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三个阶段;①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②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③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2、城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描述了人类的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同时也是人得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历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国共同的生活。

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它是人类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的基本形式。

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庄,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

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

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3、城邦的本质: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4、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5、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①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②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③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④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6、柏拉图的代表作中最有影响的——《理想国》。

其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7、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8、如何论证正义?柏拉图根据希腊人所谓的“四主德”,即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区分各等级。

他认为在城邦各组成部分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而节制则不专属某一阶级,它贯穿全体公民,它是天生优秀的和天生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和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协调。

而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9、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3个)①他是政治学的开创者;②他虽然没有超出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是他否定了柏拉图的极端整体主义,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透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④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

⑤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人物。

⑥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10、启蒙运动对法国革命的影响?①它的矛头是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对象的,因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体察功能自由、博爱、平等,而且这些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③提高了法国人民的思想觉悟。

④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让法国人民认识到需要争取平等权利的重要性,推翻君主制度,启蒙运动中的平等自由为法国大革命打下了基础。

11、卢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1)如何论证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把人类不平等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或生理的不平等,二是社会或政治的不平等。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的出现。

不平等分为三个阶段:财富的不平等(确认穷人和富人的状态)、人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确认强者和弱者的状态)、在社会上的不平等(确认主人和奴隶的状态)。

首先,卢梭的叙述中蕴藏着某种唯物主义的因素。

正确地指出了财产私有制的产生以及财富不平等的占有,是社会一切不平等的根源。

其次,他的批判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和革命的结论。

他揭露了富人的法律和政府奴役人民的实质,认为人民一暴力推翻暴君是完全合理的,一个新的平等的社会契约就要取代专制制度。

(2)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点:①其主张的社会契约不是在上者与在下者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

②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是每个缔约者都向共同体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权利。

③人们把权利交给社会,自己又从社会获得了同等权利。

④社会契约缔结之后,人们便永远成为国家的立法者。

(3)人民主权学说他坚持人民是主权者,法律和政府服从于人民主权,所以权威与民主又是统一的。

(主权在民)路所提出,主权实质上是由公意构成主权权力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任何公众决定、任何一种根本法律,都不可能约束人民共共同体。

具体地讲,主权的性质:①主权不可转让。

②主权不可分割,因为某一部分人的意志不成其为公意。

③主权不能被代表,因为公意是不可能被代表的。

④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是的。

总之,卢梭强调人民必须直接行使是主权。

人们的意志高于其他政治团体,任何个人的命令不能构成法律。

12、斯宾诺莎如何论证思想自由?斯宾诺莎认为个人放弃自由行动权,而永远保留自由思考权。

他指出:①自然权利的部分让度②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③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不能转让也不可放弃④维护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好做法⑤政府应允许自由争论⑥人在行动上要守法“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13、马基雅维利如何论证权力政治观?重实际不重书本,从入门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他把政治问题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这成为西方人观察国家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政治就是权力,他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到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他还认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是法律和军队。

重视法律,君主应该用法律来治理,法律离开权利一无所用,因此法律必须以法律为后盾。

他从人的经验出发,丢弃了人天生是一个政治动物的命题,将国家建立在任性和人的行为的基础上。

他提出国家根本问题是统治权,以强有力的法律与军队作为权力的构成要素。

将政治与道德区分开来,从此权力便成为国家一切相关机构、职能及法律体系的基础。

14、杰斐逊的宪政民主思想:①宪政民主思想,始终维护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反对联邦党迷恋君主制度,力图在美国实行美国式的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君主立宪是一种狼统治羊的政体。

②杰斐逊赞同美国建立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和三权分立制度。

反对和防止暴政,认为人民自治要以个人自治为基础。

个人自治的首要原则是个人自由。

杰斐逊把人们自治理解为人们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

③为防止暴政提出的原则:第一,限制中央政府中行政和司法的权力。

第二,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层层分权制度。

第三,人们参政原则。

此原则中指出,不能用财产标准限制人们的选举权,即限制他们的参政权。

④杰斐逊把“人民监督”看做人民参政行使权力的重要手段。

为防止人民参政时的意见分岐,他提出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并且少数人的权利也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

