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68分)1. (2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正确的表述是()A . 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 . 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 . 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 . 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 (2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符合下图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 . 岩石、矿物、地壳B . 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C . 地质构造、褶皱、向斜D .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流水作用3. (2分) (2013高一上·德州月考) 河漫滩平原常常形成于()A . 河流上游山前地带B . 河流入海地带C . 河流下游地带D . 河源地带4. (4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 . 火山活动B . 溶洞塌陷C . 地壳下陷D . 岩石崩塌(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 . “浮石”孔隙源于流水侵蚀C . “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 . “浮石”源于岩浆喷发5. (2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月考) 关于地质作用的正确叙述是()A . 地质作用的能量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B . 地质作用因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C .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D . 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6. (4分) (2016高一下·安庆期中) 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下题.(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 地壳上升运动B . 风力侵蚀作用C . 流水沉积作用D . 冰川侵蚀作用(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 . ①B . ⑤C . ③D . ④7. (2分)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 .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 .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 .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 .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8. (4分) (2018高一下·平遥期末) 读甲乙两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乙图(1)甲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 . 三角洲B . 沙丘C . 冲积扇D . 沙垄(2)乙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 . 流水侵蚀B . 风力沉积C . 风力侵蚀D . 流水沉积9. (6分) (2017高二下·江西月考) 南乔治亚岛位于南大西洋,在南纬54°15′~54°55′、西经36°45′~38°05′之间。
左图是南乔治亚岛冰雪分布图,图右是岛上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冰雪堆积量最大的地区是()A . ①地B . ②地C . ③地D . ④地(2)影响南乔治亚岛上冰雪广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 地理位置和岛屿轮廓B . 岛屿轮廓和地形地势C .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D . 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该岛屿面积缩小最快的将是()A . 东南沿海地区B . 东北沿海地区C . 西南沿海地区D . 西北沿海地区10. (6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 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关于甲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 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B . 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凹陷C . 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D . 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 内力作用B . 侵蚀作用C . 堆积作用D . 搬运作用11. (4分) (2013高一上·浙江期中)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题.(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 . 台湾岛C . 华北平原D . 喀斯特地貌12. (2分)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A . 风化作用──风蚀洼地、风蚀沟谷B . 搬运作用──沙丘和戈壁C . 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 沉积作用──桂林山水13. (6分) (2018高二下·乐山期中) 下图是世界1月平均气温l0°C~22°C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华南地区避寒的范围较小,主要原因是()A . 纬度低,热量充足,1月温度较高B . 临近海洋,陆地面积小,年较差小C . 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造成的D . 由于受到南岭的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小(2)下列属于避寒者高输出区的是()①北欧和中欧②加拿大和美国北部③日本南部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⑤长江中下游地区⑥俄罗斯远东地区A . ①③④B . ②⑤⑥C . ①②⑥D . ③④⑤(3)关于图中避寒区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 . 中高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可以形成避寒区B . 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地区适宜避寒C . 赤道和热带地区的山地地区不适宜冬季避寒D .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4. (2分) (2017高二下·上高月考)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
读图回答(1)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A . 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B . 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C . 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 . 从地势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15. (2分)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A . 耀斑爆发B .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C . 太阳风D . 高能带电离子的多少16. (2分) (2015高一上·濮阳期中) 下列节日中,正午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影子最长的是()A . 圣诞节B . 劳动节C . 教师节D . 国庆节17. (4分) (2018高一上·抚顺期末) 下图为某河流的流量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A . 湖泊水B . 积雪融水C . 冰雪融水D . 雨水(2)该河流在我国多分布在()A . 西北地区B . 青藏地区C . 东部季风地区D . 藏北高原18. (4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A . 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 . 乙山为断块山C . 地形主要为山地D . 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19. (4分) (2016高二上·江苏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该日前后,江苏各地的白昼逐渐变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A .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 . 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C . 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D . 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2)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 . 东北地区寒潮侵袭B . 华北地区秋高气爽C . 长江下游伏旱严重D . 华南地区春雨绵绵20. (4分) (2013高一上·阜新月考)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1)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天顶角为0°的地区位于()A . 赤道B . 南回归线C . 南极圈D . 北极点(2)当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北京盛行西北风B . 珠江处于枯水期C .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 . 地中海沿岸正值雨季二、综合题 (共3题;共31分)21. (10分) (2018高一上·江门期末) 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材料二:天气系统示意图材料三:天气系统示意图材料四: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我国冬季的________(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________(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 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________(填“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
(3) 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在中国珠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造成极大危害,为2017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
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天鸽”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材料三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
(4)材料四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________,表示大风的是________。
22. (9分) (2015高一上·山东期末) 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和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乙地地貌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丁处地貌是________,请描述其形成过程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_____循环。
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________等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
23. (12分) (2018高三下·新津开学考)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