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停止音乐的播放,让学生联想无声的世界情景。
并根据个人的发现,分别陈述声音在生活中发挥的诸多作用。
多媒体也呈现缤纷的声音世界。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探究实验、实验分三组分别为固体发声一组、液体发声一
组、气体发声一组)
(1)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是怎样说出话的?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发声,通过经验进行猜想。
(3)制定计划、设定实验: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物体或自带器材思考如何进行观察实验。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5)分析与论证评估:同组的同学对实验进行分析与评估
(6)交流与合作:进行组与组的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回到验证实验前学生的种种猜想上)
教师帮助学生加强该知识点认识,演示音叉的振动实验。
和展示课件的模拟动画。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教师引导为主)
利用学生可能提出的有关声的传播的问题,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传播的这个课题。
并通过与不同方位学生的实际对话,感受声音是向四面八方向外传播的。
展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反映了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教师演示液体传声的现象。
教师展示固体传声的视频。
教师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
以具体实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观看“声音的速度”的录像。
拓展延伸声音传播方面的相关应用,和解答相关问题。
三、课堂小结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四、作业
1. 课本上的习题。
2. 将你在本节课有关声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