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戒掉网瘾,好文章!

如何戒掉网瘾,好文章!

预防孩子上网成瘾的措施世界上哪个地方玩游戏的都比不过中国大陆的玩家.专业,速度,耐性,经验都比不上/这不是很可笑吗?原因: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大致有三种情况。

首先是寻求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的孩子一般学习都属中等或比低差。

他们从学习上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赏与肯定,而把这种心理需求变相转移到游戏的升级与奖赏;其次是学习特别好的孩子,他们上网一般追求一种压力释放。

这类孩子的父母一般对他们要求都很高,孩子在努力达到父母要求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网络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再就是由于家长的忽略,这样的忽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工作很忙,或是由于夫妻不合、离异,致使孩子过着单亲生活等。

这样的孩子上网是追求一种归属感,一种是情感的寄托。

除此三种情况以外,还有些孩子上网,是由于性方面的迷惑,去一些黄色网站,但这是极个别现象;没有体育兴趣团体和艺术兴趣团体等,使得社会交往圈很窄。

这就给网络电子游戏商带来了商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愿望。

然而孩子一旦染上网瘾不但会给家庭带来苦难,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预防孩子上网成瘾。

1、家长与孩子要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切忌不要摆出“家长的架子”。

强硬的教育方式也会造成孩子的压抑。

家长本身要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并且要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每一人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从而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

2、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

过于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反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适得其反。

对于内向、好胜的孩子,还会引发孩子的强迫倾向。

要避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后一蹶不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产生逃避现实世界、对网络容易形成成瘾的倾向。

3、生活中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的鼓励是对其发展的促进。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

孩子是培养的对象,不要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是他的后盾,而及时的赞扬是对每一阶段成绩肯定。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对未来现实生活的追求。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增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起,从而分散孩子对网络的单一兴趣。

不要一味反对孩子使用电脑,电脑在当今社会作为一种学习、生活的工具有其独特优势,不能绝对被禁止。

绝对禁止孩子使用电脑并不现实,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结果适得其反。

陶教授与曲倩的故事这封名为《谁能帮我救救女儿》的公开信是舒梅向社会发出的近乎绝望的呼救,5月5日《武汉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出这封求救信的当天,武汉晚报社的读者热线几乎被打爆了,许多人希望通过报社转达对舒梅的同情和慰问,而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位留美学者陶宏开教授打来的电话,他说他曾经长期在美国从事中学素质教育,有把握能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曲倩戒除网瘾的奇迹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沈冰:这个陶教授是跟倩倩谈了九个小时话以后,就把倩倩给彻底地改变了,到底是多么神奇的一个教授,我们接下来马上请上这一位陶教授,有请。

沈冰:您怎么就谈了九个小时就把倩倩给改变了,她的妈妈曾经尝试过跟她谈了四天,四天四夜都没管用。

陶宏开:其实也很简单,我不把他们看成一个坏孩子,就好像是来了一个小朋友,一个学生,就很平静地在心里沟通,一般家长会跟他们贴很多标签,听话,怎么倔,有心理问题等等的,孩子越听越反感,首先我把这个标签撕掉,从态度,当然感觉到我态度没有任何歧视,就是一个很正常的态度跟他谈。

沈冰:我先问一句,倩倩那会儿你妈拉你去见陶教授的时候,你愿意去吗?曲倩:我妈并没有说是去干嘛,她就说到一个教授家里去。

沈冰:所以让去就去了。

夏舒梅:骗去的。

沈冰:我估计你那会儿自己没太大知觉了,除了在网上你反应敏捷之外。

曲倩:我心想去一下回来继续玩怎么样。

陶宏开:刚开始不耐烦,更不满我,眼看着地下,你问他多大,17,几年级?高二。

成绩怎么样?不怎么样。

我一点也不气。

当然我知道会有这个情况,我经过很多,习惯了,我根本无所谓,这是一个过程。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的,开始发烧、打针、一步一步,我按照我的方法一步步去引导他,走进他的心里。

沈冰:倩倩,我想听听你说,因为你感觉是最重要的,陶教授跟你谈九个小时,你觉得最打动你的,让你服的,你觉得是这么回事的,是什么?曲倩:就是玩游戏。

陶宏开:我说你这样,看你自控能力怎么样,后来她把这个手举起来,跟我这样做,她说干什么,我说你能跟我这样做,我说一,她就颤抖起来了。

就是这样颤抖,我说不要抖,她就控制不了,我说二,整个的就完全,我说你看看,才17岁而已,你长期上网这样打计算机,没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沈冰:这实际上是测什么?陶宏开:就是测大脑对手指的控制能力。

就是让她自己去感觉到,而不是我替她感觉。

很多家长、老师包括领导都是想用自己代替孩子的想法,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不要这样,是错误的。

沈冰:后来说到什么地方的时候,你是觉得我真被说动了?曲倩:他说电脑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玩的。

陶宏开:我还这样说,不仅如此,会用电脑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只会玩电脑的人是失败的人。

沈冰:这刺激就更大了。

陶宏开:对,孩子就开始比较有具体的概念,方法、切入点要对。

沈冰:说这个电脑的好话和坏话,我估计那会儿做妈妈的可能有点插不上嘴是不是?自己因为不懂它。

夏舒梅:说电脑我们就特别反感,就是特别恨网吧。

沈冰:但是因为自己可能这方面了解的也不是太多,所以可能会不会也造成自己跟倩倩之间关于这个话题也不太好交流。

曲倩:我妈只是一味地说电脑是个坏东西。

她只是把它当成什么怪兽似的,一说起来马上感觉眼睛那个眼神,恨不得拿炸弹把网吧都炸了就好了,把电脑全都给推平了。

沈冰:倩倩,你是个挺明白的人,有没有有意识地比较过,为什么陶教授跟我谈了以后,我觉得自个儿好像有点变化,妈妈跟我谈那么多次好像都没变化,有没有比较过他们俩有什么不一样?曲倩:我的结论就是,我妈她一直都是居高临下,所以她说的全都是命令式,好像首长命令一个士兵一样的。

