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共30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共30张PPT)

第五课
古代非洲和 美洲
课堂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张图片上的建筑物吗?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玛雅金字塔(祭祀的庙宇)
一、古代非洲
1、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人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而西非居民班图人在推动非洲农 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班图人的生产方式被历史学家认定为混合农业, 包括农业、牧业和金属冶炼业。
廷巴克图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北 岸,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 商队的必经之地。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相继成为马 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重要都市,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 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那些 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 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 学术研究地之一。
(1)加纳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 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 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 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 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 (也有说24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 它的统治。廷巴克图因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 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桑海帝国在西非文明中达到极盛的原因? ① 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 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③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④ 继承与发展了加纳、马里帝国打下的(疆域、经济和文化)基础
4、南非
大津巴布韦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 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 入它的统治之下。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 而成。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 表。 1986年,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 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 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 的建筑物遗迹。大津巴布韦遗迹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 统,占地达一万多亩。
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科兰尼克桑科雷伊斯兰大学000个学生学习法律 、医学和文学等不同的科目。
延巴克图遗址
(3)桑海
兴衰:利用马里内乱崛起,灭马里,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16世纪发展到极盛; 16世纪末,因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成就:桑 海 帝 国政 治法律 制度的 完备、 文化学 术的繁 荣,在 撒哈拉 以南非洲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桑海帝国代表着古代 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的辉煌。
(1)农业:培育了甜高粱、西瓜、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2)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绵羊和山羊 (3)冶炼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活动区域: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 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 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2、东非
(1)阿克苏姆王国
马里继承并发展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 化繁荣。延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 心。
根据以下材料,概括马里帝国的社会概况
马里同北非各国进行频繁的贸易,从北方输入高级纺织品、服装和马匹;输出食盐黄金和奴隶。马 里把整个苏丹、摩洛哥和南部阿尔及利亚的黄金和盐的贸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大规模贸易的 发展,马里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城市,重要的如廷巴克图、瓦拉塔、迭内、加奥等。在廷巴克图,有外国 商人专门的住地,其规糗之大,整整占据了一个街区。……
曼萨·穆萨……他从国外请来许多穆斯林学者,修建王宫和清真寺,创办学校……廷巴克图的桑科尔 清真寺是著名学术中心,桑科尔大学有数千名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欧洲白人留学生。埃及、摩洛哥的学 者应邀前来讲学。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图书、文献和资料。马里君主尊重学者,对法官、医生、诗人、教 授和建筑师等,都给与很高待遇。……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2)马里
马里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1240年吞 并加纳后,马里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 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加入版图,成为西 非最强大的国家,17世纪初灭亡。据阿拉 伯文献记载,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 带雨林,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抵大西洋 岸,东达豪萨人居住地区。
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 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极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 各地番薯都须对他效忠、纳贡。
——马克垚、朱寰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经济上,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城镇兴起; 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信仰伊斯兰教 政治上,国家富强,实行君主集权统治,军事力量强大,对地方进 行有效管理。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2)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 萨和摩加迪沙等。
兴起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特点:广泛使用奴隶 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黄金、象牙、奴隶
西非、北非
东非沿海地区
瓷器、纺织品等
黄金、象牙、奴隶
阿拉伯商人
印度、波斯、中国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 工业品
3、西非
西非三大帝国
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 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 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 强国,最盛时版图包括红海两岸大片地区。
公元 7世纪后,由于阿拉伯人的进攻,阿克苏姆王国 逐渐衰落;11世纪初,阿克苏姆王国灭亡。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 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 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