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经济学者,我在高二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他的观点,虽然并没有仔细的拜读过他的作品,但是通过网络的只言片语和在宏观经济学课本及高中知识,对他的宏观经济学观点还是得出了少量的要点。
凯恩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提出者,他打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学宏观类门派的创始人,新自由派几乎没法在低位上撼动他。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在经济萧条时期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在当年的经济大萧条的危机时期,失业人口骤增,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急转直下,物价居高不下,当时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对市场失去了控制,凯恩斯认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控住经济确保足够水平有效需求,他的干预政策有一个大特点:以稳定经济为目的,强调在经济萧条时期,用扩张性政策,在经济膨胀时期,用紧缩性政策。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者把凯恩斯国家干预政策的主张成为“逆经济风向的”和“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
但是在之后,凯恩斯主义缺点也逐渐暴露,西方国家出现了很严重的滞涨问题,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也遭到了质疑。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主义还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
工资和价格是具有刚性的,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平衡。
但是实际情况表明,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由于价格和工资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未必经常相等。
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概括为总需求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决定。
依据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大小取决于经济中的总需求。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
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但它比较稳定。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而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避免流动性陷阱,因而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
靠财政政策。
在我看来。
凯恩斯主义在一定时期内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为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但是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一种经济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政治缺陷,是属于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观点,对待他的经济学观点,我国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