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版)第八章-醌类-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版)第八章-醌类-PPT课件
常见的天然药物:大黄、虎杖、何首乌、 丹参、决明子、芦荟、紫草等。
在一些低等植物如地衣类、菌类的代谢产
物中也含有醌类化合物。
概 述
作用:
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番泻苷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
苷元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对细菌,尤其是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基 本 知 识
1.
第六章
蒽醌类
anthraquinones
知识目标:
掌握蒽醌的基本结构、性质、显色 反应。 熟悉醌的结构分类;蒽醌的提取、 分离方法,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 了解蒽醌的结构鉴定。 了解丹参、紫草中的醌类成分。
能力目标:
能根据蒽醌成分的性质进行提取和 分离。 能根据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对蒽醌进 行定性鉴别。
应用:鉴定蒽酮类化合物。
鉴 别
3鉴别
(1)显色反应:与碱反应、醋酸镁反应
(2)色谱检识
常用薄层色谱: 吸附剂:多用硅胶,也可用聚酰胺。 展开剂:多用混合溶剂
鉴 别
课堂练习
用显色反应区别:1,2-二羟基蒽醌
1,4-二羟基蒽醌 1,8-二羟基蒽醌
O OH
OH O OH
O
OH OH
O
OH
O
O
醋酸镁试剂: 紫红色
本章内容
概
述
基本知识
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同步测定
实训项目பைடு நூலகம்
概 述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的定义:
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
及其容易转变为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
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
概 述
分布:
主要分布于蓼科、茜草科、豆科、鼠
李科、百合科、紫草科等植物
结 构
二蒽酮类衍生物类
O O 5 H 11 C 6 O OH
O 5 H 11 C 6 O O OH
10
H H
COOH
10
H H
COOH
10′
COOH
10′
CH 2 OH
O 5 H 11 C 6
O
OH O
O 5 H 11 C 6
O
OH O
番泻苷A(10-10’)反式 番泻苷B(10-10’)顺式
蒽酮的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
与碱的反应
试剂:
碱液(NaOH、KOH、Na2CO3)
方法:样品乙醇液(或水溶液) +试剂2~3滴,观察 结果: 红色 方法:样品0.1g+10%H2SO4 5ml 醚层加5%NaOH 1ml
10min 冷却
+碱液
Δ 醚层:黄色变为无色
+乙醚2ml
水层:红色
显色反应
性 质
1.性状与升华性
颜色: 黄、橙、棕红、紫红 酚-OH越多,颜色越深。
结晶性:一般都有良好的晶形,
成苷后多为无定形粉末。
荧光: 多数蒽醌有荧光。
升华性:游离醌多有升华性,成苷消失 挥发性: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类有挥发性
性 质
2.溶解性:
游离蒽醌类:溶于醇、氯仿、乙醚
蒽醌苷类:乙醇、水(热水中易溶)
应用:某中药中含有蒽醌苷,可选用哪些溶剂提取? A、氯仿 B、水 C、乙醇 D、碱水
答案:B、C、D、
性 质
3.酸性:
原因:-COOH和酚-OH取代,有酸性
遇碱可成盐溶于水,遇酸则游离 酸性强弱与酸性基团的种类、数量和位置有关: 一般:1、-COOH> Ar-OH 2、β-OH> α-OH
O OH
OH O OH
OH O OH
OH O OH
COOH H3C O
O
OH
O
CH3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酸性:大黄酸(-COOH)>大黄素(1个β-OH) >大黄酚 中药材
5%氢氧化钠 药渣
+NaHCO3 水液 碱水液(大黄酸) 加盐酸 沉淀 萃取 氯仿液(大黄素) 碱水液 滤液
4显色反应
与碱反应
醋酸镁反应
橙红色
蓝紫色
提 取 4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1)溶剂提取法 (溶解性)
提取蒽醌的苷和苷元:乙醇 药材 95%乙醇 回流 浓缩 乙醇提取液 减压蒸馏
水层苷 乙醚层 苷元
浓缩液
乙醚 萃取
提取苷元:酸水解后,用有机溶剂提取。
结 构
2.
3.
性 质
鉴 别
4.
5.
提 取
分 离
6.
7.
鉴 定
结构测定
结 构
结构类型
羟基蒽醌 蒽醌 蒽酚、蒽酮
二蒽酮
结 构
蒽醌的基本结构
O
8
编号
1 2 3 4
分组 1,4,5,8 ………..α位 2,3,6,7 ………..β位 9,10 ..………γ位
7
6 5
9 10
O
取代基:OH、COOH 、OCH3、CH3 …… 存在形式:游离或苷(O-苷、C-苷)的形式
结 构
蒽醌的分类
羟基蒽醌衍生物类
OH O OH
O OH OH
COOH O 大黄酸(rhein)
OH O 茜草素(alizarin)
羟基分布于两侧的苯环上
羟基分布于一侧的苯环
结 构
蒽醌的分类
蒽酚(或蒽酮)衍生物类
O
O
O
还原 氧化
O
还原 氧化
H H
蒽 酮
蒽醌
H OH
氧化蒽酚
异构化
OH
★是蒽醌的还原产物 (还原蒽醌) ★多存在于新鲜药材,有较强的粘 膜刺激性,不易内服
要活性成分。 抗菌作用 用最强。 其他作用 大黄中三种蒽醌苷元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蒽醌类成分大多有抗菌活性,且苷元作
用大于蒽醌苷类。在常见苷元中,大黄酸的抗菌作
且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
金丝桃素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大黄素有解痉作 用等。
性
1. 性
质
状
2. 溶 解 性
3. 酸
性
4. 显色反应
应用: 碱溶酸沉法提取
O H O
O
O
性 质
3.酸性:
酸性顺序:含-COOH 可溶于NaHCO3
∨ ∨ ∨
2个(或以上)β-OH 可溶于热NaHCO3 1个β-OH
可溶于Na2CO3
2个(或以上)α-OH 可溶于0.5%-1%NaOH
∨
1个α-OH
可溶于5%NaOH
性 质
例:某中药含有下列成分,试利用酸性设计流程提取分 离它们:
醋酸镁反应 试剂:Mg(AC)2甲醇液 用于区别结构
阳性结果:不同的结构反应颜色不同
结构 只含1个-OH或 2个-OH不同环 邻二酚羟基
颜色
橙色-橙黄色
蓝-蓝紫色 紫红-紫色
对二酚羟基
显色反应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蒽酮) 试剂: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吡啶液反应
阳性结果:颜色与结构有关。多为绿色。
番泻苷C反式 番泻苷D顺式
结 构
其他
O OH OH
OH
O
OH
HO
CH3 CH3
HO O O
CH 3
HO
H 3C
OH
OH
OH O
HO
O
HO
金丝桃素 (中位萘骈二蒽酮)
天精
(二蒽醌类)
结 构
蒽醌的生物活性
泻下作用 蒽醌苷类泻下作用大于苷元,具有二蒽
酮结构的番泻苷类泻下作用最强,是泻下作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