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黄梅县城市防控体系规划final 精品

城市规划-黄梅县城市防控体系规划final 精品

黄梅县城市防控体系指挥系统规划书深圳市亚奥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七年十二月目录第1章总体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系统建设必要性 (5)1.3系统建设目标 (6)第2章系统规划方案 (9)2.1系统整体规划 (9)2.2系统组成 (10)2.3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 (11)2.3.1设计依据 (11)2.3.2系统总体功能 (11)2.3.3总体技术指标 (12)2.3.4前端子系统 (14)2.3.4.1违章车辆检测 (14)2.3.4.2违章图片抓拍 (15)2.3.4.3前端子系统硬件设备构成 (15)2.3.4.4前端子系统物理结构 (16)2.3.4.5前端系统主要工作任务 (18)2.3.4.6前端子系统的软件功能 (21)2.3.4.7车辆牌照抓拍软件 (21)2.3.5前端子系统与中心的传输 (22)2.3.6中心子系统组成 (23)2.3.6.1数据通信软件 (23)2.3.6.2路口集中管理与控制计算机上的软件系统 (23)2.3.6.3系统自维护软件 (23)2.4车辆超速违法抓拍系统 (24)2.4.1系统总体功能 (24)2.4.2总体技术指标 (25)2.4.3前端子系统组成 (25)2.4.3.1前端子子系统结构 (26)2.4.3.2车辆检测器 (27)2.4.3.3车辆抓拍设备 (27)2.4.3.4辅助照明灯 (27)2.4.3.5检测抓拍主机 (28)2.4.3.6前端子系统与中心的传输 (29)2.5违章停车抓拍系统 (30)2.6城市治安监控系统 (31)2.6.1系统组成 (31)2.6.2前端设备 (31)2.6.3传输部分 (32)2.6.4中心设备 (32)2.6.5系统特点及功能 (34)2.6.5.1系统特点 (34)2.6.5.2系统功能 (36)2.7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39)2.7.1扩频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 (40)2.7.1.1点对点网络 (40)2.7.1.2多点对点网络 (41)2.7.1.3带中继的点对点网络 (41)2.7.2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的对比 (42)2.8GPS车辆定位系统 (44)2.8.1线路分析 (44)2.8.2系统特点 (45)2.8.3优化处理 (46)2.8.4监控中心功能 (46)2.8.5车载终端功能 (47)2.8.6GPS数据的接入方案 (48)2.8.6.1公安GPS系统的接入 (48)2.8.6.2联动单位GPS系统的接入 (48)2.8.6.3指挥中心GPS应用 (49)第1章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人口稠密、流动频繁、管理复杂、各类事件多发的特点。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城市中人流、物流越发密集,公共突发事件类型增长迅速、涉及面广。

从公共卫生、网络攻击到恐怖袭击,从交通安全到生产事故。

影响国家安全、人身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秩安、金融、政治、经济等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损失惨重,影响巨大。

美国的9·11事件、北美的大停电、席卷全球的非典疫情都向人们敲起警钟。

人口密集的城市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成为政府部门的最重要的课题。

对于公安机关来讲,所面临的社会治安形势也变得日趋复杂起来。

逐年攀升的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犯罪形式也在向多样化、复杂化、智能化、科技化等方面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作为肩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证人民安全的神圣职责的公安队伍,如果只是被动地去应对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案件就去查处,没有案件就坐守在本部门无所适从,长此以往,非但不能有效地降低发案率,反而会使公安工作陷入在各种犯法犯罪活动面前疲于奔命的局面,甚至会顾此失彼,使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职能作用无法显现出来。

由此可见,要想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职能作用,就必须依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结合各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构筑起一个打防职能突出、防控部署周密的治安防控体系。

城市防控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防重于打的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根本出路。

公安机关是城市防控体系的中坚,社会参与是城市防控体系建设的保障。

城市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只有把握内涵、突出重点、密织防控网络,健全防控机制,才能掌握控制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才能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1.2系统建设必要性所谓城市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整合内部警力资源和一切可资利用的社会治安资源,形成以巡警、交警、刑警和派出所民警等诸警种合成为主体,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警务、阵地控制和单位内部防空为基础,以全时空巡逻防控为基础勤务方式,以快速反应机制为保障,统一指挥、互相配合、信息共享、协调运行,集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教育、改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对社会治安实施有效控制是警务工作系统,是警务运行的一种新机制。

