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阳区山语华府工程基坑支护加固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场地周边环境 3 第二章方案及设计依据3第三章岩土工程条件 4 第四章基坑支护具体实施方案 4 第五章6-6剖面发生坍塌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6 第六章本工程特点、重点、难点7 第七章施工安全要点及防护8 第八章基坑塌方紧急预案9附: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表项目经理部人员一览表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表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详图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场地周边环境山语华府,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由惠州市众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广东省惠阳建筑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停车场,±0.000以上为裙楼,裙楼上设置三个塔楼,分别为1#、2#、3#。
计算用地面积为14868㎡,总建筑面积为77096㎡,计算容积率面积59467㎡,住宅建筑面积为56407㎡,商铺面积为2902㎡,物管用房面积为112㎡,车库建筑面积为17394㎡,建筑占地面积为4273㎡。
塔楼占地面积为2215㎡,住宅户数为518户,居住人数为1752人,停车场设置598个停车位。
1#楼为28层,2#、3#楼分别为27层。
三栋楼的住户均为复式。
总建筑高度为94.8m。
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及其它有关规定进行基坑支护设计,以保证工程质量和临近建筑物的安全。
该建筑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第二章、方案及设计依据1、《惠阳区山语华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惠州分院,2011.1);2、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单位: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15-20-97);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6、《土层锚杆设计及施工规范》CECS22:9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现场实地勘察资料及周边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
第三章、岩土工程条件本基坑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为基坑开挖范围内揭露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冲积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冲积中粗砂、坡残积粉质粘土、全、强、中风化砂砾岩,开挖深度较大,周边环境较复杂(四周紧邻市政道路、规划路、民宅及规划用地,人行道可见燃气管道、连通管道、高压电缆、雨污给水管网分部),需采取可靠的支护设计,精心施工,方能保证基坑的安全。
第四章、基坑支护具体实施方案场地原始地貌为冲积平原,经人工填土平整,现地形较平坦。
场地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层、耕土层、冲积层、石炭系基岩。
地下水特征: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中素填土及细中砂层为强透水性地层,其余土层为微~弱透水土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土层地下水补给。
基坑侧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细中砂和砂质粘性土。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冲孔桩桩长14m,桩间距见设计图纸,桩径1.2m,钢材见设计图。
孔内灌注M20纯水泥浆,桩顶采用400mm×400mm圈梁进行连接。
支护方式详见设计图纸。
预应力锚索采用钻机或锚杆机成孔,钻孔孔径为130mm,锚索长度、倾角见附图,拉杆分别采用3束7Ф5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土钉采用打入式Ф6钢筋短钉,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坡比进行,分层开挖分层施工,每层开挖深度比设计的锚索标高低500MM左右,开挖后应立即进行锚索护施工,并在施工完成一天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普通锚杆(全长粘结型锚杆),钻孔孔径为130mm,锚杆倾角15°,长度见图示,拉杆采用Ⅱ级螺纹钢筋,锚杆水平间距及垂直间距见附图,注浆采用3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纯水泥浆,灌浆时注浆压力为0.1~0.4MPa;配制水泥浆宜采用早强型水泥,要求7天抗压强度达到25~30 MPa.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可在浆液中掺和0.3‰~0.5‰的早强剂(占水泥重量)或提高水泥浆的标号,水泥将强度达到70%以上才允许张拉。
为防止水泥浆在因硬化过程中产生干缩裂缝,保证浆体与周围孔壁的紧密黏合,可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具体掺入量由实验确定,以满足补偿收缩为准。
在填土区域可用长度注浆管锚代替普通锚杆,注浆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注浆材料,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40~0.45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4MPa,每米水泥用量控制在50kg左右。
挂网喷射砼网筋为Ф6@200mm×200mm,喷射厚度为100mm。
喷射砼强度为C20。
部分已施工挂网喷射砼但厚度不够的区段,须重新挂网Ф6@250mm×250mm并喷射厚度为50mmC20砼。
坡身按水平4m垂直2m的间距布设泄水孔,泄水孔深度为0.5m,孔径为60mm,采用Ф48硬塑料管或PVC管进行埋设,孔里面充填碎石或砂砾,排水管用土木工网或密眼铁丝网作为滤网。
边坡顶、底设置排、截水沟,并设置集水井,使用抽水机将集水井内集水抽至沉淀池,沉淀池与集水井之间使用1寸PVC管连接。
