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雀的心愿

云雀的心愿

《云雀的心愿》文本解读: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课堂,文本解读是关键。

准确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活动说:“对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备课前我对《云雀的心愿》一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下面我就从阅读鉴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阐述一下我对文本的理解。

一、鉴赏特色,抓住重点。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话,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以人物对话为载体,寓环保主题于人物对话中。

全文以“他们飞呀飞”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小云雀和妈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而展开对话,文本的环保主题在他们一次次的对话中逐渐明朗,“森林太重要了,要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不仅是云雀的心愿,更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心愿。

云雀的前两次对话就是告诉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后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是土地沙漠化;二是洪水泛滥成灾。

后两次对话则突出了森林的重要性:一是森林能蓄水;二是森林能调节气温。

文本思路很清晰,在朗读中不仅知道了关于森林蓄水与调节气温的科学道理,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观点“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使学生读来生动有趣且深受教育。

二、理清思路,把握文脉。

《云雀的心愿》一课在结构安排、阐述方式上都有独到之处。

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

”(《认真学习语文》)要教好这篇课文,就必须理清作者的思路,这样,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路去探索、发现、创造。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研读了文本后,我认为教学中首先要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即:云雀和妈妈的飞行路线:沙漠上空——大河上空——回到森林,并从中体会它们在这三种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本课的重点: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云雀和妈妈飞到“沙漠上空”这一部分,通过森林被砍伐前后景象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土地荒漠化。

因此,引领学生感悟小云雀和妈妈对话时“埋怨”“心疼”的心情很重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植树造林的迫在眉睫。

飞到“大河上空”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咆哮的大河的描写,让学生认识到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二——洪水泛滥成灾。

其中“咆哮”“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凶猛”“浑黄”等词语需要重点理解,便于学生感悟大河泛滥的可怕。

第8自然段云雀妈妈把大河的成因归结为“森林水库”的破坏,为什么称“森林水库”的原因是云雀妈妈的一段答话,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森林的蓄水功能,一是树冠可以挡住雨水,二是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收雨水,三是土壤能储存雨水。

这段话一定要抓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森林”的蓄水保土作用,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云雀妈妈的“惋惜与痛心”,进一步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飞回森林”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云雀的对话感悟森林“为什么像一个空调器”,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森林”的作用之二——调节温度,从更深层次上明确森林的重要性。

三、解读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

本课虽然语言描写很简洁,但非常生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语言的精辟与巧妙。

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注意抓住以下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指导今后的习作。

1.修辞,表达更形象。

品读句段:(1)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2)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云雀妈妈就像一个故事人,把科学道理——森林能蓄水,能调节气温的科学道理说得明白易懂。

云雀妈妈借助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形象。

2. 有序,表达更清晰。

品读句段:(1)“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

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

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

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

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2)“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夏天,林子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

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森林是水库,是空调器,这两段话,云雀妈妈都说得头头是道,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表达的。

再看云雀妈妈在讲述“森林水库”时,是按照“树冠”“树干”“土壤”这样从上到下的顺序讲的;在说明森林是空调器时,是按照“夏天”“冬天”两个方面阐述的,显得条理清晰。

3.关联词,语意更紧密。

品读关联词:可以……也可以,因为……所以……云雀妈妈讲述河水泛滥成灾的原因和森林空调器的成因时,用上了“可以……也可以”,“因为……所以……”等关联词。

这些关联词,使语句显得很紧凑。

这使我想到我们学生平时习作时常常“滥用”关联词,影响了习作效果。

如果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读好、说好、用好此类关联词,做好语言训练,我认为是能够慢慢纠正学生“关联病”的。

文本的解读是对文章的研读与学习,只有通过细腻深入的文本解读,才能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才能呈现出更高效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设计:第19课云雀的心愿本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让学生自主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

3、知道乱砍滥伐的危害,懂得森林的重要作用。

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及破坏了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云雀与妈妈的对话,理解森林的重要性。

学情预测: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几篇和环保有关的课文:如《走我们一起植树》、《特殊的丧礼》、《沙漠中的绿洲》等。

对于环保知识已了解不少,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

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说话训练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搜索素材:沙漠、洪水、森林图片,视频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法引领,探究“心愿”。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云雀的心愿)。

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回答,师板书:让沙漠变成绿洲)2.打开《学习手册》57页“合作探究”中的问题,指名朗读。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云雀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这样的心愿的?(2)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3.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这个心愿的?小云雀和她的妈妈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呢?(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森林大河沙漠4.(课件出示)学法提示:()的沙漠,(1)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的河水,()的森林,(2)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谁能把这两个问题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问题。

【预设:这几个问题是围绕课文重难点设计的填空题,分解了前面两个大问题,使问题具体化,只要这几个小问题解决了,上面的那两个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此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同时教师在与学生问题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具体了解学情,把握引导的重点,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5.(课件出示)友情提醒:(1)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

(2)画出答案后,分小组交流。

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有条理地谈谈对以上几个问题的看法。

开始小组交流【预设: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对于上面的问题还是初次涉及,仍需老师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引领学生怎样解决这几个问题。

同时,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启发,引领学生走进云雀的内心,强化感悟,逐渐生成保护森林的积极情感。

】二、精讲点拨,交流“心愿”的产生。

(一)沙漠之行,在“贫瘠”中反思。

1.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的沙漠?交流有关词语,读到“漫天飞舞”“贫瘠”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读好这两个词。

理解什么叫“贫瘠”?2.(师出示:黄沙漫天飞舞视频)指导朗读。

3.补充对于“贫瘠的沙漠”的认识,并说说想法。

【预设:读文后,将贫瘠的沙漠及黄沙漫天飞舞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把文字与画面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

】4.你喜欢这儿吗?小云雀喜欢吗?(不喜欢)能把小云雀不喜欢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导读小云雀的话,指名读,齐读)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5.那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妈妈说的话,指名读)6.“云雀妈妈为什么“心疼”呢?看到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的沙漠(出示对比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并读出内心的感受。

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树木就这样被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漫漫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狂风刮过,到处黄沙漫天。

这怎能不让人心疼?7.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指名说)师小结: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土地板书防风固沙,保护土地(板书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预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悟情,读中感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土地沙漠化。

】(二)大河之行,在“河水泛滥”中深思。

1.解决第二个问题?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的河水?交流有关词语:咆哮、浑黄、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凶猛2.相机出示大河视频,观看课件:河水像脱僵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村庄被洪水淹没,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

(1)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这段话,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通过评价指导朗读)【预设:泛滥的洪水视频为学生提供了平时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直观、生动的画面加上学生的表述和朗读,能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二——洪水泛滥成灾。

】3.看到这么凶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地挨近了妈妈……,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分角色朗读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对话,说体会。

4.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读)5.森林就是森林,为什么说是森林水库呢?你是从哪三个方面看出来的呢?①树冠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

②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

③土壤能够将剩下来的雨水储存起来。

(课件出示树冠、苔藓、枯枝败叶、土壤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6.小结:森林水库可以防洪蓄水,防止发生水灾,看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板书:防洪蓄水)【预设:森林中的树冠、苔藓、枯枝败叶、土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播放,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