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27~约684年),唐代诗人。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之一,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曾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侍御史等职。

武则天称帝后,曾多次上书讽谏,因而触怒武氏,遭诬下狱,有《在狱咏蝉》诗,托物寄情。

后被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7岁时作《咏鹅》诗被称为神童。

他擅长七言歌行,其诗多悲愤之词,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已被称为绝唱。

骆宾王的创作在扭转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重视作品的内容方面,起了一定的先驱作用,特别是在近体诗语言的提炼与形式的完成上作出了贡献,对唐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有《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少年落魄,宦海沉浮滋生反抗情绪。

后来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代为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

传说武则天看这篇檄文,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写的”,并责备宰相没有用这个人。

后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有的说是被杀,有的说是做了和尚。

- 来源:不可不知的2000个中外名人作者介绍,见前唐诗部分。

- 来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第二篇散文、辞赋、骈文专卷上册唐文学家。

字观光。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七岁能诗赋, 人称“神童”。

父死青州博昌令任上,奉母移居兖州瑕丘县。

弱冠赴京应试不第,浪迹京洛。

永徽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后辞归,闲居瑕丘。

乾封二年(667),赴京对策中式,授奉礼郎,兼东台详正学士。

咸亨元年(670),随薛仁贵出征边塞。

三年,随军调赴姚州平叛。

边靖,宦游蜀中。

上元二年(675),调武功主簿。

后任明堂主簿。

仪凤三年(678),补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

后被诬下狱。

调露元年(679),遇赦,贬临海丞,世称骆临海。

光宅元年(684),徐敬业起兵扬州讨武则天,乃入幕府充艺文令。

敬业兵败,去向不明。

《旧唐书》、《资治通鉴》谓其兵败被诛。

《新唐书》谓“不知所之”。

《朝野佥载》、《唐实录》等谓随敬业亡海滨,或曰为部下所杀,或曰“投江而死”。

唐孟棨《本事诗》则谓敬业、宾王逃亡为僧。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六《骆宾王冢记》载,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于南通发现宾王墓,则可能亡居并客死于南通。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于“四杰”中,年岁最长,经历丰富,诗文最多。

为诗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五、七言迭用,铺排辞采,声调宛转,“当时以为绝唱”(《旧唐书》本传)。

《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亦初唐长诗中之杰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谓其长诗“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其五言诗亦多佳作,五律《在狱咏蝉》, 风骨凝重,工整精练。

边塞诗《夕次蒲类津》、《边城落日》、《至分水戍》、《边夜有怀》、《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等,深沉而慷慨,代表初唐边塞诗之成就。

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俗称《讨武曌檄》),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倡为骈文新体,启示了初唐文坛欲除齐、梁以来浮靡绮丽习气之趋势。

杜甫《戏为六绝句》谓之“龙文虎脊皆君驭”;又曰“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为确评。

所著有郗云卿编《骆宾王文集》、《百道判集》,均佚。

《四库全书》著录其《骆丞集》。

清陈熙晋著有《骆临海集笺注》,流传最广。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二○一。

- 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上册唐代著名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青年时期,即以诗文著名,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并称为“四杰”,深得吏部尚书李敬玄的赏识。

后因讥议武后(武则天),贬至安西都护府效力,曾往来于安西(今库车县)、温宿等地军营,又曾奉命至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办事,写有诗篇颇多,而且情调忧伤。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得以东归,被任为长安主簿。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因议论武后亲属专权,与李勣之孙李敬业等人同日贬官,他被贬为临海丞。

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义军草写讨武檄文,兵败后被杀。

- 来源:新疆民族辞典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 人。

因曾任临海(今浙江天台)县丞,世称骆临海。

最初在道王府供职,高宗上元、仪凤年间任武功、长安二县主薄, 升侍御史, 不久得罪入狱, 贬临海丞。

悒悒不得志,弃官而去。

睿宗光宅元年(684),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后,署骆宾王为府属,作著名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同年兵败亡命,不知所终。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他擅长七言歌行,五律亦有不少佳作。

有清朝陈熙晋注《骆临海集》。

- 来源: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七岁能诗。

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主簿、侍御史。

因故下狱,释后任临海丞。

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擅七言歌行,“多悲愤之词”,题材丰富,感情真挚,词华富赡。

其边塞诗也颇有成就。

有《骆临海集》四卷。

- 来源:唐诗精华分卷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早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曾以奉礼郎从军边塞,历任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678)入朝授侍御史,不久得罪下狱,获释后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