为保证人民参政原则的实现,还提出从经济上消灭巨富赤贫的差别。

15、孟德斯鸠分权学说:①分权学说的目的,是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

他认为,自由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政治自由和公民个人有关系,属于民事自由,另一方面,又和政治制度有关系,称为公共自由。

②提出了一个原则,就是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政治力量,又能使它们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

这就在政治制度的设立上确定了一个原则,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分开使用。

③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经过阐述三种权力分开掌握与分开行使,以及彼此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理论,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分权就无自由。

④提出,每一个国家的权力有它独自的分法,按照这种划分,三权都或多或多少地接近于政治自由,他结合影响法律的诸因素来谈论各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

16、洛克自由权力:①第一个论述财产权(私有财产),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理性是人自身的产物。

洛克认为权力可以让度给国家,同时,遇到暴君时,可以收回,推翻暴君。

②在《论宗教宽容》中,洛克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的原则,倡导仁爱和宽容。

③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是自由的,人人都可以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动。

洛克认为生命,自由,财产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是不可让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④洛克把财产权看作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以财产权为基础。

他还用“劳动起源论”为个人的财产权辩护,将它推崇到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洛克虽然从抽象的人的权利出发,认为财产权是人人都应享有的自然占有权利,并用“劳动”将它加以美化,但是他所说的“人”实际上并不包括广大贫苦农民,他们的劳动也不能使他们享有财产权。

17霍布斯契约论学说(关于国家起源):①霍布斯把国家看作是由契约产生的。

②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彼此之间共同约定:大家都放弃自己的全部权力并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使他们担当得起他们的人格,并且承认他在公共和平与安全的事务方面所做的一切都是大家同意的。

18、霍布斯的契约论的特点是:①人民订立契约时交出的是他们的全部权利和权力;②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因而不受契约的约束,他的权利和权力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

③他把契约看作是“权利的相互转让”,并认为人们转让或放弃他们的权利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这是人们立约的宗旨。

④因此,主权者虽然不受契约内容的限制,但要受契约宗旨的限制。

霍布斯将按照上述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叫做国家,国家的本质就是主权者。

19、霍布斯为主权者规定了几项义务:①第一,主权者必须保护好其权力。

主权者不能把任何权力授予或转让他人。

第二,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

他强调主权者只有在作为国家公共利益的代表时,才对人民的财产具有最高所有权。

主权者如果为了私利而侵害了人民的财产,那么人民就可以到法院提出诉讼。

第三,主权者应该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

他要求主权者制定良好的法律,即符合自然的法律,并依据法律治理人民。

主权者应该公平执法,不应有贫富贵贱之分。

②霍布斯还为主权者规定了任人唯贤,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事业,以功过论赏罚等其他一些义务。

20、布丹国家特征:①布丹认为国家是从家庭发展而来的。

布丹以家庭作为国家的基础。

国家是家庭的集合体,不能离开家庭而存在,国家的巩固有赖于家庭的巩固。

如果每个家庭都治理得很好而和睦,整个国家也就能国泰民安。

但他区分家庭和国家,提出家庭是自然的社会单位,私有财产的权利与家庭俱省,是家庭的特征。

②在社会与国家之上,布丹承认神法与自然法的权威。

他认为,单独凭据强力和征服还不能造就一个国家,人们遵循正义或自然法,正是国家区分于强盗团体的原因所在。

③布丹承认国家的目的包括人们的物质福利,承认自然保护私有财产。

布丹的国家学说还没有完全摆脱古代和中世纪政治理论影响,明显反映从传统向近代过度的特点。

④他认为,一个国家也必须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