂肪的一个重要指标 3肥胖原因 遗传易感性 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 躯体运动少 4肥胖危害 腹部脂肪:应激脂肪,代表着健康正受应激侵袭的程度 向心性肥胖:腰围很大,皮质激素紊乱。 成年女性 5预防和减少肥胖 A饮食控制 最常见 B药物治疗 食欲抑制药 C完全节食 禁食 D手术治疗 胃部分切除,控制极端肥胖 E行为治疗 认知重建
4条 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实验模型 以味觉或嗅觉的新异刺激(如糖精水)作为条件刺激,以免疫抑制(环磷 酰胺)为非条件刺激。两者配对呈现之后单独呈现条件刺激(糖精水) 也能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实验程序:条件反射组 糖精水加环磷酰胺 饮用 非条件反射组 水加环磷酰胺 注射 安慰剂组原,观察血液抗体滴度,浓度越高,免疫 状况越好
某些条目概念模糊不清 既包括正性事件又包括负性事件 忽略了认知评价、应对方法、社会支持、个性等中介作用 这个量表中的应激程度是研究者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研究者自己 的,可能有偏差 2卡塞尔---现代理论应激模型 应激源--中介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认知评价、个性特征、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应激反应(心理、生理、社会)---适应就健康或不适应就疾 病 3应激与疾病关系调节因素 A个人资源 信息寻求、停止活动、内部心理活动(否认、躲避、合理 化)、寻求他人帮助、个性特征 B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于个体所喜爱的、关心的、尊重的和珍惜的人所
五》 1)心血管系统 1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2血管类型: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 (由于血液减少)、红血细胞缺乏、白血病、冠心病、贫血 4动脉硬化 影响因素:高脂肪、高血压、肥胖、膳食不当、情绪紧张、遗传和环 境因素
第二章 二》 1情景养神 个性与健康 2调理情意 情绪与健康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1978年 美国心理协会将其划作心理学第38个分支
1978、8美国心理协会成立心理学分会
1982 世界第一本健康心理杂志
二》
1希波克拉底 瘴气理论:认为经废物过的土地会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
体,即瘴气是引起
疾病的原因。对人类最大贡献是对疾病预

体液学说:血液-多血质 黑胆汁-抑郁质 黄胆汁-胆汁质 粘液-
个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的评价。评价结果三种 先天 积极 消极 B次级评价: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的过程。即
评价这个应激事件是有害的、有威胁的、有挑战性的 四》 1应对 的 概念:是个体处理使自身资源负担沉重或不堪重负的各种需求 过程,是由各种努力组成内心思索去处理环境中的心理内部的各种需求 即需求冲突 2成功应对的标志 第一,生理和生化的标准 第二,个体是否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以及这个恢复过程的长短 第三,应对是否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 3应对方式 逃避和迎击 情感宣泄 a型行为(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强、易激起敌意 和侵犯) 五》 1社会再适应量表 a考察应激程度----生活变化值:个体在过去几年中所经历的所有应激事件 的生活变化单位相加 生活变化值越高,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越多,更易 患病。 生活变化单位:用以推测个体对生活事件产生的应激强度 b 生活变化值<=150 可预测未来是健康的 150<生活变化值<=300 50%生病可能性 生活变化值>300 可预测未来有70%生病可能 评价;开创了生活事件与疾病及健康关系研究领域的先河
第一章
一》
1 传统健康观:体格健康,没有疾病。
2健康: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 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都保持完好的状态
3健康与疾病关系
健康和疾病是程度是的不同。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
系。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对社会方面的积极状态,而不只是没有损伤
和疾病。在健康和疾病连续体的健康一端,健康处于主导地位;在连续
心理性: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 际关系失调、回忆性紧张状态使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
社会文化性: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人的应激状态,尤其是急剧的 社会变动。
B特征:负性生活事件 :正性事件即积极愉快 负性事件即消极不 愉快
不可控制的事件:个体对应激源的控制感和心理应激强度负相 相关关系,即感受到的控制程度越高,心理应激程度越低。
悲胜怒 、恐胜喜 、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3节 育保精 生活方式与健康 4修身养性,仁智者寿 个性与健康 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太阴、少阴 5 未病 欲病 已病
上医 中医 下医
保护健康 早期干预 治疗疾病 养生学 预防医学 治疗医学
第三章 一》 1坎农:战斗逃跑理论 即搏斗逃跑反应机制
稳态思想 即有机体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 2应激源 a类型:生物性(噪音、高温、病菌)借助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 激作用的刺激物,先引起生理反应再引起心理反应
放松治疗训练 营养辅导和饮食风格改变;限制进食口数和咀嚼次数 行为训练、强化
增加锻炼 6yo-yo节食法 反复节食,体重反复减少或增加,反而可能增加体重尤其增加腹部脂肪 7应激与饮食 A吃的少或多 B对于既不节食也不肥胖的人,应激可能抑制饥饿感减少进食 C对于节食者,应激会解除其饮食控制导致进食量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