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作霖

张作霖

张作霖
刚开始队张作霖感兴趣,是高二时所观看的电视剧《少帅》,可能也与李雪健老师炸裂的演技有关吧。

自从看了几集电视剧,我就被老帅那独特的气质所折服。

后来由于高三学业繁忙,就暂时将深入了解他的意愿搁置了。

直到上了大学,
课余时间充裕。

偶有兴致,就将三年前的《少帅》又翻看了一遍。

这一看不要紧,李老师的精彩表演让我入迷,于是我看了第三遍。

到了这个学期,我决定读一本张作霖的传记,深入了解了解他的人生。

我选择了关河五十州写的《张作霖大传》,这本书客观公正地讲述张作霖如何从受招安的土匪,进而一步步成为“关外王”乃至在北京登基担任大元帅的过程。

下面我将结合当时实际分析张作霖成功的原因以及我对他晚年一些决策地看法。

时代背景分析:
1988年,张作霖的父亲因为赌钱被一个混混打死了,他和几个兄弟姐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

刚开始,母亲让张作霖卖包子,卖杂货,但他都干不好。

后来他跟着母亲改嫁的老兽医学习医马之术,这项技术他学得非常好,以至于后来为大胡子们医马,结交了很多人。

1894年参加了军队,但是他在一次移防的时候逃走了。

1896年,经冯麟阁介绍在广宁县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

他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

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

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

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

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张作霖成长的年代主要是1890年前后,正值洋务运动后期。

当时的东北更是鱼龙混杂,年轻人都争相去当胡子。

东北政府无暇顾及村镇里的“琐事”,使得张作霖的发展不受拘束。

1901年,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

1902年,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后升管带。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由于在日俄战争中的见缝插针,左右逢源,拿人好处,不办事。

张作霖的部队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张作霖就是借助东北政治和治安的混乱以及抓住机遇,得以一步步发展。

人物性格分析:
张作霖从小就有个外号叫“万人喜”,也就是说他很会处事,情商高,别人都很喜欢他,这个特点让张作霖在数次困难中脱险。

(一天,洪辅臣派人给张作霖送来请柬,邀他上门做客。

张作霖虽然明知赴的是鸿门宴,可是又怕正好给对方留下大鱼吃小鱼的借口,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张作霖打小就在社会上混,练出了一副好口才和善于察颜观色的细腻心思,人送绰号“万人喜”。

见到洪辅臣后,他有问有答,应对自如。

洪辅臣见状,杀气反倒慢慢消减了下去。

张作霖很会来事,赶紧又趁热打铁,掏出自己的镀银小手枪,连同枪套一起送到洪辅臣面前:“此乃本人护身之物,今欲献出,请笑纳。


洪辅臣对手枪赞不绝口,一边接过手枪,一边嘴里却说:“此乃你心爱之物,我倘若收下,岂不是夺人之美?”张作霖双手一拱:“如果嫌弃,就是看不起我。

今后,我张作霖愿意听命于洪大哥。


洪辅臣心花怒放,完全放弃了吃掉张作霖的想法。

两人告别时,他破例送出很远,还对张作霖说:“后会有期。

”)——摘自《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
从与冯德麟的28师明争暗斗,到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均体现出他队政治的敏锐。

他的高情商和重情义,也是那么多人至死不渝地跟着他,护着他的原因。

最初跟着他的一帮老哥们都极其忠心。

张作霖土匪出身,能做到北洋军政府最高首领,这与他知人善任不无关系。

王永江,袁金凯都是他提拔起来的财政税务人才;以及队郭松龄的委任,也是看中他的军事才能;而对杨宇霆几次罢免又复用,是他的爱才之心。

(不过他的缺点也很突出,尤其是在晚年时期。

因为政治野心,他几次入关作战,两次直奉大战的最终结果都是大败,劳民伤财。

而且他这个人有仇必报,只要他在谁手里吃了亏没了面子,就必须要讨回来,从不管付出多大代价。


大事分析:
洪宪帝制败后,他被黎元洪大总统任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1917年,因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

1918年,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

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

被任为东三省巡阅使。

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说起张勋复辟,张作霖起初很是犹豫自己该不该参与,最后他想出了一招,暗示冯德麟去参加,这样败了没自己事,胜利了自己也能分一羹。

大头大脑的冯德麟就这样被张作霖算计了。

此事之后,奉天全部在张作霖的控制之中了。

为了夺取直系军械扩充军队,张作霖与徐树铮联合反直,这一步赚了个翻。

后来为了控制整东北他和吉黑两省的省长都结成儿女亲家,最后统治整个奉系。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

1921年,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

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

1922年,吴佩孚揭露梁内阁卖国媚外,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而归,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

第一次直奉大战,张作霖为了利益反对段祺瑞政府,但是后来受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联合六省军阀,通电攻击梁士诒内阁媚日卖国,迫梁离职,直、奉矛盾日趋激化。

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奉军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率领四个师、九个旅,约十二万人,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向直军发起进攻,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五个旅约十万人迎战。

两军在长辛店、琉璃河、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战。

5月3日,吴佩孚出奇兵绕道攻击奉军后方,使卢沟桥奉军腹背受敌;吴还分化奉军内部,使奉军第十六师临阵倒戈,造成全线溃退。

5日,张作霖败退出关。

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失败使张作霖意识到己方军队的严重缺陷与不足,回到东北后,开始接受杨宇霆的意见,整军经武,加强军事训练,严格部队纪律,充实陆军讲武堂,改革军官选拔办法,并将陆军整编为东北陆军3个师、27个旅和5个骑兵旅,共约17万人。

筹建海军,设立航警处,开办航警学校,建立东北海防舰队,辖“镇海”等4艘军舰。

加强空军,开办航空学校,调整航空处,辖3个航空兵队。

(摘自《张作霖大传》)
经过整军经武,仅用两年时间,东北军就基本恢复元气,同时数量和质量有了空前提高,已由过去绿林式的乌合之众一跃成为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这一次整顿军队我个人觉得效率和成果是非常的好。

倘若再如此发展军队,整顿经济,不那么急着入关作战,东北军应该会由别样的风采。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奉军达到空前的强大。

但是因为郭松龄倒戈,这一切化为了泡影。

可以说郭松龄倒戈这一战的损失是这么多年奉军遭受的伤害之和,让奉军没了叫板其他力量的底气。

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郭松龄军失败的三点原因。

一、志向超群。

郭松龄为一员能将,奉军中杰出将领,但作为一方统帅则有些不足。

二、形势复杂。

郭松龄以为只要打进奉天就可以取张而代之,从此实现种种宿愿。

然而军阀混战的年代,是难以个人意志转移的,郭一无主宰乾坤之实力,二无超越众人之眼力,没有明确的治政方针,盲目撕打只能使乱局更乱。

反而使战火燃入东北。

三、军心不齐郭松龄虽然掌握奉军精锐,却难以尽收将领之心。

这与郭为人刻薄有关,只是为势所迫,不得附众。

结果张氏传单一撒,军心惶惶,士气全无。

时有郭军将士互问,“进奉天干嘛?打老帅吗?做人得讲良心。

”其中炮兵指挥邹作华,就暗把炮弹引信取下,使郭军炮击虽中而不能炸。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1928年6月4日晨5时许,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这位乱世枭雄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

在我看来,张作霖最后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的利益而不与日本签署满蒙五路条约,最终被日本人暗杀身亡。

虽然他也曾做过不好的事比如杀害李大钊,可这也是因为党派不同。

但是总体来说,在他手里没有丢失国家一分一厘土地,说他是英雄也合乎情理。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与殒落》关河五十州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