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2)06-000-01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案例教学环节也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校的国际贸易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解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与期望,加强教与学的交流,特举行了一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正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三个本科班,共计141人。
一、调查结果揭示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分析不宜过多。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5%的学生认为刚开始上课时案例分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后来讲课过程中案例分析过多会让学生感觉厌烦,很难再提高学习积极性。
2.案例选择应紧扣时事。
27%的学生认为案例的选择需要更新,
应该和当前国际贸易时事紧密挂钩,否则还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3.能力培养比较单一。
从统计结果来看,案例教学法能力培养的程度依次为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能力构成上看比较单一。
4.案例教学法并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37%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仍然没有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辅助效果不高。
二、原因分析
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积极性不高。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只是为了考试拿到高分,不再愿意探索。
这就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学案例虽然感兴趣,却不愿花费课外时间去查资料,探索答案。
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一言堂。
2.班级过大造成案例教学难以实施。
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一般学生人数不能太多,应控制在30人以下。
若人数过多,就应该分组进行。
而现在每一个班级,一般都在45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班级导致案例分析时,一般是七人或八人左右分为一组,发言由口才较好的学生包办,造成真正参与案例分析的学生较少,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大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看案例、动眼不动手的阶段。
3.教师资历有限。
目前学校的大多数国际贸易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国际贸易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
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
4.案例教学法容易引起学生厌倦。
案例通常比课本更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学生不可能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持续保持这么高的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堂课都要分析五至六个案例。
这样的重复导致了学生的厌倦和麻木。
三、建议
1.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为了考查案例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将每个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量化计分,计入平时成绩。
在平时成绩、案例研讨、上机实训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
尤其要加大案例研讨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2.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
教师可通过技巧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和节奏。
如果学生偏离主题,缺乏整体观
念,此时教师应注意疏导学生,将学生引入正确方向。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
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使学生明白,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
3.不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针对国际贸易教师大多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或兼职,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鼓励教师参加报关员,单证员等考试,广泛参与外贸实践活动;学校应主动与相关外贸企业联系,定期将实际的外贸案例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种校企的联合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实务界沟通学习的机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课前精心设计案例,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选择案例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设计案例;也可以把关注国际贸易形势的最新进展、变革改变成案例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除了积极地搜集、整理恰当的案例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
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案例教学实践中去,由教师抛出热点问题,学生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注:本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项目(项目编号:2011thegh002)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伟玲.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职业.2011.08.
[2]林冰.浅论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