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线轨距计算

曲线轨距计算

❖ 静力楔住内接:轨距更小,使固定轴距中的外轮轮缘靠外轨,内轮轮 缘紧贴内轨。
2020/6/28
20
❖ 动力内接:列车速度很高,作用在列车上的离心力、风 力及车钩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的合力(横向水平力),超 过轮、轨间的摩擦力,就把车辆推向外侧,使固定轴距 中最外两轴的外轮轮缘紧贴外轨,形成动力内接形式。
❖ 如轨距足够宽,固定轴距中所有内轮轮缘都不贴内轨, 中间有一空隙形成动力自由内接,否则,内轮轮缘也紧 靠内轨,就形成动力楔住内接。
❖ 曲线轨距计算: ❖ 机车或固定轴距较大的车辆按 ❖ 正常强制内接轨距=楔住内接+最小轮轨游间的一
半 ❖ 一般车辆按自由内接通过计算轨距。 ❖ 曲线轨距加宽标准表2-5(曲线轨距最大1456mm,
2020/6/28
14
2.2.3 轨底坡
❖ 由于车轮踏面的主要部分为1:20的圆锥面,故在直 线上的钢轨不应竖直铺设,而要适当地向道心倾斜, 这种倾斜称为轨底坡。即钢轨相对轨枕顶面的倾斜 度。
❖ 我国铁路根据运营实践,规定轨底坡为1:40
2020/6/28
15
轨底坡设置是否合理?
可从轨顶面的光带判断: 若轨顶外边磨亮,说明轨底坡太大; 若轨顶里边磨亮,说明轨底坡太小。 若发现钢轨偏磨,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轨底坡,以使车轮 压在钢轨轴线上,减少钢轨磨耗、损伤。 任何情况下,轨底坡的容许误差,不应大于1:12或小于1:60, 否则都会使轨头偏磨。
2.3 曲线轨距加宽
2020/6/28
18
2.3.1 曲线线路轨道结构特点
1 在小半径曲线上,轨距稍比直线地段加宽
2 曲线外轨应设置超高,以平衡列车行驶于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
3 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设置缓和曲线
4 在曲线段上铺设短轨
5 在曲线上的建筑接近限界,须适当加宽,以使列车安全运行
19 2020/6/28
❖ 蒸汽机车用三个数字分别表示其导轮、动轮和从轮 对数,如1—5—1或2—3—1;
❖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轴列式为30—30或C0—C0: 表示前后两台转向架上各有三对由牵引电动机驱动 的动轮对数。
❖ 转向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轮对组装在一个构 架中,借助于安装在构架中央的下心盘与安装在 车体下面的上心盘,使车体与构架连接,构架可 以相对于车体自由转动。
2020/6/28
16
❖ 木枕线路:轨底坡是通过楔形垫板和砍削枕木面而设置的。
❖ 混凝土轨枕线路:承轨槽事先就按轨底坡的规定做成了斜面。
❖ 曲线地段:由于外轨超高,轨枕倾斜,所以内股钢轨的轨底 坡根据外轨超高不同,要相应加大,以免行车时,内股钢轨 被挤翻,造成行车事故。
❖ 道岔钢轨一般不设轨底坡。
直线线路上的轨道的技术标准主要反 映在轨距、水平及轨底坡上
2020/6/28
11
2.2.1 轨距
❖ 轨距是两股钢轨顶面下10~16mm 内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 离。
❖ 我国铁路直线轨距为1435mm,称为标准轨距。若有误差, 宽不过6mm,窄不得超过2mm。
大于1435mm的称为宽轨距,1676mm、1524mm. 小于1435mm的称为窄轨距,1000mm、1067mm.
❖ 当固定轴距较大的车辆要顺利通过半径较小的曲线时,要 么把曲线的轨距进行加宽,要么缩短原有固定轴距。为了 改善车辆通过曲线的条件,车轴不固定在车架上,而固定 在转向架上,并用中心销将转向架同车架相连。这样既使 固定轴距大大缩短,又使两转向架在平面上可互不关联的 各自改变方向。
2.2 直线线路的轨道构造
❖ 轮对内距:轮对两车轮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以T表示;
❖ 轮对宽度:轮对内距加上两个轮缘厚度之和,以q表示;
❖ q=T+2h
❖ h—轮缘厚度。
❖ 轮对安装在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上,无论在直线或曲线 上转动时,车轴之间始终保持互相平行。始终保持平行的最 小车轴间的距离(相距最远的两车轴之间的距离)就是固定 轴距。
2020/6/28
内容简介
铁路轨道 轨道构造 线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路基与桥涵设计
1
2 轨道构造
2020/6/28
2
2.1 机车车辆轮对的构造特点2020/6/28来自32.1.1机车
❖ 牵引车辆的动力。按其原动力可分为蒸汽机车、内 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 轴列式:以车轴数量和排列形式表示机车主要构造 的。
轮对:
• 一根车轴压装上两个车轮,构成一个轮对
踏面:
• 车轮外周与钢轨顶面接触的内大外小的锥形表面,其斜度分为1:20和 1:10两段;
轮缘:
• 踏面内侧突起部分。
❖ 车轮被压装在轮轴上,车轮仅随车轴一起转动。 ❖ 车轮由轮心及轮箍组成。 ❖ 车轴直径比轮孔直径略大,用水压机把车轴硬压进
轮孔中,轮孔扩大而轴颈缩小,两者借弹力紧紧地 箍在一起。
2.3.2 曲线轨距加宽计算
❖ 轮轨内接形式:动力内接、静力内接
❖ 静力内接:当横向水平力不足以将机车车辆推向外轨时,固定轴距的 前轴外轮轮缘紧靠外轨,后轴内轮轮缘紧靠内轨的内接形式。
❖ 静力自由内接:轨距足够宽,则固定轴距的后轴内轮缘与内轨接触, 但钢轨对轮缘无推挤力,后轴处于曲线半径方向。
❖ 静力强制内接:轨距减小,后轴被内轨向外挤动,轮轨间有压力,但 后轴外轮与外轨间仍有空隙。
2.1.2车辆
全轴距:
• 车辆最前位车轴中心线与最后位车轴中心线的距离;
固定轴距:
• 二轴车或一台转向架的最前位车轴中心线与最后位车轴中心线的距离;
车辆定距:
• 两转向架心盘销中心线间的距离,也叫心盘中心距;
轮对:
• 由一根车轴和固定在车轴上的两个车轮组成;
2020/6/28
6
车轮:
• 由轮心及轮箍组成;
2020/6/28
12
❖ 游间或活动量:为了使列车在轨道上顺利运行,轮对沿 两条钢轨滚动时不致被卡住,在轮缘与钢轨间应有一定 的空隙,称为活动量或游间δ。
❖ 轨距S=q+ δ ❖ 直线轨道的最大、最小和正常的游间数值如表2—2. δ
过大,列车摇晃厉害。
2.2.2 水平
❖ 为了保证行车平稳,并使两股钢轨受力均匀,直线轨道两股 钢轨顶面应保持一水平。同时两轨顶面的水平变化不应太急, 在1m的距离内,变化不可超过3mm(即0.3%),否则,即 使两股钢轨在横向的水平不超过容许误差,但在纵向却引起 车体的剧烈震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