概括的讲,城市防控体系是各种防控要素相互耦合热而构成的警务工作系统。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速了社会一体化,使得公安工作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更加息息相关,从而也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无庸讳言,现行警务运行模式、以户口管理为中心的静态治安管理模式成型于计划经济时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日益开放的、动态化的社会治安环境。

另外,重打击轻防范、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是长期困扰公安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公安机关在控制社会治安时多年来离不开各种集中统一行动。

经历了多年的“严打”,各地公安机关不断反思,逐步形成了共识:在常态社会治安条件下,必须采取常态的控制手段,即逐步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综合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才是有效遏制和预防犯罪,确保社会治安秩序长期稳定的唯一选择。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政府对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抗风险的能力,对社会治安有效控制的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出来。

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因此,进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一种长效问题的警务运行新机制,不仅是公安工作创新的关键之所在,而且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增强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维护社会问题稳定的根本措施。

去年公安部“二十公”会议也已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今后五年公安工作的一项目标提出。

作为城市治安的守卫者,黄梅公安局此次城市防控系统的规划,可以说达到了因地制宜,符合城市自身特点,真正为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的目的。

1.3系统建设目标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主体,各种治安保卫力量参与,以社会防控、单位北部防控和阵地防控为基础,全时空巡逻防控为主要形式的责任明确、指挥高效、反应灵敏、警令畅通、组织健全、整体联动、运作规范、体系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达到可防性案件大幅度下降,社会面治安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大大增强的目的,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城市防控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有多个系统组成。

同时还需考虑相应的政策制度、警种建设、各警种各部门的配合问题。

整套体系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此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集权的指挥中心建立集权的指挥中心是城市防控体系建设的核心。

指挥中心在公安工作中的指挥调度地位决定其在城市防控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指挥中心的集权化是发挥其在城市防控体系中的作用的基本前提。

这一点在先期的三台合一指挥中心建设中已经初步完成。

(2)建立严密的防控网络建立严密的防控网络是城市防控体系建设的前提。

没有防控网络的支撑,城市防控体系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建立防控网络必须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街面防控。

公安机关要按照"民警回到民间"、"工作回到街面"的要求,通过实行交巡警合并,通过精简机关,保证足够警力,建立一支能覆盖城市主要街道的巡警队伍,提高街面见警率。

巡警按照"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运作模式开展工作,划区巡逻,定岗定人,责任到位,保证全天候巡逻无空档。

二是落实社区防控。

以社区为主、派出所指导,建立社会专职巡逻队或义务巡逻队,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保证巡逻队的经费来源,巡逻队负责对辖区的背街小巷和未纳入小区管理的居民散居区的安全巡逻。

有的地方实行安全承诺制,对出资户的安全作出保证,对遭受的损失承诺赔偿,取得了显著成果,既增强了巡逻队的责任感,又保证了巡逻区的安全。

巡逻队必须实行社区管理为主,经费由社区筹措解决,队伍由社区负责管理,派出所只负责业务指导,由社区民警组织巡逻,避免出现派出所包揽社区巡逻,巡逻队员参与执法等问题。

三是落实单位防控。

社会治安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公安机关不能包揽一切。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要对本单位、本小区的社会治安负首责,社会治安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环境,安全是形象,也是品牌。

落实治安防控措施,保障单位安全是吸引资金、凝聚人才的重要环境。

任何单位都要把自身保卫组织建设好,把自身保卫措施完善好,把单位防控落实好。

当前普遍存在的单位缺乏安全防范责任的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来解决。

这一点在黄梅地区还有待完善。

(3)建立先进的技术系统建立先进的技术系统是城市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

公安工作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进步,城市防控体系建设更加离不开先进科技手段的武装。

建立先进的技术防控网络必须从建立三个技术系统着手,一是建立先进的通讯传输系统。

要做到反应灵敏,就离不开便捷的通讯条件。

从指挥中心到处警队、各警种、派出所、单位保卫组织,从指挥中心到巡警、派出所的每一名民警以及警种之间、民警之间都能运用先进通讯手段随时取得联系,为快速反应和合成作战创造条件。

二是建立先进的网络传输系统。

指挥中心必须同公安机关专有信息系统联成一体,公安机关已经建成了治安信息系统、国保信息系统、指纹信息系统、逃犯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系统、交管信息系统,并将陆续建成其他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自身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整体效能还远未发挥,将这些信息系统整合到指挥中心形成更加完善的信息库,既能达到保密的要求,又能更好地为发现、认别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服务,更好地服务现实斗争。

三是建立先进的技术防范系统。

要建立覆盖城市主要区域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电子网报警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使指挥中心能敏锐发现、果断指挥、快速处置街面发生的社会治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