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内容摘要: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展望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

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二)服务贸易稳步开放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宣布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并于2007年7月1日生效。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向东盟国家做出开放市场的承诺。

东盟各国也做出了开放承诺。

近年来,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23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7.7%。

其中,中国对东盟服务贸易出口104亿美元,增长31.5%,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1%。

中国自东盟服务贸易进口129.6亿美元,增长29.6%,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2%。

中国对东盟逆差25.6亿美元。

目前,东盟是中国服务贸易五大贸易伙伴之一,是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

东盟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对华合作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三)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

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额达69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9.3亿美元。

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

(四)各省市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加深,国内各省市积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机遇,纷纷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传统欧美市场出口受到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也为各省市稳定外贸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前10个月,云南与东盟实现贸易额24.3亿美元,增长5.3%,占云南外贸总额的41%;广西与东盟实现贸易额35.8亿美元,增长4.8%,占广西外贸总额的34.3%,其中出口25.3亿美元,增长10%;广东对东盟贸易额达到494.4亿美元,其中出口209.9亿美元,增长4.4%。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面临的新形势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同时贸易保护势力还在不断抬头。

从地区环境来看,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自由贸易区(FTA)成为各国现实的选择。

从中国和东盟各自的情况来看,东盟正在稳步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国也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双方还将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世界经济的企稳回升将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个总体向好的外部环境。

但也应注意当前危机的威胁仍未解除,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有待于各国的努力,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消费模式的调整,还将持续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未来,中国与东盟更需要携手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以减轻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二)贸易保护将不断抬头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出口下滑,国内失业率增加,贸易竞争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强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以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油井管等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欧盟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为例,不仅给中国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处于上下游产业链的东盟国家带来了损失。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以来的一年多里,坚持贸易自由化,共同抵制贸易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未来,中国与东盟还将继续站在同一立场,反对发达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以实际行动表明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决心。

(三)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亚洲各国的现实选择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内各国的现实选择。

东盟分别和中、日、韩、印度签订了FTA,韩国和新加坡、东盟整体以及印度签订了FTA,日本和东盟整体及东盟中的七国签订了经济伙伴协定(EPA),中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东盟整体、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签署了FTA,在亚洲地区已经形成了交错分布的FTA网络。

未来,各国还会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环境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FTA网络将会更加发达和完善,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为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设提供更加积极而良好的区域合作外部环境。

(四)东盟经济持续好转和一体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尤其是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冲击,但受益于各国出台的各项经济刺激政策,东盟经济正在持续好转。

(五)中国与东盟将全面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坚持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在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未来中国还将与东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进双方之间的政治互信,加深在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科技、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

三、对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展望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国际金融危机的低潮中走出,中国与东盟长期依赖的传统出口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中国与东盟国家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本区域内各领域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未来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设还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新的发展特点。

(一)自贸区全面建成。

经贸合作潜力巨大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之间实现超过90%的产品零关税,与东盟四个新成员也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

建成后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经济总规模和4万多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世界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建成后,将极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就业人口,带动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可以预计,未来双边货物贸易仍有继续回升的空间,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深,双方经贸关系还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就货物贸易领域而言,2010年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之间的正常商品关税已经降为零,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降至0.1%,东盟六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降至0.6%。

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90%商品的关税也将降为零。

同时,双方还将不断加强在非关税壁垒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

未来,关税降低对双边贸易的扩大效应还将继续显现,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也将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增长。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减少了7.9%,但仍然可以乐观地预计,未来双边贸易还将止跌回升,具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与潜力。

就服务贸易领域来看,中国已经与东盟各国开放了第一批服务贸易领域,目前正在就第二批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展开谈判。

未来,中国服务行业将在与东盟国家的竞争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面效应还将不断凸现,服务业自由化给中国和东盟带来的经济收益将远远大于货物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收益。

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服务贸易的保护水平明显要比货物贸易更高,且双方在服务贸易上的互补性更强,实现贸易自由化后,贸易创造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而且服务贸易需要进行资本和劳动的移动,从而带来的外溢效应也会进一步扩大。

就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来看,尽管短期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和合作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是从长期看,自贸区的建成将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还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4月,中国还提出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以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同年8月,双方签署了《投资协议》。

可以预计,未来随着《投资协议》的实施和区域内贸易合作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投资还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还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从整体推进走向全面合作,合作关系更加灵活务实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将从整体推进逐步向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合作层次明显增多,合作关系也将更加灵活务实。

在与东盟整体建设自贸区的同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中国各省市与东盟整体以及东盟各国的合作都将不断深入发展,并成为推动中国扩大对东盟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将根据东盟十国的不同特点,灵活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以进一步加深与东盟各个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

2008年,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协定框架下,中国与新加坡单独达成自贸协定,决定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