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习题第一章历史学的基本原理一、简述历史运动的特点。
答案:1)历史运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
正是人类的有意识和有目的性,创造了诸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推动着历史运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迈进。
2)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和不规则性。
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规律性现象,历史运动除了具有规律性之外,也存在着无数的不规则性现象。
这种不规则性现象,是由历史运动的主体——人的不同意识、不同目的,以及历史发生时的不同情境造成的。
这种不规则性,从根本上表现为历史内容的具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说明历史运动并不存在绝对固定的模式和方向。
3)历史运动由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促成。
历史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
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有规律性现象的发生。
这些规律性历史现象,恰恰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
所谓历史规律性现象,是指历史上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
这些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是由某些相似原因导致的必然结果。
历史必然性通常又是与历史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
历史运动除了带有必然性之外,也充满了复杂的偶然因素。
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偶然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
偶然性事件在历史运动过程中常常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在考察历史事件时,既要考虑到必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深层作用,又不忽视偶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催化作用。
我们既不要无视也不要夸大偶然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有哪些?答案:1)历史学的记忆与认识功能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有他自己的历史。
历史保持着对以往人类个体、群体经验的记忆。
就个体而言,历史记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个人经历的历史记忆,也是他人或社会认识自己的主要凭借。
就群体而言,历史记忆,有助于居住在同一个民族和族群的居民认识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起源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保持一种强固的凝聚力,使得这个民族或国家得以顺利地存续、发展下去。
这就是历史学的记忆和认识功能。
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凡事要“以史为鉴”、“鉴往以知来”,这里说的就是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历史学的借鉴功能,就是要我们学习历史,总结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从而能够避免我们在今后生活中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3)历史学的教化功能历史学的教化功能,就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述和评判,以伦理或道德的准则教育人们,以达到提高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我们社会实践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的教化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落实:一是,赞扬历史上的英雄、模范事迹,为今人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从积极的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人们。
二是,谴责历史上的丑陋、邪恶等消极事物,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对今人起到警醒的作用。
第二章历史学的源流一、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特点。
答案:史学政治化、史学道德化、历史循环论、经史结合、编纂学发达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特点,下面从这五个方面来分别讲述。
1)史学政治化史学政治化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史学起源于史官。
史官制度造成的官史学传统导致中国古代史学的编撰主要以帝王、贵族的言行和有关王朝兴衰的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大事为核心内容。
中国史学的政治化不仅表现为历史记载的内容多为国家政事,而且还表现为史书在编撰体裁上,不是用帝王世系纪年,就是以帝王传记为中心。
2)史学的道德化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是史学道德化,即寓伦理、道德于史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惩恶扬善、褒是贬非来达到历史教化的目的。
孔子作《春秋》可以看作中国史学道德化的一个典型。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世道衰微的乱世,他修《春秋》,是想通过书乱世之史,以为天下后世定仪法、作劝诫,从而建设一个理想的新社会。
3)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是中国古代盛行的一种关于历史变迁的理论,它认为社会历史的运动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
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历史运动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就参照自然现象的循环往复,而认为历史运动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4)经史结合经史结合,是指中国古代的经书亦是史书,经学与史学相融合,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一个突出特征。
经史结合的特点,亦可看成是“六经皆史”的说法。
5)编纂学发达中国史学发达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历史编纂学的发达。
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达,可以从中国史书种类、数量的繁多以及史书编纂体裁的多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说明。
二、简述西方古典史学的特点。
答案:1)历史学中的人本观念较强。
古希腊史学是从脱离原始的神人合一状态开始起步、发展的。
《荷马史诗》记述的是一个神、人混杂的世界,希罗多德的《历史》虽然试图摆脱神人合一的历史叙事状态,但他的《历史》充斥着许多神话和传说。
