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答案

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答案

《教育学》第七、八章教学答案一、填空题1、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教学4、个体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5、在教育史上,关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它们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6、教学目标包括四个层次: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7、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 启发性原则、4 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7巩固性原则8、教学规律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教育性规律(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相长规律(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9、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0、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1、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13、提问由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14、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欣赏法、15、讲授法的具体方式分为_讲述、讲解、讲读、和_____讲演___四种。

16、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单项选择题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C )A.行政管理 B.参与生产服务 C.教学 D.就业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3、提出程序教学的教育专家是(D)A、夸美纽斯B、杜威C、凯洛夫D、斯金纳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A、准备阶段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8、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0、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1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有用知识D、发展个性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13、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14、《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5、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16、“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17、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育法D、五段教育法2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21、(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2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是总结的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2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生学业成绩评定24、在教学中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是贯彻( D )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教与学统一原则 D.启发性原则25、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B )A.对话行为 B.讲述行为 C.指导行为 D.提问行为26、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贯彻( C )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教与学统一原则 D.启发性原则27、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 C )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28、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A)A、了解学生B、阅读参考书C、上网D、制订教学计划29、教师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 C )A、重点B、中心C、延伸D、关键3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三、判断题1、教学具有教育性(√)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3、教有常法,教无常法是矛盾的×)4、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是布鲁纳提出的。

(×)5、杜威认为儿童的主动性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6、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7、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9、讲授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10.教学就是智育(×)11、教学是上课(×)12、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13、“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四、名词解释教学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讲授法、谈话法、习法、班级授课制五、简答题1、当前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几种流派?2、教学过程主要有那几个规律?3、教学过程贯彻那几种教学原则?4、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包括哪几个方面?5、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6、如何进行教学内容设计?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8、教学工作主要有几个环节?各个环节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9、教师应当如何备课?10、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有几个方面?11、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2、运用教学策略应注意哪些事项?六、案例分析1、2000年1月10日的《长江日报》以《书包成了行李箱,广东初中生书包竟达十斤》为题目报道:“初一学生的书包里竟然有31中复习资料,高一学生的学杂费、资料费居然占当地人局收入的63%,某地学生书报平均重量5公斤,初中生的更是高达10公斤,不得不使用行李箱!”问题:(1)你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吗?(2)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认为学生负担重的表现与原因在哪里?又该如何切实减轻这些负担?(3)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要点:负担重表现:学科多、作业多。

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以成绩甄别学生如何减轻:(考生自由发挥,有理有据即可)2、下面是一则引自《文汇报》的新闻: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目的作文。

回来后学生们纷纷交了作业。

61名学生大多数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

唯有学生王晓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结果,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老师认为:“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胡思乱想。

”问题:(1)这位老师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如果你是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怎样做?答案提示:从“全面发展”角度来说明王晓同学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但却被教师压抑了,这不得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以鼓励为主。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⑴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⑵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答案要点:(1)教师对甲学生的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从而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2)自己点评4、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

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

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

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

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2)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要点:(1)围绕着诚信的重要性来展开。

(2)以赞扬女教师培养学生诚信这个角度来进行。

5、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答案要点:以教师不能用挖苦和讽刺的语言伤害学生为由,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

6、于漪老师在上朱自清《春》一文时的导语"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回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问题:(1)这段导入语体现了接受式教学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教学方法?(2)点评于老师的导入语。

答案要点:(1)准备阶段,使用了讲授法中的讲述方式(2)自己点评。

7、《翠鸟》一课的不同上法赵老师一上课,赵老师开门见山:“我们来分析作者抓住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写的?”问题一提出,就有孩子举手了,赵老师叫起这个反应敏捷的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