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 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 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 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 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经本级政府批准后,报本 城市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 门 组织编制 府备案 经县政府批准后,报本级 县政府所在地镇的 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 县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 织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 备案 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 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政府 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织编制 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 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 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 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划 镇政府 管部门 一般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 划 建设单位 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 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 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 管部门 划条件 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 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 论同意
2、城乡规划的作用
(3)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引导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从城市土地使用的配置和安排,建立起城 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反映国家意志和政策。 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分类计划(土地使用分类,建筑形式划分)来实现; 控制作用由国家城市规划法及地方规划法明确的方式运作。城Fra bibliotek规划的编制体系
① 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② 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③ 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④ 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⑤ 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 和建设措施。 ⑥ 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主要任务:总规完成后,大中城市可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进一步规划安排,为详规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主要内容
① 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② 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③ 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 范围; ④ 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区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 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⑤ 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5、控制性详细规划
(2)强制性内容
① 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② 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 ③ 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④ 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 ⑤ 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⑥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2、城乡规划的作用
城乡规划的作用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实现对城乡发展的指导和控制。 城乡规划的作用是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以及未来空间架构的引导三个层面 来体现的。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2、城乡规划的作用
(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通过政府干预手段,在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城市服务设施集体供应的同时,减少市场机 制下的消极外部性。 提供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保障 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
现代中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内容
城乡规划的概念
目 录
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旅游规划专题
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的作用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1、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2、城乡规划的作用
(2)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是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城市政府实施城市发展政策的有力工具。政府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将各个部 门的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城市物质空间中去。 总体规划:指导协调各部门与城市开发建设的行为与活动 详细规划:引导和控制私人的各种开发行为
一、城乡规划的概念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5、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是通过指标的制定来实现的,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
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2大类。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指标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建筑高度/层数 绿地率(30%) 公建配套项目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 社会停车场库 配建停车场库 地块出入口方位、数量和允许开口路段 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
1、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规划阶段
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省、自治区政府所 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 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省、自治区政府 直辖市政府 市政府
审批单位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务院 省、自治区政府审查同意 后,报国务院审批 城市政府报省、自治区政 府审批 上一级政府审批 上一级政府审批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4、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主要任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镇
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特点,明确城镇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提出城镇近期内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和选址,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布局和用地,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等。 (1)主要内容
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⑤ ⑥ 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
资源的具体措施。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3、城市分区规划
城乡规划的阶段划分 规划的编制及审批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1、城乡规划的阶段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
建性详细规划
指导
指导 指导
指导
指导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修建性详细规划
乡规划、村庄规划
乡规划、村庄规划
乡、镇政府
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
(1)主要内容
①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②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③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④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⑤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⑥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⑦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⑧ 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⑨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2、城市总体规划
(2)强制性内容
① 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 地区。 ②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1)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⑬ ⑭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提出人口、用地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中心区位置。 确定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止污染措施。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对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确定旧区改建及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村镇的各项用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三、各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
(2)强制性内容
① 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
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② 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