自修昔底德之后的西方古典史学,基本摆脱了神人合一的历史叙事状态。
至此,历史记载的是关于人类的事迹,人的言行,人的成功和失败。
从色诺芬到波里比阿,从李维到阿庇安,记载的都是人事而不是神事。
2)体现出史家空阔的视野和整体的观念。
西方古典史学家都具有空阔的视野和整体的观念。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要么把他们所知的那个世界当作其历史叙述的背景,要么把他们所知的由古至今的历史当作叙述的主线,从而从宏观和整体上获得对历史的基本把握。
3)历史的求真意识突出。
西方古典史家都具有很强的求真意识。
“历史”一词的古希腊文“historia”,出自古词“history”,原意就是了解真相的人。
这表明,真实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原本就是“历史”一词的应有之意。
总体而言,西方古典史家在研究历史时,都讲求可靠的证据,对史料进行辨伪,以获得客观、真实的历史。
4)注重历史学的教化、垂训功能。
历史的求真是为了致用,西方古典史家求真的目的,正是为了实现历史学的教化和垂训功能。
修昔底德的著作,是要成为“千秋万世的瑰宝”。
波里比阿把学习历史当作最好的教育,其著作,意在揭示罗马特殊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希望统治者能够效法先人,继续保持这种优良的政治体制。
李维著史的目的,也是希望当时的罗马人能够效法罗马先辈的英勇精神和淳朴民风。
塔西佗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道德教化,其史著也被人们称为“惩罚暴君的鞭子”。
第三章历史认识的形成及检验一、简述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一)历史认识的主体,即历史认识者。
从史学研究的意义上讲,所谓历史认识的主体,是指那些关注或记忆群体历史且接受过历史学专业训练从而具备了一定历史理论知识的史学工作者或历史研究者。
历史认识主体的认知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由生活经历和体验构成的感性认知。
历史认识主体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选择什么样的历史来进行认识和研究,对某段时期的历史又会做出怎样的解释,这些都是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的。
2)由知识基础构成的理性认知。
知识基础是历史认识主体通过接受文化教育获得的各种知识的总和。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在历史学专业领域经过专门训练所获得的知识能力。
除了历史专业的知识基础之外,历史认识主体还应掌握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
3)由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构成的先期假设。
历史认识主体,对于世界、对于人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就是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另外,生活在社会中的历史认识主体,都具有其社会属性,有其政治立场。
这些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立场,是历史认识主体在进行某项历史认识和研究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它们都会影响到历史学家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选择史料,如何解释历史事实等。
(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认识的客体,就是客观发生的历史。
但是,并不是所有客观发生的历史都是历史认识的客体,只有当它们与历史认识主体发生关系之后,才成为历史认识的客体。
至于所有客观发生的历史中,哪些可以成为历史认识的客体,哪些不能成为历史认识的客体,这是与历史认识主体紧密相关的。
因为,它们是否会成为历史认识的客体,关键在于历史认识主体是否会选择去认识它们。
历史认识的客体,必须以历史认识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离开历史认识主体,也就无所谓历史认识的客体了。
二、简要回答历史认识有哪些特点?答案:1)历史认识不同于其他学科门类认识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是通过中介来认识历史客体的。
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客体对于历史认识主体而言具有不在场性,历史认识主体无法直接观察、认识已经消失的过去事实。
相比较而言,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来进行认识和研究的。
历史学家的认识则不同,他所凭借的中介,是承载着历史客体信息的。
我们所获得的关于历史客体的认识,主要就是依据这些历史中介获得的。
历史中介主要由文字材料构成的历史文献和非文字材料构成的史迹遗存构成。
历史中介中的历史文献材料,更多的是后人的著述,包括官方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这些史书也是作者在参考了先前的一些档案、笔记等文献材料撰写出来的,其中已经渗透着前人的一些主观认识。
除了以上这些历史文献材料之外,一些史迹遗存也是历史认识的重要中介。
因为这些遗迹本身承载、蕴含着许多古代历史的信息。
总之,历史认识是认识的主体在与历史客体相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历史中介来间接地对其加以认识的过程。
历史中介主要包括历史文献和史迹遗存。
由于历史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带有虚假的成分,所以导致依据这些不实的史料而得出的历史认识常常是不真实的。
2)历史认识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因素介入历史认识过程。
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知识结构等各种先期的假设。
主观因素介入历史认识,从而导致不同的历史认识主体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
这是历史认识区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认识的又一个特点。
第四章历史研究的方法一、你所理解的史学方法是什么,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它们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的?答案:史学方法,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研究历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法的总称。
它具体包括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发现历史的因果关系,探寻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编撰史书等方面的各种方法。
总之,史学方法是历史学工作者认识历史、研究历史和表述历史的工具和手段。
从总体上看,常用的史学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的史学方法和新史学方法。
传统的史学方法,是指自史学诞生以来就逐渐为史家所采用的历史研究方法,主要有搜集史料的方法、辨伪史料的方法和校勘史料的方法等等。
新史学方法,是指近代以来为史家所创新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分析法、历史计量分析法、历史心理分析法等等。
这类史学方法大都是史家在史学研究实践中,将其他学科的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而总结出来的一些新方法。
比如,历史计量分析法,就是经济史、人口史的史家在研究过程,借用自然科学的统计法来处理数据史料,从而总结出来的史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