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7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7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7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

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

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

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即解职而归。

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

终年63岁。

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

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

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2.题目解说: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
1/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