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作家-林海音.ppt

走近作家-林海音.ppt

及那些美好的回忆都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也许,童年,是
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
的怀念。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
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
中: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
2020/5/18
制作人:104陈延鑫
1
你还记得林海音吗?
《爸爸的花儿落了》
2020/5/18
制作人:104陈延鑫
2
2020/5/18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 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 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 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 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 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 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 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 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 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 (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 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 曾改编成电影。
制作人:104陈延鑫
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
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
心中的太阳,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
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看完书后,古城的残
片、大树的几根垂落枝条、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插闩
2020/5/18
制作人:104陈延鑫
4
2020/5/18
关于《城南旧事》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 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 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 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 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 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忌,急忙 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 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 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 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 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 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 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 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 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 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 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 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 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思的特点,是形 散神不散。为使 散文神凝,她很 注意“文眼”的 安设,却又不露
的风格,表现在人物塑造 上,更为突出。她笔下的 人物,不是淡色素描,就 是工笔细雕,她从不用浓 墨重彩把人物嵌进油画里。
痕迹。
2020/5/18
制作人:104陈延鑫
7
2020/5/18
制作人:104陈延鑫
8
2020/5/18
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学
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
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和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 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六课,《窃读记》被选为初中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课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 《迟到》被选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制作人:104陈延鑫
6
1. 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 人们的心。那 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 师生之 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而最 令人感动的是:大多文字都 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 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 。
2.林海音散文构
3.这种朴素、淡雅、自然
物: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
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
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
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 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2020/5/18
制作人:104陈延鑫
3
•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 《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
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
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
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