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 2 •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
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
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
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5.译: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一心一意致力于医学。
6.他人靳靳守古• ••其他医生拘泥地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而最终跟古法相合。
当时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响相随形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7.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立薄哉!” •…译: 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2扁鹊传1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4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
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
5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6.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不可曲指也译:诊察到疾病外的症状,就能推知内在的病机;诊察到内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在的症状。
疾病对应的显现在身体的外表,不超出估计的范围之外的确诊方法非常多,不能一一尽述其中的原委。
3华佗传课文重点今译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同时通晓几部儒家经典。
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2.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
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应该多运动,只是不应当使他疲惫罢了。
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这类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他们像熊一样直立环抱,像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肢,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
5.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译:就这样把华佗递解交付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维系之人,应当宽恕他。
”5〈〈黄帝内经》二篇1.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
病深者,其声啰。
【译文】盐的味儿是咸的,它的气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瑟之弦将要断绝,声音是嘶裂不清的;树木陈旧衰老,它的枝叶就要凋零。
这些都像病情深重的人,他的声音逆呃。
2.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
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译文】至于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随时应变,就会如同回音应声,如影随形,得心应手,取效若神了。
医道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规律,针法就神妙、高超了。
3.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译文】一般说来,针刺的正确方法是医生自己必先调治精神,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的诊断已经完备,然后才存意于针刺之法。
进针时要全神贯注,尽管周围众目睽睽却视而不见,众口喧闹却听而不闻。
要弄清楚外表的症候与内在的病机相符,不能把外表的症候作为诊断的首要依据,能够精湛熟练地把握住人体经脉气血循环往来的情况,才可以对病人施行针刺。
4.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
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
【译文】只要有日和月的光明照耀,物体就不会没有影子;只要用水和镜子照察物体,水和镜中就不会没有事物的形状;鼓和敲击它的响声总是相应的,只要一敲击,声音总不会迟后发出。
一事物发生变化,即会引起另一事物产生反应。
明白这个道理,用针之法就全部掌握了。
6医话四则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
【译文】又有善于写草书的医生,对于他写的医案人们不认识,关系还不大。
2.医必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
【译文】认为医生必须是父传子,子传孙,像这样他的医术才精湛,病人才能服用他开的方药。
如果传到曾孙玄孙,就更是名医了。
3.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译文】看到病人用手扒开眼睛,看着他吃饭,由于他眼眶全都肿了,所以不能自己睁开。
4.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译文】细想其中的缘故,莫非是他来诊病时太阳已经西沉,走路着急,咳嗽厉害,因此气息阻塞,脉象混乱,才有这种现象吧!然而,想到这件事,就愈加不敢自信(只凭脉象决断病证)了。
7〈〈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译文】战国时代,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百家竞起,真伪之言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混杂繁乱。
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种形势产生了忧虑,就下令焚烧天下书籍,用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译文】每一种书校勘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它的篇名题目,摘取归纳它的内容大意,抄录下来,上呈给皇帝。
适逢刘向死了,汉哀帝又让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他的父亲的事业。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经是探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用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且用它推断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制各种药物配方的适当比例的书籍。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医学经典中的方剂,是根据草木矿物等各种药物的寒温性质,诊察疾病的深浅程度,凭借药物的治疗作用,考虑人对四时气候感受适应的情况,辨别各种药物的性味,制成寒凉温热性能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身体回复到正常状态的书籍。
5.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
”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
及迷者弗顾。
以生疾而损性命。
译:〈〈左传》说:“先王制作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务的。
” 快乐而有节制,就气血平和,寿命长久。
至于沉迷于声色的人不重视房中术,因此生病并且丧失性命。
8《伤寒论》序1.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译文】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2.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译文】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
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3.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译文】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4.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