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1历年年真题(非选择题)

311历年年真题(非选择题)

二、辨析题:1、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2、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3、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2、简述孔子的教师观3、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4、简述道德教育实践缺失的原因5、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四、论述题:1、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2、通过下面一段话,论教育应对社会发展和人的需求的挑战时应采取的策略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3、选做题I :论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据该原理说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II :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08年真题二、辨析题46、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47、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8、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49、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50、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51、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52、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53、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54、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四、分析论述题55、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材料见高教)56、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材料见高教)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

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

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09年真题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6.人是教育的产物。

47.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48.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50.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5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5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53.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评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材料见高教)55.试比较14-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丨、丨丨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 .阅读下述案例,请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小明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

(材料见高教)2、分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见高教)(1)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10年真题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

共75分。

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52.简述奧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 . G . sandberg )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

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

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见高教)(1 )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

55.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丨丨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材料见高教)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II .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见高教)(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11年真题二、辨析题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4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荀子的师生关系观是不惟师。

48、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没有实质区别。

三、简答题49、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50、简述中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力的规定。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思想体系。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提升办法。

53、教育研究中伦理原则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遵守伦理原则。

三、论述54、材料题:阅读下述材料,评析论者的教育目的观,并联系实际论述这种目的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材料见高教真题)55、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对赫尔巴特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56.请在、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分。

I.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

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

因此,转变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Ⅱ.某乡镇中学有100名初一学生,他们先前所在小学均未开设英语。

现拟对其进行一项题为“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研究”的真实验。

请问:(1)最好选用哪种实验设计(写出其名称和格式)?为什么?(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3)这样设计有何优缺点?12年真题二、辨析题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三、简答题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50.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51.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52、如何有效进行资源管理?53、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四、分析论述题54、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出平等精神。

对此,你是怎样看待这_问题的?55、目前的很多教学成为变相的语文教学,对此,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56.I.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

试回答:(1)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2)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3)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哪些强化?Ⅱ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

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

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

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

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请回答:1.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4.该试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13年真题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首先判断正误,然后在阐明理由。

46、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48、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51、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见高教真题)(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55、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56、请在I、II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一道题的成绩计分。

I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结构以及对这些结构执行的运作同所谓的认知过程,来描述人的学习与记忆的。

阅读下图,并按要求答题:(1)在答题卡上写出名字母所代表的术语。

(2)按照图中的字母次序,分别对所写出的术语作出解释。

(3)阐述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对知识学习的重要启示。

II.某中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

研究者在本校初中二年级800名学生中选择数学考试成绩排名前80名的学生参与实验,并用配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