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七年诗歌

十七年诗歌

第一节 概述
我们告别了苦难的岁月。我们走上了新的路程。 我们告别了苦难的岁月。我们走上了新的路程。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歌声。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歌声。过去唱着悲愤与抗议的诗人 迸发出了新的热情,歌颂新的国家,新的生活, 们,迸发出了新的热情,歌颂新的国家,新的生活, 歌颂新的人民。--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 歌颂新的人民。--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 。--艾青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工农长作主人翁。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何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其芳) 其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 着敌人, 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界的 声音
2:叙事诗 以李季、闻捷和张志民为代表 : 以李季、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杨高传》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闻捷 的《复仇的火焰》、田间的《赶车传》、阮章 复仇的火焰》 田间的《赶车传》 漳河水》 张志民《王九诉苦》等等。 竞《漳河水》,张志民《王九诉苦》等等。
2、新一代诗人——17年诗歌创作的主力 、新一代诗人 年诗歌创作的主力
三、十七年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体式
1:政治抒情诗 代表作家贺敬之、郭小川 : 代表作家贺敬之、 (1)出现原因 ) (2)特点 )
A:作品中有明显的抒情主人公存在。这一抒 :作品中有明显的抒情主人公存在。 情主人公不是个人,诗人自我,而是以“阶级” 情主人公不是个人,诗人自我,而是以“阶级” 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 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 B: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 :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 在情感上表达为一种自豪和喜悦;艺术结构, 在情感上表达为一种自豪和喜悦;艺术结构, 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得形态。 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得形态。 C:形式上,一般较长,用排比、阶梯式等修 :形式上,一般较长,用排比、 辞手法,修饰出整齐的诗形, 辞手法,修饰出整齐的诗形,增强诗的气势和 感染力。 感染力。
海 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像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像他右手握紧着拳头 放在前面 好像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的无形的舵盘 好像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大小河流
郁金香》 郭沫若 《郁金香》
高呼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万岁, 高呼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万岁, …… 黄河之水今后不会再从天上来 高峡出平湖, 高峡出平湖, 猿声不再天上哀, 猿声不再天上哀, 最大的变异要看到黄河变成青海! 最大的变异要看到黄河变成青海! 全民振奋,真真正正是大有可为。 全民振奋,真真正正是大有可为。
二、17年诗人群体的构成 年诗人群体的构成
1:老诗人 “文学年龄”的涵义 通常指 年 : 文学年龄” 通常指40年 代初以前已有重要作品发表者 九叶” “九叶”诗人 主要作家有穆旦,郑敏,杜运燮, 主要作家有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等 七月” “七月”派诗人 继续创作的诗人
《新华颂》(郭沫若) 新华颂》 郭沫若)
回答》 何其芳 《回答》
从什么地方吹来奇异的风, 从什么地方吹来奇异的风,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点惊恐。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点惊恐。 轻一点儿吹呵,让我在我的河流里勇敢的航行。 轻一点儿吹呵,让我在我的河流里勇敢的航行。 借着你的帮助, 借着你的帮助, 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杆吹断, 不要猛烈得把我的桅杆吹断, 吹得我在浪涛中迷失了道路。 吹得我在浪!
一 九 四 九 年 十 月 一 日 ,
《我 想 念 我 的 祖 国 》 艾 青
《时间开始了》胡风 时间开始了》
五个乐章: 欢乐颂》《光荣颂》《青春曲》 》《光荣颂》《青春曲 五个乐章:《欢乐颂》《光荣颂》《青春曲》 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 》《又一个欢乐颂 《安魂曲》《又一个欢乐颂》
太 从 阳 在 东 方 徐 徐 上 升 别 , …… 告 暗 黑 和 们 我 此
全 礼 世 界 都 庆 贺 新 中 国 的 诞 生 ! , 壳 地 个 整 着 动 震 炮
下 面 星 激 荡 着 欢 呼 的 北 人 民 空 …… , 上 京 在 飘 扬 旗 红 五
中 国 人 民 走 进 胜 利 的 拱 门 , , 争 斗 的 年 一 百 了 历
一、十七年诗歌面临的文学传统及其选择
1、现代诗歌传统 、 ):强调自我意识 (1):强调自我意识,情感表达的诗歌创作 ):强调自我意识, 模式。 模式。 ):强调诗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强调诗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 ):强调诗歌哲思 (3):强调诗歌哲思,追求知性感性和诗性 ):强调诗歌哲思, 的融合。 的融合。 2、诗的路向的选择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