第五章、6-6剖面发生坍塌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1、原因分析场地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土层孔隙之中,属于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混合型类型,原此塌方地貌为河流,分布有流塑、软塑状淤泥质土,土质较为疏松,加上近日暴雨连连,强降雨的雨水渗透入土层,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坍塌下来。
2、处理措施1-1、首先在滑塌区采用回堆填土的办法,因为考虑连续的降雨并用彩条布进行多次遮盖,使已经变形的边坡处理相对稳定状态后,再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超前钢管桩及锚杆、挂网喷射砼处理;2-2、压钢管上部制作压梁(连梁),以后在梁上面支承原有的电缆沟,塌方电缆沟底采用30mm厚石粉夯实,面上用双层Φ12@100钢筋绑扎并捣制200mm 厚的C25混凝土,桩施工完后在桩边开始垂直分层挖泥,再采用锚杆、锚索、腰梁挂网喷射砼按设计图纸进行支护施工。
3-3、施工的边坡支护进行,增设锚杆、锚索、腰梁,均挂网、喷射砼等,详见设计图纸。
各剖面各施工工序均要搭设施工钢管脚手架,施工宽度为不少于3米,搭设脚手架底部整平夯实并采用模板垫底,方条支撑钢管脚,以免出现不均匀下沉,搭设高度约8.6米,施工工作平台不少于3道,面层满铺夹板,达到安全施工,分段施工,施工完毕后即将拆除。
第六章、本工程特点、重点、难点本工程施工场地第一层回填层和第二层淤泥质土将给桩基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层淤泥质土厚度大,此段淤泥深为约6m,现全为重新堆填土方,设计为钢管桩的位置钻桩在约6米处,无法反泥浆上来,只有把位置改在电缆沟的中间开始钻桩。
遇到岩石采用金钢石钻头,钻至设计深度,如实反映实际深度,符合满足设计要求。
在回填土层中成孔时,由于回填土层不均一、不密实,尤其在遇到探头石时,极易造成偏孔、孔口坍塌和护壁泥皮的破坏等事故。
在施工中应根据勘探资料提供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浅层填土层中,采用低锤密击且不停抛洒回填粘性土,以击碎填石并填充桩周土层空隙。
在冲击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泥浆面的稳定,及时清渣。
对填石层厚的桩,在浅部成孔时,可考虑高冲程干冲击成孔,并不停回填黄土,以夯实下部填石,冲至2米时,再用优质泥浆清理孔内石粉并使孔壁形成保护泥皮。
待孔内基本不消耗泥浆时,采用低锤密击继续冲击成孔。
对地质条件特别差的桩,上部填石层将考虑下钢护筒等进行护壁。
第七章、施工安全要点及防护:1、基坑周边2m范围内严禁堆载,2m~5m范围地面超载不得大于20kpa。
2、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采用全站仪及水准仪进行观测。
3、基坑边及放坡平台上设置护栏,护栏竖向采用Ф48钢管打入基坑壁中固定,其上、下和中间横向焊接三根钢管,并用密眼安全网进行帮扎,以确保安全。
4、一般应急措施:迅速原位回填,保证变形值不再增大;坡顶卸载,坡脚反土堆或砂包;会同甲方、设计及施工单位修改方案进行加固。
第八章、基坑塌方紧急预案1、概述基坑塌方是在基坑施工中由于地质不良、施工方法不当、基坑暴露时间太久、支护不及时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层结构失稳、垮塌造成的事故。
基坑塌方一旦出现,会对作业区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财产、相邻结构物造成较大危害和损失。
为防止由于突发事件造成指挥失灵、事态失控、延误抢救时机;为减少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事故处理的综合应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塌方事故,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度本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㈠应急小组组成及职能项目部设置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丘焱焱担任,副组长由宗芝勇担任,组员由项目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事发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名单附后)。
职责如下:1、组长:接到警报后,应迅速了解事故情况,作出指示决策,下达应急抢险命令。
2、副组长:根据组长下达的抢险命令,组织人员开展抢险工作,并做好事故通报和事故处理工作,负责各抢险专业队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3、相关部门①办公室:值班电话设置于办公室内,负责事故的接报;配合主管领导做好事故的评价及传递、上报等信息处理工作;做好事故现场拍照、收集证据工作;根据领导指示、决策,做好上传下达,协调有关工作事宜;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抢险进展情况、支援、求救信息。
②工程部: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尽快掌握事故发生程度,了解各类技术参数,预测事故发展,负责事故抢险方案的制定,协助主管领导处理事故和落实抢险方案。
③保障部:就近调集并配发抢险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保证抢险物资的运输;迅速开展救助疏散工作。
④其他职能部门/单位:根据现场抢救机构的指令,及时组织调配抢险物资、设备和技术人员,投入现场抢险工作。
㈡、救援专业人员和分工项目部应设置救援专业队,人员由项目部人员及桥梁施工班组组成,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
1、现场处理组:负责深入现场掌握情况,报告事故处理和进展情况;传达领导指示,协调救援工作;配合警戒维护组对现场无关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
2、专业抢险组:负责对进行现场救治,如采用挖掘机、吊机对工程拆除,抢救被围困人员,及时撤离伤亡人员。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无关人员疏散和撤离,劝说围观群众远离事故现场。
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护,开设现场抢救所,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5、交通运输组:负责现场抢险设备、人员、药品等急需物资的运送,疏散现场人员。
6、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医疗救护组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安排伤员的转移。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伤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