睿宗光宅元年(684),李敬业在杨州起兵反武则天,他入其幕府,为艺文令,代敬业草拟讨武后檄。

敬业兵败,他下落不明,有被杀、投水自尽、为僧等不同传说。

骆宾王七岁能文,少负才名,长于七言歌行,律诗,对唐代近体诗语言的提炼和形式的完成作出了贡献,亦工骈文,是“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抒发政治抱负,多悲愤之词。

骈文作品叙事清晰,论说有力,气势壮盛,《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传诵已久,是唐代骈体文的代表作。

明清两代流行多种骆宾王集,清人陈熙晋撰《骆临海集笺注》,做了总结工作,较为完善。

- 来源:唐宋散文精华分卷唐朝文学家。

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唐高宗时历任武功、长安主簿、侍御史。

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丞。

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

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又善骈文,曾为徐敬业作《讨武瞾檄》,则天见后大加称赏,认为遗漏如此人才乃宰相之过。

有《骆宾王文集》、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全集》等。

- 来源:大学历史词典唐朝著名文学家。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7岁能赋诗,初为道王府属,高宗时,历任武功主薄、长安主薄、侍御史。

后因事下狱,遇赦,获释后于调露二年(680),左迁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

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宾王为艺文令,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甚是赏识,以为“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兵败后,他下落不明。

他工诗,尤善七言歌行。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代表作如《帝京篇》在当时以为绝唱,铺写长安的繁华,抨击贵族的豪奢,抒发不遇的愤慨;《在狱咏蝉》以蝉自况:《于易水送人》慷慨激昂。

此外,如《畴昔篇》、《从军中行路难》二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等都表现出不遇之悲愤和横溢之才情。

骈文代表作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音情顿挫,酣畅淋漓,竟为武则天叹为观止。

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全集》较为完备。

- 来源: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中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附近)人。

少时熟通文学,七岁能诗。

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后官至侍御史。

武则天即位后,一再上书讽谏,因而得罪武后,贬授临海丞。

睿宗光宅元年(684)七月,徐敬业于杭州起兵讨伐武后,他是徐的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

他代徐起草的讨武檄文,文辞华丽,对仗工整。

徐兵败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流落西湖灵隐寺为僧。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长于七言歌行,并善骈文。

他的诗在扭转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方面,起了一定的先驱作用,特别是在近体诗形式的完成上作出了贡献。

有《骆临海文集》。

- 来源:唐诗百科大辞典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

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

”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

今人往往说旧云:“准皇太子教。

”不能皇太子合称“令”,称“教”,乃王公也。

皆不知根本之误也。

(《因话录》卷五)- 来源:唐诗百科大辞典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历官武功、长安主簿,后被贬为临海丞。

追随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作《讨武曌檄》。

徐敬业失败后,不知所终。

有《骆宾王文集》。

- 来源:唐宋诗词评析词典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

曾任临海丞。

光宅元年(684),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被任为艺文令。

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齐名,为“初唐四杰”。

其诗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颇善骈文。

所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

才华清艳,词采富赡,气势充沛个中蕴有一股清新俊逸之气,充分体现了骆宾王的文学才能。

据说武则天读此文,曾发出“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本》本传)的感叹。

文集久已散佚。

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较为完善。

- 来源: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别名(字或号):籍贯: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生年(公元和历史纪年):约公元640约唐贞观14年庚子卒年(公元和历史纪年):公元684唐光宅元年甲申- 来源: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唐文学家。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武功、长安主簿及临海丞。

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

其诗表现政治抱负,多慷慨悲愤之词。

代表作有《在狱咏蝉》、《易水送人》、《帝京篇》等。

又工駢文,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称为佳作。

有《骆宾王文集》。

- 来源: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历官奉礼郎、长安主簿等职,尝随薛仁贵远征西北吐蕃。

入朝为侍御史,被人诬告下狱,出狱后入裴行俭幕府,又授临海县丞,故后人亦称其为骆临海。

光宅元年,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后不知所终。

工诗,为“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往往感叹身世,揭露现实,多悲愤之辞。

边塞诗亦深沉慷慨。

《帝京篇》、《讨武曌檄》、《在狱咏蝉》等诗文都很著名。

有《骆临海文集》。

- 来源: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能诗。

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主簿、侍御史。

因故下狱,释后任临海丞。

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擅七言歌行,“多悲愤之词”,题材丰富,感情真挚,词华富赡。

其边塞诗也颇有成就,有《骆临海集》四卷。

- 来源:中国古代诗歌精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