沈冰:那你是她生的。

曲倩:她说过要跟我做朋友,但是她的行为和语气根本不像一个朋友跟另外一个朋友说话。

沈冰:还是像家长。

曲倩:对,完全放不下架子,所以我心里特别反感,但是陶教授从来没有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来命令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以心里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陶宏开:其实我们谈了三四个小时以后,她开始就跟我沟通比较正常了,就没有那么很抵触的,语气很硬,开始比较正常地软化了。

曲倩:我觉得自己心里好像忽然就比较开朗了,就不像刚来的时候,老是堵着。

陶宏开:特别是走的时候,拜拜的时候脸又笑了,一下子红颜色上来,很漂亮。

曲倩脱瘾成功的消息传开后,武汉晚报的求助热线再次被打爆,众多家长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希望报社能迅速帮他们也联系到陶教授,因为他们的孩子也正处在曲倩曾经面临的那种危急的境地。

5月9日,武汉晚报发布了应读者之邀准备举行一个陶宏开与读者小型见面会的消息,谁知这个见面会的火暴程度却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想。

从那次见面会以后,陶宏开教授的退休生活从此完全失去了宁静。

沈冰:你去参加这样一个见面会,是不是把你自个儿吓了一跳?陶宏开:对,因为开始他说准备个20人的咨询会,陶老师,你来跟他们解决。

我说好好,认为小事一桩,结果一去完全失控了,去了好多家长,哭的哭,下跪的下跪,有的写了遗书。

沈冰:父母?陶宏开:对。

他们就是说孩子无法挽救,有的准备去死,有的准备离开武汉,做了很多坏的准备。

当时就扯我的衣服,我的衣服都扯破了,大家像个控诉会,像以前控诉地主压迫农民控诉会一样,血腥控诉网络对他们孩子的危害。

沈冰:像倩倩,可能倩倩在里面不算最严重。

陶宏开:不算,后来都很惊人,有的甚至逼父母离婚的。

沈冰:干嘛呀?为什么?陶宏开: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在外面上网,后来他父母也都是干部,说这样好不好,干脆我们家里买电脑,在家里上网,做完作业,学习好,我们让你上网,孩子说好,电脑买了以后,网上了,开始几天还比较好,后来没作业,一回家就是打游戏,后来家长发现说怎么会没有作业呢?后来才知道根本不上学了,他父亲一气之下就把电脑拽了一下,他就跟父母打起来了,打得天翻地覆的,最后他就说你们不离婚的话我从今以后不上学。

父母没办法,就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吧,就去离婚了,拿了离婚证给孩子看了以后,父亲打起包裹就搬出去了,孩子再到学校里面去。

沈冰:我简直难以相信。

陶宏开:他告诉我时候我也不相信,我说你怎么这样做父母。

他说你要我怎么办,他不上学我们怎么办,他高中要毕业了。

沈冰:是不是您所见到的,就是这上网一旦成瘾之后,他跟家里头关系就真是糟糕到无可挽救。

沈冰:陶教授,您看您见了这么多的家长,和这些孩子以后,你有没有替他们分析过,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孩子,上网会上瘾?会这么严重?陶宏开: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都有问题,家庭就是说,因为现在中国家庭结构基本上都是四二一代替了传统的结构,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很小很自然就形成了自我中心的那种心态,父母都是争相争宠,去争孩子的宠。

沈冰:看小孩的脸色行事。

陶宏开:从大方面讲,中国这个经济建设和上层建筑发展不够同步,造成这个差别,孩子不能适应这个变化。

很多父母本身不懂,西方是大人先用电脑,孩子看到父母是在用电脑。

沈冰:他也就跟着用电脑。

他不是一开始上来就把它当玩具来玩。

陶宏开:这是家庭问题,这个孩子去了学校以后,学校说老实话,因为应试教育只重分数,只重升学率,完全不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这个倾向现在强调了一些,但是实际上没有很好的改进。

5月读者见面会后,陶宏开教授家的电话几乎就成了如何帮助孩子脱离网瘾的咨询热线,短短两个多月,他就接到1000多个咨询电话,还有300多份求助信,尽管已经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2点,但他完全不能满足潮水般找他咨询的家长。

7月28日,武汉晚报再次在头版头条刊出消息:陶宏开教授委托本报向社会呼吁:“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更多志愿者参与”,征集志愿者的条件是有社会责任心、对孩子有爱心、耐心。

从8月份开始,从数百为报名者挑选出的60位志愿者在经过陶教授的统一培训后正式上岗了,令人欣慰的是曲倩也成了这个队伍中的其中一员。

沈冰:倩倩也成了志愿者当中的一员,是志愿的?曲倩:我是自愿的。

沈冰:有什么好办法能把他们劝出来吗?曲倩:就像我一样吧,那时候心里其实肯定有点东西,没有解开,我们需要的就是把他说的什么东西给引出来,然后解决它。

沈冰:像倩倩,可能她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但其它的情况可能更复杂。

陶宏开:每个孩子状况都不一样,我不可能用一种方法解决每个孩子的问题,根据孩子的情况,先把他的问题找出来,对症下药,像有个孩子,他一进来,他来自很高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看我家里好像也还可以,你知道我这表多少钱,五万。

相关主题